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司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审计成果及其转化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内审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因素,提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措施及运用机制的构建,希望可以通过审计成果有效运用,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与损失。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国企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一般会在内部设置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内审工作存在缺乏独立性、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内审工作成果收效甚微。为此,必须要认真剖析,影响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因素,探索建立符合集团实际的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审计成果转化的意义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提升、改善企业运营效率效益,为企业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及咨询活动,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就是审计成果转化,审计成果及其转化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审计结果应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措施。
二、影响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因素
(一)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管理层如果对审计成果转化缺乏高站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得不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与支持,审计成果转化就缺乏推动力。仅凭内审部门单打独斗,无法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和业务共享、运用,审计成果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转化运用。
(二)审计成果的形式。内部审计成果主要是审计报告和调查报告,送达被审计对象,审计成果的形式较为单一。成果运用难以及时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呈现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职能。
(三)审计质量问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内审人员受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的制约。专业判断能力、问题检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同,审计结果也因人而异。如果每个项目相似,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改进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的绩效,甚至影响审计结果的使用。另外,内审人员的人事是属于单位管理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迫于领导层或者是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时会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也会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四)审计整改效果。审计整改与审计成果转化是密不可分的,审计后续如果缺少整改跟踪监督和检查,会导致整改落实不到位、整改无实质性措施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审计成果运用效果。被审计单位会出现选择性整改,不能举一反三,整改效果不明显、不彻底、不系统,就不能实现审计的最终目的。
三、确保审计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和谐内部审计环境。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审计成果转换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推广审计理念,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在内部审计活动中实施参与式审计,改善审计环境,赢得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重视和信任。搭建多种平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支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实现内部审计供给动力向需求驱动的转变,为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和增值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二)不断丰富审计成果运用形式。1.采取审计报告汇报制度审计报告的结果不能局限于审计报告的形式,可以采取交流会、专题会、管理例会、年度审计大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汇报,提高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关注。2.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定期或不定期以会议或日常沟通等形式组织业务主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纪检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企业存在的违规、不合理管理行为总结、研究分析,找出经营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有效建议,及时向管理层上报工作成果,确保成果及时运用到改善企业管控水平等工作中。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1)审计人员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增强协调能力,认真总结工作实践,在问题原因、解决对策、业绩评价、责任界定等难点问题上能够找到突破口。(2)审计人员要熟悉公司的战略发展、组织目标、业务流程,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手段,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具备全面的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形成决策参考结果,供管理层参考。(3)开展审计人员轮岗学习,可以尝试建立“不脱岗交流”机制,让内审人员列席各类会议、研讨,列席或参与业务尽调、谈判、合同签订、投后管理等工作,增长业务知识,同时兼顾本职工作。
(四)不断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审计部门要提高站位,从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组织安全、稳健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三级审计复核制度,将审计实施过程中每个程序落实到位,确保检查全面、证据齐全、问题确凿、定性准确。
(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流程的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回访追踪和后续审计,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深入了解整改困难的原因,做好问题整改的督促,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六)将整改成效纳入考核。将审计整改情况与绩效考核、干部任用、廉政建设相挂钩,实现考核扣分和考核加分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奖惩依据之一,提升审计工作在组织治理中的权威性,增强审计成果的运用,促进被审计单位自觉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四、构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
(一)建立审计文化机制。首先,要在集团公司牢固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以促进集团公司控制经营风险、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使命,注重发挥预防预警作用,帮助管理层化解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风险。其次,将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嵌入到制度建设中,通过内审制度、流程、表单和岗位职责的标准化建设,让内部审计工作“审有所依”,进一步增强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审促建、以审促管作用。最后,坚持将党的政治纪律与审计纪律相结合,贯彻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和内审制度要求,坚决不提审计工作以外的任何要求,坚决不接受被审计单位任何宴请招待,坚决不使用被审计单位任何便利,主动沟通交流,妥善解决各种现场问题;同时,通过报纸期刊,集团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平台以及内部课题研究机会,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现代企业制度等最新理念,为审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协调整合集团内部监督力量,加强过程监督,贯通审计、纪检、风控、财务和业务控制,对检查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示、警示,各部门要渗透式结合而不是板块式结合,工作中形成合力和协同优势,从源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效果,真正形成联动效应。
(三)建立问题分析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定期在季度、半年、一年,汇总纪检、风控、财务和业务等职能部门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和内控漏洞等问题,从为组织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高度,对问题的分布、趋势、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并以管理建议书、内审简报等形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建立共享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分析平台,实时在线监督、问题整改管理,经授权对可共享的部分进行放权。在完成审计项目后及时将审计结果录入到平台上,使纪检、风控、财务和业务等职能部门可以随时查询审计情况,实现审计结果在更多范围的共享。定期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编写审计简报或审计提示,扩大辐射范围区域对集团与子公司开放共享,使各单位可以横向比较,提前预防,消除处于萌芽状态的隐患,起到审计结果预警功能,确保实现组织目标。
(五)建立问题整改督办机制。审计报告出具后,要及时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标注整改时间,定期对整改问题进行督办,从解剖典型案例入手,以点带面进行系统性整改。对长期整改不到位、未整改的问题,责令相关部门拿出整改方案和时间表,阶段性整改结果报送内部审计部门,督促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作为整改责任人要确保整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整改约谈。
五、结语
本文对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相关措施及运行机制改善审计结果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付一宁,杨露露,唐颖.构建基层央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6(11):20–24.
[2]杨文红.内审成果转化运用的途径和效果分析[J].财会学习,2019(10):165–166.
[3]阮文红,熊国权.构建基层央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9(05):45–48.
[4]周倩倩.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9(07):11–13.
[5]翟继辉,陈培红.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成果有效运用途径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14(11):43–44.
[6]郑曼丽,开家将.关于深化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实践和思考[J].金融会计,2009(06):43–46.
作者:申燕 单位:合肥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