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意义重大,为推动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长远发展,有必要研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体现的分析,提出构建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
近年来,为了抵御高校管理风险,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在各高校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意义重大,利用自身熟悉高校内部各部门管理情况的优势,可从事前审计就开始介入,将各项管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必将与传统审计赖以评价审计效益的审计项目考核评价指标有偏差。以传统审计业绩评价标准来考核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已难以满足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有必要研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推动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高校管理层对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报表的完整性以及合规、合理性检查等问题上,对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规划较小,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事后监督,未能对工作开始前及工作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管理控制。虽然近年来高校不断发展,招生规模、基建建设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不断上升,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对一般日常业务的控制上,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对审计部门工作职能及工作范围进行有效管理与创新,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二)缺乏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从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质量调查可知,各校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审计成果大小不一。究其原因,有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项目本身管理水平不同造成审计成果差异的客观原因,也有风险管理审计经验不足的主观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追责机制,不能使内部审计人员产生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审计质量的内生促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为落实审计准则的要求,实现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必然要解决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问题。公正评价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能够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审计行为,使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过程更加规范化,使审计能发现高校管理的各项风险、促进整改,提出的建议更加积极有效,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审计的功能。
二、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导致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调查显示,目前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还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层面,没法实现及达到预防、揭露及抵御的功能。基于近年来各级高校的扩张,投资庞大,导致业务日益繁多,形成的问题错综复杂。问题隐蔽性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很难判断出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者不愿意披露问题,不愿意承担责任。在问题发生的过程中,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了解实情,没有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缺乏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因分析。在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成本高、审计风险大、审计质量标准不一、审计显性成果小、隐性成果难以量化等负面影响已在逐步显示,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着高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审计是事先介入,全过程监管,很难对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价。如果审计人员能恪守职责,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善于发现风险问题,督促内部各部门及时整改、堵塞漏洞,把各项风险事项消灭于萌芽状态。或者内部审计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内部各部门规范管理、优化决策、节约投资,必然会使最终的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再加上审计的威慑力,高校风险管理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成果已经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相反,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成果,如根据审计建议优化决策方案、完善各项条款、堵塞管理漏洞、化解各种纠纷等,却是隐性的,而且难以量化。往往在审计业绩评价时容易被舍弃,但这些成果对高校风险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最大优势所在。因此,全面科学评价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是势在必行。
三、构建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的必要性
(一)对高校风险管理审计人员的有效激励。搞好高校风险管理审计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的主动发挥,再先进的管理制度,再科学的审计方式也发挥不了作用。对人的激励是一个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重要机制。但要对高校风险管理审计人员进行有效激励,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对高校风险管理审计业绩进行科学、客观以及公正的评价和考核。
(二)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审计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以及业绩考核制度,是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审计中,审计可能会查出大量的违规资金使用情况,甚至贪污腐败等重大违法情况,这些都是传统审计中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关键指标。但是随着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将在萌芽状态被消灭,已不再明显体现在审计成果中。相反通过对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能及时发现关键风险控制点,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单位整改,使得单位能及时避免和挽回可能发生的损失,成为了高校风险管理审计的最大成果。而这些成果指标未能得到显性的体现,无形中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想方设法提高风险管理审计质量的积极性。因此,要科学客观评价高校风险管理审计业绩,必须构建一套切合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成效特点的、全面的、系统的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使提高审计质量成为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人员的需求,然后产生主动提高审计质量的欲望和动机,推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长足发展。
四、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体现
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审计目的,不仅仅是揭露各大项目存在的重大问题,更多的是从服务、建议的角度帮助高校内部风险管理,推进项目建设。因此,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更多的体现为隐性及难以量化考核。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揭露高校内部建设各项项目的违规问题,挽回经济损失。此类审计项目能从项目计量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环节揭露重大违规问题,从而能堵住资金损失浪费的漏洞。此项审计业绩体现为显性及可量化的业绩,容易依据数据分析评价。二是促进高校内部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高校内部审计针对问题分析原因,从体制性、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出发,提出完善制度,加强内控的建议,帮助高校管理层加强和改进管理。此项审计业绩起着隐性效果,表面上可用建立制度的数量来量化成果,但其隐性为项目带来的防止资金流失、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成本支出以及保护干部等成效是不可估量的,这部分审计业绩是难以量化的。三是帮助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破解难题,护航高校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依托审计资源和优势,帮助协调解决各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召开各种协调会,帮助项目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其对项目的促进,对高校内部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审计业绩同样存在难以量化考核。四是提供审计建议,促进绩效。通过优化设计、加强规范管理、严控支出等审计建议,减少决策失误、降低成本、避免损失浪费,提高资金效益。从源头上、规范上提供审计建议,也是最隐性的审计成果及业绩。
五、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一)评价的主体和原则。业绩评价是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性内容,首先应该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做出,且构建时要考虑通用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风险管理审计显性成果相对少,隐性成果增多,在评价时应本着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短期与长期指标相结合,显性与隐性指标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在吸收保存传统审计业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更加偏重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成效。
(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为充分发挥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其业绩评价应更多体现在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上,指标应更多的关注通过审计促进高校破解难题、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绩效等隐性业绩。通过直接的审计结论质量、审计结果对高校的作用效果直接体现。并从操作的可行性以及指标尽量可量化出发,从发现揭露问题、促进建章立制、帮助破解难题、提供审计建议、外部评价等五大指标设置,构建高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为方便实际操作,现对五大指标进行具体的说明。
作者:招燕 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