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全面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必修课”。内部审计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应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契合。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不可能不遇到风险,更多时候只要因势而为,风险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一定要形成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以事实、数据为主要依据,“由点及面”归纳、分析、总结可能存在的战略、营销、运维、财务、法律、管理等风险因素。同时,不妨“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高级管理层或一线业务部门角度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发挥风险前瞻预警的作用。
一、关注过程控制精准研判风险
一要关注决策事项的科学性。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决策事项程序规范的同时,重心应放在决策事项的科学性评价上。企业决策事项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防范风险的第一内核。当前,内审机构要将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有效落实作为首要职责,既要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以及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发展思路,又要有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措施及科学决策,才能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二要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对于战略、市场等“隐形风险”,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务风险对市场、投资者、企业的“杀伤力”更大。内部审计应通过财务和经营绩效审计等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利弊、资金筹集、分配、营运的规范和绩效进行判断,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以从众多财务数据中选取更具财务质量和风险代表性的收入质量考虑其真实性。同时,对与收入确认相关的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以及成本计算、银行收付款记录等资料,要收集齐全,必要时结合函证等外部信息确认是否存在虚增、隐瞒、提前或延后收入的情况。三要关注发展措施的合规性。内部审计在制度执行、经济责任履行、经营绩效审计项目中要聚焦制度制定环节,关注规章制度、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的合规审查程序是否到位;聚焦经营决策环节,关注是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否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授权管理、细化各层级决策事项和权限,是否对决策事项的合规性进行论证审核;聚焦管理运营,关注公司管理层和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合规制度、是否对重点管理运营流程进行监督检查、管理运营过程是否依法合规;特别关注包含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全部人员的合规自律行为,对可能存在行贿、造假、关联交易、操纵股价、欺诈投资人和监管部门的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亮红牌,及时移交处理,坚决果断遏制合规风险。四要关注方法技术的创新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内部审计功能的日臻完善,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内部审计项目越来越多,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准确识别、评估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风险管理涉及诸多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对各领域的业务规程、风险应对流程,相较审计人员来说更专业。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员整合,将内审部门的“单兵团”作战转变为与其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审计组的“大兵团”联合实施,发挥各专业、各职能识别应对风险的优势特长,精准靶向发现、评估风险,让改进风险的措施建议更专业、更具针对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将业务数据与审计数据相融合,建立风险数据库,提升数据汇总分析、价值挖掘功能,打造风险管理的价值链条。
二、构建管理闭环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建立分类处置防范闭环。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管控模式、内控现状,针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分类提出改善建议。对存在制度空白或流程缺陷的,应建议企业补充和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优化各业务环节的管理规范和企业内部协同流程,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风险防范机制。关键控制点的薄弱环节产生潜在风险的,应向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发出预警,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风险损失,防止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二是完善信息共享反馈闭环。内部审计参与全面风险管理协同机制。内审机构的职责应为发现风险隐患、提出建议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应承担起向董事会发出风险预警并督促管理层制定、落实风险应对措施,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责任。任何风险事件的防范都离不开信息共享反馈机制的保障。当然,涉及风险事项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应仅限于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层面,还应将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合规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等多业务职能单位纳入,从而在具体企业、业务领域更大程度地形成风险管理协同防范合力。三是推进通报整改评估闭环。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真正发挥增值作用离不开建议咨询意见的落地。内部审计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加强汇总分析,对系统性、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出有利于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治理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守住风险防控“红线”。在风险管理评价监督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风险组织体系、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促进企业优化应急预案,更加有效抵御风险。
作者:宋燕舞 单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