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职能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职能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职能探究

摘要: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内部控制工作,还应该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借助内部控制审计所具备的优势,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性和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其得到有效实施,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本文从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施背景出发,就其强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集团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强化路径

引言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相关制度和要求就内部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控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对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借助分析、审查等方式,评价其内控制度的信度及效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合理判断,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风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在落实内部控制审计职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以风险导向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探寻问题的本质,并深入到企业经管层次的研究,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一、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施背景

(一)外部审计效果不佳。早在2010年,财政部就联合审计署、银监会等多个组织机构,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提出内部控制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企业的委托后,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审计。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前述指引强调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一种外部审计评价,且目前仅针对上市公司;同时不少公司管理人员在主观意识层面并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审计,都是出于政策法规的约束和要求,不得不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并不是十分了解内部控制审计,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并没有能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效果不佳,从而不能为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作出贡献。

(二)内审部门职责所在。对于非上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则更为实用,其中:《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就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强调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和确认活动,能够通过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业务活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审计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治理的完善和目标的实现;《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则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内容、缺陷认定及审计报告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想要满足上述要求,集团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赋予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与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内审部门更了解战略和业务内容,更及时掌握经营决策和业务变化,更能有效进行跨部门沟通和信息搜集,再以专业的人员、多样的审计内容和及时的工作时效为支撑,就可以对集团内控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备良好可行性的改进建议,推动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

二、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职能的强化路径

集团公司内审部门要想将自身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必须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即对内部控制审计项目中“审前审什么、审中怎么审、审后怎么办”的问题进行解决,关注审计项目的计划、质量和成果转化,及时为集团公司管理层提供科学、准确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管理层可以结合报告的内容,对内部控制的体系和流程进行优化,对公司经营管理体系进行改善,在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新时期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增值服务转型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职能的强化应该从核心问题出发,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审计项目规划。内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规划工作,对“审前审什么”的问题进行解决。具体来讲,一是应该构建全局观,从源头了解和确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大到战略发展规划,小到具体业务流程,都需要做好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及时确认,将找出的问题反馈给公司领导,督促公司快速建立起完善且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促进经营效果和运营效率的提高,以此来保证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以C集团为例,C集团作为非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2017—2020年,内审部门在开展日常内审工作的同时,按照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对2个职能部门、3个事业部和3家子公司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预算执行的效益性等进行了考核评估,找出了其中存在的10余个问题,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从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在帮助公司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公司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及经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应该关注内部控制审计素材的积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部门和环节众多,内审部门要想做好相关工作,必须时刻关注大量的数据信息,而面对海量的信息,想要从中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内审部门不仅需要做好日常监控,还应该建立起面向子公司和各部门的日常动态沟通协调机制,主动去了解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和规章制度、流程设计等,建立起专门的审计资料库,就各类资料和信息进行动态收集与整理,明确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关注的要点;三是应该结合业务性质,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点进行明确。对于常规性业务,应该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业务需要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新型业务必须重点考虑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这样才能将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二)强调审计项目质量。一是应该做好审计方案编制。内部控制审计应时刻强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就集团公司的管理措施和业务流程再造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这要求内审部门既要在项目实施前,借助问卷调查、自我控制评估以及流程图等方式开展穿行测试;也要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关注重要风险点和风险部门,制定出有效的审计方案,以先进的审计方法为支撑,保证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应该优化现场审计形式。内审部门需要借助非现场审计阶段确定的风险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做好深度审计,对于一些重大风险点还需要做好寻根溯源,从严把握问题定性的准确度,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应该拓宽审计范围,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审部门可从基建工程或大额采购等重要性程度较高的事项下手,开展事前、事中审计,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襁褓中,防范问题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C集团内审部门在对子公司总经理进行离任审计时,通过对招投标文件、合同及付款凭据等资料进行审查,发现相关负责人在基建工程项目中存在违规行为。虽然此次内审及时终止了违规行为,揭示了子公司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不足,但基建工程已完工部分的损失已无法避免。

(三)推动审计成果转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衡量内审部门审计质量的依据,也是评判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的工具,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内审部门应遵循针对性、增值性和可行性原则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并由各层级人员做好层层把关审核工作,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内审部门更需要谨记的是,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是重点,还应该加强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以及分、子公司的联动,持续跟踪整改情况,结合审计风险提示、审计问题通报等方式,保证审计效果,在公司内部形成内部控制审计的威慑力,避免出现问题重复发生的情况,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成效的同时,将内部控制体系所具备的风险防范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集团公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要求其必须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借助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提升对于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集团公司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内审部门的内部控制审计职能进行强化,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运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保障。

作者:经纬 单位: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