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覆盖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审计全覆盖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期高校内审部门应推进内部控制审计,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审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巩固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加强审计监督,转变内审职能。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和路径包括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统筹整合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转变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方法;加快审计信息建设等。
[关键词]全覆盖;高校;内部审计
一、全覆盖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新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明确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同时提出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为贯彻落实这个要求,审计署于2018年初重新修订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出台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为推动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单位经营合法合规,加强内部治理、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组织科学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是新时代的要求和趋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顺势而为,深刻理解内部审计新的含义和定位,创新理念、改进方法,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新发展。
二、高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和方法
现代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正逐步由以监督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转变。高校审计部门应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积极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寻找关键点突破口,增值提效。要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除了开展日常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工程项目审计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范围开展工作:
(一)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切实防范风险
2018年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明确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扩展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领域。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促进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内审人员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内控审计列为日常工作,通过审查评价各个部门(单位)的各项制度建设来推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制度的建立健全。对涉及人、财、物等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进行岗位风险评估和排查,有效防范风险。对预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基建项目和经济合同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开展审计,通过对各项业务管理流程的审查和评估进行风险防范。
(二)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审计
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与各项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当前高校普遍面临有限的财政拨款与学校事业发展资金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成为高校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审计,及时提示和发现问题,促使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保证资源合理配置和资金有效使用是高校内审部门工作创新的方向之一。审计人员应改变过去只对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后审计的局面,做到事前参与、事中跟踪和事后分析。从预算编制入手,前移关口,参与学校资金分配的重大决策会议;在年度中后期积极跟踪经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重点审查,对常规项目进行日常循环审计,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原有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结合绩效审计,对项目预算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予以公告,对执行绩效不高的部门予以提醒,确保审计结果落到实处。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审计
随着高校资金体量的增长,用于教学、科学的资产和设备投入越来越大。高校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普遍存在资产盲目购置和低效使用,不少资产游离在账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共享和配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高校开展资产管理审计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力度,联合学校财务、资产设备管理部门,从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的各个环节及对外投资等方面进行审计,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落实管理责任。开展对高校无形资产的审计,审查高校无形资产是否流失,是否被无偿占用。加强对校办企业进行审计,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是否履行了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审查企业经营的合规合法性,对外投资程序的合理性、决策的正确性及其产生的投资效益,投资产生的经营风险是否可控。开展对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产权流转等重大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
(四)巩固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通常的作法是在中层领导干部任期届满统一换届时,由组织部门统一委托对于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批量审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审计人员配备有限,往往导致疲于应对,审计的范围和深度自然受限,效果大打折扣。个别甚至出现领导干部在新岗位履职时间已过半,而审计人员还在对其上一任岗位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审计全覆盖则要求强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因此,高校审计部门应制定中长期计划,在把各学院、部门的党政一把手纳入审计范围的基础上,改变现有以离任审计为主的状况,前移审计关口,实现届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并逐步达到以任中审计为主。针对各岗位业务情况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的审计实施方式和报告形式。对权力相对集中、资金规模较大的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进行重点审计。实施审计时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要注意在审计方式、内容、技术方法上加以深化和创新,及时在学校内部公开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使审计工作成果落到实处。
三、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养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由于人员编制受限,要适应全覆盖的要求,首先应该着力于修炼“内功”,加强审计队伍的素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造条件让审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到校办企业、财务部门、各学院轮转,熟悉高校业务活动的流程;到会计事务所锻炼实习,了解企业的财务核算和涉税业务的处理。加大人才队伍培养,配备工程建设、计算机专业人员,努力建设政治觉悟高、业务技术强、专业能力互补的内部审计队伍。其次,为有效解决高校对审计需求日益增长与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应该有效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配备兼职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除涉密事项外,以项目合作的方式,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在内部审计的平台上,借助社会审计的专业经验,实现审计合作共赢。
(二)统筹整合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
实现审计全覆盖必然要求加大审计监督的范围,对审计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当前高校内审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和专业知识局限性,仅凭自身的力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工作难度较大。内审部门应该尊重客观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有效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首先,围绕着学校战略规划,统筹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年度重点审计内容,同时还要全面兼顾,考虑安排中长期的审计内容。其次,根据资金数额大小,项目分类性质和广大教职员工关注度来分类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审计频率,针对重点发展学科项目、重大资金投入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等予以高度关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优先安排审计资源进行重点专项审计或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审计揭示普遍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再次根据风险评估方式来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根据业务风险性质、对掌管人、财、物的重点部门,对学科建设经费、重中之重经费、申博经费等重要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调查,通过合理统筹审计资源,取得较优的审计实效。
(三)转变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方法
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积极创新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人应当积极转变工作的目标职能定位,由监督为主向以评价、咨询为主职能转变,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把工作目标放在健全内部管理、防范组织风险、为组织增加价值上。转变审计工作程序,将工作重心前移,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新型审计模式。在进行科研经费审计时,应从预算编制着手;在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转变传统的大批量离任审计方式,可分批次、分重点进行届中审计、任期审计,由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转变;对重点投资项目提前介入,从立项设计开始到竣工采用全程跟踪审计。另外,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积极推进以风险为导向,以评价内部管理和控制、评价运营绩效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针对涉及财、物的重要领导岗位,开展以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相结合的综合审计,针对重点财政项目、重大经费项目实施专项审计调查。
(四)加快审计信息建设
审计部门顺应大数据的需要,加快审计工作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高校先进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审计数据体系,打造新型审计云平台。建立高校财务实时监督系统,对各类经济数据与财务数据实施动态监控。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实施联网审计,创建一套符合需要、合理高效的审计分析系统,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各部门数据综合分析、对比、评价判断,提高审计质量、效率,拓宽审计监督的范围。加强高校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涉密内容外,可以实现审计技术方法、成果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志培.从新内部审计准则思考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J].中国内部审计,2015(4):22-24.
[2]赵美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六个着力点[J].中国内部审计2018(6):68-69.
作者:陈洁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