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改进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小企业在其治理期间,应加强内审效果,便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障企业发展质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并通过加深内审认知、重调内审结构、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内审制度、扩展内审范围等策略,以此强化内部审计效果,为企业实现规范性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
引言
内部审计作为与外部审计相互对应的工作,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尤其对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因其资金不充足,且融投资渠道有限,一旦缺乏行之有效的内审制度,将造成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甚至存在严重的市场运营风险。据此,应结合企业实况制定科学的内审改进规划,进而为中小企业公司实现良性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一、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
(一)职能认知不清。中小企业中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均属于为了实现企业协调发展、利益均衡分配而开展的工作内容,而内部审计可为公司治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运用监督、评估等方式,促进企业目标的最优化实现。然而就现在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内审实际效果可发现:在职能认知上存在明显的不清晰现象。比如某企业审计人员认为内审主要是对企业违规行为予以管理,未能意识到内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造成内审部门在公司中常处于被忽视地位。因此,应重新审视内审作用。
(二)独立性不突出。中小企业中设置的内审组织负责人常与企业领导人员存在上下级关系,受级别影响造成内审人员无法明晰自身责任,进而削弱内审效果,甚至有部分领导直接干预内审结果,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内审组织的权威性有所降低。据此,为了促使内审在公司治理中展现出真正价值,需对内审组织的独立地位予以巩固,以免受到外界限制,造成内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违背企业发展初衷。
(三)审计方法落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方法多以人工查账为主,这种方法虽有一定成效,但效率偏低易发生失误现象。据此,应积极创新审计方法,适当引入先进的信息化审计模式,便于改善内审现状,使其为公司治理事务的落实给予助力。此外,由于审计方式较为片面,造成内审工作成果缺乏导向性,无法为公司调整治理模式带来参考依据。所以,应加大内审创新力度,扩大信息化审计应用范围。
(四)内审制度不全。内审制度执行力的高低将直接对内审工作质量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应结合多样性审计方法重新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便于提升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从企业内部视角看待企业发展前景,便于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促使中小企业有机会实现规模扩张。只有保证内审制度内容足够全面,才能在内审工作中帮助企业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据此,理应针对原有的内审制度进行完善补充,使其具有突出的指导制约价值[1]。
(五)审计范围单一。内审并不单纯针对企业财务收支信息予以审核管理,而是对整个企业治理情况予以全方位审计,包括运营模式、管理方法等,便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内部审计中获得进步。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所开展的内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单一,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突显出真正优势。此外,还源于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阶段所实施的内审行为缺乏适应性,在未与企业形成密切关联时,很难为企业壮大发展给予可靠指引。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改进策略
(一)加深内审认知。为了保证中小企业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还需加深内审认知,以此强化内审职能。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其一,转变审计人员认知观念,内部审计人员应尽量为企业内部人员,由于内部人员从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了解度更高。为了进一步展现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优势,理应朝着“内向服务”进行转型,使其为决策层领导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便于在内部审计信息的辅助下促使中小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委托给审计外部单位将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泄露机密等风险,故应在企业内部选拔审计人员,由此加强与公司治理的关联度。比如浙江鼎力企业,早期将审计职权交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并多次召开审计报告会议,而后组建了内审委员会,使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深层次辅助,进而促进了该企业的兴旺发展,提升了内部审计的针对性。其二,设立清晰的界定认知。中小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实则是通过咨询、审核、检查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管理事项进行严格监管,以免出现偏差问题影响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内审在公司治理中效用明显,但也应当为其设置清晰的界定范围,即内审人员与企业领导之间仅为参谋关系,并不能相互干预。同时,自从2003年召开IIA会议后,关于内审工作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与公司治理保持一定的关联度,促使内部审计为公司治理产生推动力。据此,内部审计人员需关注企业治理方向,加深对内部审计职责的理解。
(二)重调内审结构。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审计机构的企业地位,还应重新调整内审结构,确保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够体现出突出的独立性。通常情况下,可结合中小企业实际规模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必要时还可获得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促使内部审计事项得以落实。同时,还需为审计部门提供可靠的职能保障,使其安心对高层领导开展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以江苏省某企业实践成果为例,早在2004年江苏省就凭借内审协会实施内审调查工作,并依托GAIN对江苏省区域内的百家企业内审情况进行调查,经由调查分析后发现内审与公司治理两者间关系密切,从而为江苏省后期企业内审结构的重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在2008年出现的江苏等多地区三鹿奶粉事件后,关于企业内审结构的调整成为公司治理期间的重要改革内容。据此,江苏省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干部调离方式,保证审计组织处于独立地位,并且还单设内审岗位,促使江苏省地区的各个企业都能拥有稳定的内审状态,促进江苏省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同时,还专门从责任制度的完善层面上对内审组织成员的职责予以清晰化区分,避免发生责任推搡现象,造成企业内审环境有所变化,最终促进当地内审工作的规范性发展,保障江苏区域内企业内审结构完整度[2]。
(三)创新审计方法。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一般需按照年收入与员工规模为主要划分标准,比如我国农业企业,中小企业的营业额常在500万元以下。工业性质的企业员工数量不超过1000人且年营业额低于2000万元。由于不同企业所提出的审计要求有所差异。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公司治理阶段,可积极创新审计方法,以此保证内审职能得到充分展现。一方面,需保证内审与公司治理具备统一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可结合信息化审计模式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以此为审计人员提供新的方向。比如某企业为了对企业领导餐饮、保险等业务上的支出经费进行审计,该企业审计人员应用“IDEA”审计软件对电子数据进行审核,不但提高了公司治理有效性,而且还杜绝了经费浪费现象,最终促使该企业具备良好的治理环境。
(四)完善内审制度。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期间还需要设置完善的内审制度,以此为公司良性治理创造有利条件,以免出现审计不当等问题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其一,国家审计单位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内审工作提供重要引领,故而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用于实现中小企业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便于优化内审职能;其二,在新制度出台后续立即对内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必要时还可组织审计培训活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新制度的认知度;其三,还应鼓励内审人员参照管理制度做好自查工作,避免受个人自律性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在内审工作中受到阻力。一旦内审结果脱离预期目标,必然也会造成公司治理难度加大。据此,应秉承着“规范化”原则制定适合的审计制度。
(五)扩展内审范围。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改进内部审计还需扩展内审范围,并适当转移审计重点,由此确保中小企业拥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以中小企业业务活动规范性、合法性为重点审计目标,找到待改进之处予以完善,并配合企业管理者重新调整业务活动的开展方向。第二,注重财务数据真实性。由于内部审计多依靠财务数据作为审计评价标准,若财务信息不准确将无法及时发现公司治理问题。第三,以往内部审计多重视报表查询、账目核对等内容,而今需对企业生产工艺、营销手段、薪资待遇、科研项目等多个层面进行汇总分析,促使公司治理水平有所提高。第四,传统内审侧重于财会业务,而在公司治理视角下需把控好企业经济项目的整体效益,从长远发展方向促使内审展现出筹划未来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审与公司治理实则具有相同目标,为了促使中小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需注重内审效果,从内审认知、内审机构、审计方法、内审制度、内审范围等方面着手,确保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出真正效用,便于展现企业经济价值,为其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玲娴.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20(01):43–45+49.
[2]杨昕.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问题与改进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03):43–45.
作者:王琪 单位: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