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审计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审计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审计探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风险,在现有情况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审计结果不理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财务共享模式入手,构建创新和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提升带来有利作用。

一、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所带来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1.优化了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成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都通过系统进行反应,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要借助于系统来搜集信息,且参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通过及时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参与有关活动来开展审计,能够将传统事后审计的模式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从而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在经济业务活动发生之后再开展审计,审计方式也是对各种财务报表、单据等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从中找出舞弊行为或者错误内容等,其审计作用仅仅是对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难以及时对损失进行制止,所以审计成效的发挥并不理想。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参与到经济业务活动中,从业务人员单据上传开始对整个业务进行跟踪和监控,由此发现业务活动中所面临的错误,并及时督促改正,这就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制止,提升审计的有效性。2.降低审计成本在传统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的时候需要到对应的子公司中,集团公司要想对各个子公司的情况进行审计,需要派审计人员进驻子公司开展现场审计,这样不仅会导致审计时间受到约束,而且还需要付出诸多成本,比如审计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等,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不用切实到各个子公司中,只用进入其系统中搜集有关的信息就可以,将原有的现场审计转换为非现场审计,通过各种数据信息挖掘公司的财务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而且这种审计形式不受时间的约束和影响,可以随时开展审计,突击检查。3.增强审计效率在传统模式下,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往往会基于风险因素、重要性水平等而运用抽样审计的方式,而样本质量和数量又很容易受到限制,且样本很多时候缺乏代表性,这会导致审计存在信赖风险。比如,存在信赖过度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审计人员会将实质程序中取得证据减少,从而对审计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存在信赖不足风险,这会导致审计人员加入诸多不必要的实质程序,也会对审计效率产生影响。而财务共享的实施,审计人员则能够借助于多种新技术全面、深入挖掘企业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整理,这就能够将抽样审计的风险降低,提升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促进审计效率的增强。

(二)不利影响。1.拓宽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在传统模式下,审计人员采用抽样审计的形式,只用对样本进行审计,并由样本推出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即可,不用逐一对各种经济业务活动都进行审计,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的缓解,帮助其降低工作量。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虽然审计人员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系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来开展审计,但是需要参与到经济业务活动中,对各项活动都进行跟踪监督,且要对每一个业务活动都进行审计,所以会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被加大,增加审计的复杂性。2.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将企业原有的手工财务工作转移到了计算机中,财务人员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来开展工作,且各个部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传输信息、单据等,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深化运用,对审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另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被提升,加之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风险范围的拓宽,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加强专业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可以适应现有的企业需求。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流程不完善。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审计方式、范围还是审计内容都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变,所以原有的审计流程已经难以满足现有需要,亟待对其进行完善和调整。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健全审计流程的重要性,依然运用传统的审计流程,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审计效率受到了不利影响。并且在原有审计流程下,审计人员的工作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依据原有流程来开展工作,审计范围难以实现有效拓宽,整个审计过程较为混乱,面临着很多问题。

(二)缺乏对审计风险的管理。财务共享模式下,不管是企业财务工作还是内部审计工作都离不开对财务系统的运用,财务系统中积累了企业各项数据信息,但是由于财务系统是与互联网相互通的,而互联网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所以系统很容易被植入病毒,从而会对财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产生系列风险,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系统的运用,相关人员如果对数据信息进行篡改难以留下痕迹,这也会为财务人员或者审计人员舞弊带来有利作用,加剧了审计风险。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只是看到了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并没有看到其风险,所以在日常运行中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各种风险滋生,审计风险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有待提升。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大力运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审计人员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与利用,这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技能,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存在专业化技能欠缺、计算机水平低下的问题,不具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难以对审计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不利于审计效果的提升。另外,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严重的守旧思想,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抽样审计、现场审计等方法,在开展互联网审计的时候存在多种不适应,且在审计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经验,导致很多审计重点和审计证据被忽略,影响了审计的有效性。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和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流程。财务共享模式下要想更好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要结合财务共享的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流程进行健全。要对原有的内部审计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详细分析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根据财务共享模式的具体情况调整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范围等,确保审计流程与现有财务工作相符合,能够切实提升审计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尽量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往往局限于财务部门,而当前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企业财务与业务逐步走向一体化,内部审计也应当积极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调整,拓宽审计范围,将审计工作向业务方面靠拢,不断提升审计的全面性。

(二)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要提升对财务共享系统的安全性管理,降低系统漏洞和风险,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的机构对系统进行测评,了解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漏洞情况,及时对缺陷和漏洞进行弥补,降低系统自身运行而带来的风险。企业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定期运用各种存储器、U盘等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避免因为病毒、其它因素而导致数据信息丢失。同时,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还要尽量运用公司内的网络,避免运用外网,将风险降到最低。还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安装有关的杀毒软件,对于财务共享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保存,对其修改要谨慎。另外,企业要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管理,并构建安全风险应对机制,使审计人员以较高的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对风险及时进行应对,帮助企业降低损失。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对成本费用、资金、收入等有关的审核,提升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追踪,推动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必要的话可以实行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的审计方式,在开展线上审计的同时,也要针对于重大审计问题、审计内容等开展线下审计,比如定期对固定资产、现金资产等进行盘点,做好账实核对,通过良好的审计规范提升审计效果,降低企业风险。

(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第一,企业要聘请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员到企业中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为其灌输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知识,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有效对财务共享模式进行利用。通过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和信息技能,使其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并做好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加强全流程监控的深度。第二,企业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构建激励措施,定期对审计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并对专业化技能和互联网技能高的人员进行奖励,而对专业化技能和互联网技能低的人员进行惩罚,提升审计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要扩大招聘范围,不仅要招聘专业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而且还要招聘一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员,使其带动企业财务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技能的提升,为企业财务共享系统保驾护航。

四、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对于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内部运行规范性的提升等都带来了十分有利的作用,且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带来诸多益处,比如优化审计工作模式,提升了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增强审计效率等,但是由于其是一种新型的财务模式,在很多企业中的运用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所以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拓宽审计范围,增加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技能要求等。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要提升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力度,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础探究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对其进行改正。

作者:何沁蔚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