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内部审计优化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颁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伴随着国家政策对教育的重点倾斜,在这一领域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在充足的经费保障下,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高校日常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其日常收支项目及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目的在于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强化对各项固定资产的运营管理能力,并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对外投资稳健性及领导经济责任等多个方面展开有效性监督与检查。高校内部经济活动日渐增加,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近年来,内部审计加快发展,高校内部审计也不断完善进步。而目前高校的内审部门,虽然在十八大后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层和负责人的重视,独立性也相对增强,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流于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高等院校内部机构改革加快进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未单独设置,而是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由于高校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具备的职能过于单一,且服务范围十分有限,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的明显缺陷,导致内部审计在高校改革中难逃被撤销或者兼并的最终命运。并且内部审计单纯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事后监督与评价,并不具备处置权,因此在问题处理面前失去了主动性和权威性,因此内部审计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审计效力,同时对自身的发展构成了负面作用。内部审计不仅需要时刻关注经济业务,在审计抽样上堆积数量,还需关注制度流程,了解报销流程是否规范,审计任务持续加重。但人员配备偏少。而一所高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及其部门常常多达几十个,且干部的调整相对比较集中,任期时间段几乎相同,导致大批量审计任务接踵而来,影响审计工作的结果和深度。

(二)审计过程不规范

高校内部审计中讲到:“高等院校的内审需要坚持控制与评价相结合,并由其业务的特点,分别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方式组织进行常规审计业务。”其中最具关键性的工作流程就是制定年度审计规划、明确审计项目、编制具体审计方案、实施事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报告审核神品、重大事项后续审计及审计资料归档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普遍停留在事后监督评价上,没有将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纳入审计范围,产生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遗留的传统观念限制。从审计观念上看,当前各大高校的内部审计依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审计程序是在问题产生之后才被启动,而对于问题产生之前的潜在风险期难以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并未真正发挥其监督管理效力。

(三)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内部审计成果。高校作为发展科教事业的主阵地,由于历史遗留因素的存在,再加上审计人员的利益驱动性,导致其内部审计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这一问题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作为国家审计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能力,拥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在具体的工作时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由此来确保国家审计机构的各个成员都能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操守。而相比之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及政策水平都不符合上述要求。并且,我国高等院校自身层次差异,也是导致内部审计水平参差不齐的直接原因。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差异,直接决定了院校整体审计能力的高低。

(四)削弱审计结果运用

当前,各高校所开展的审计工作大多集中在事务层面,即便是出现了问题,也仅仅以账面调整和整改承诺为主,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审计的监督引导作用,对错误问题的惩治力度不足,导致高校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也并未引起领导对审计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只是对账面等表面问题进行调整,忽视内部控制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审计部门对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的整改结果缺乏后续跟踪,造成审而不用的局面。决策层基于慎重的考量,过多地担心本校审计工作曝光后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而大多数高校采取少披露甚至不披露的做法。而各高校负责人也大都对审计信息公开化工作未给予太大关注,他们尚不能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公开化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审计信息公开化工作也因此而停滞不前。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健全机构设置

各大高校在设计内部审计机构时必须坚持职责明晰、高度独立和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赋予审计机构高度独立的权威性,以高度人员和工作独立来完成审计监察工作。从工作性质上看,审计部门着重倾向于发现问题,实现内部管理的健全完善。尽管审计与纪检部门都具有监督职能,但二者的职能定位截然不同。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必须由学校核心领导来担任,同时规避同一人兼任审计与财务工作的现象。由此才能确保审计部门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工作。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覆盖整个审计工作的所有职能。对党政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依据本校内部职能部门设立的特点及日常经济活动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审计工作机制及体系,为开展审计工作确定具体范围、重点内容、实施流程及方法等,强化自身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以科学规范的程度来着力提升审计水平及工作质量。

(三)注重人员能力提升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入职条件。并不单纯局限于本专业,同时广泛培养和吸收经济管理、财税及工程建筑等多个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以多元化综合性的梯队来提升队伍审计能力。高校要制定健全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安排专项培训,并将这一工作形成常态机制。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与培训,不断更新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每年要定期参加相应的等级考试,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来提升自身对最新政策和审计技能的掌握程度,结合具体的审计实践创造出更多有效的审计方法,切实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由此来保障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强化高校审计结果运用

应逐步推进审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如何将审计结果对外公开,并逐步扩大其公开范围,力争将这一结果面向全社会,接受师生及公众的广泛监督。非涉密的内部审计信息结果公开,既是对审计部门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督,又增强了透明度,还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高校必须就审计问责制定相应的追究制度,强化审计考核与评价。充分借助外部舆论的监督作用,对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严苛的考核追究制度来保障高校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矛盾和冲突,审计工作的事前预防和监督作用,对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作用。只有把控好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才有意义。创造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持续进行。

作者:王志杰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计划财务处会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