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现状研究为基础,提出全过程、全领域、全时段三大融合策略,以增强审计能力,创新审计领域,并摸索出一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融合策略;具体方法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融合是必要的。通过全过程、全领域、全时段的融合,不断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改进审计方法,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融合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损失,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融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风险分析,科学准确地定位审计重点及内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点、措施及证据,使内部审计人员能清晰了解每一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方式及相关的证据资料,并以此为审计切入点开展工作,能有效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融合有利于突出审计重点。内部审计要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公司治理为目标的新型审计模式,更加侧重于将审计力量放在高风险领域,并明确人员职责、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将更加突出。
一、融合研究的创新点
提出新型的融合理念。创新地提出了全过程、全领域、全时段融合理念,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各理念下的具体融合方法,力求构建全方位、立体的融合模式。提出新型的审计模式。内部审计要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公司治理为目标的新型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各自的优势,促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构建风险控制审计模板。风险控制审计模板主要用于指导每个审计项目方案的编制,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内容及手段,并采取科学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以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审计成果运用阶段,提出风险控制审计模板和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要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的构想。提出内部审计新的领域。传统的内部审计只局限于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方面,而对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则没有关注或关注较少,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方面。本文提出要系统、全面地对以上几个方面予以关注,实现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进一步拓展了审计的领域。以上创新,部分解决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完善了两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策略
融合的总体思路是要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公司持续、有效、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各自优势,促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完善,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融合体,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全过程融合
全过程融合是指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内部审计从目标、计划、方案、实施及成果等方面充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相互利用各自的工作成果,协调一致,协同增效。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基于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本部门审计目标,并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识别、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控制审计模板,据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审计实施方案,并指导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确保审计能够覆盖高风险领域;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还要监控风险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计划;审计终结阶段,将确认的内部控制环节的风险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促使其及时修正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最大化体现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和价值。如图1所示。
(二)全领域融合
全领域融合是指内部审计通过不同的业务类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所有要素进行监督和评价,不留监督盲点,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共同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这要求内部控制关注的风险,内部审计也要关注,并最终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体系由五个要素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它们都是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到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存在于整个机构内所有级别和职能部门;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条件;内部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评价监督机制,应将审计业务渗透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全面开展监督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与内部控制全领域融合的目标。如图2所示。
(三)全时段融合
全时段融合是指内部审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把监督关口前移,由传统的事后监督模式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转变,在监督的时间方面与内部控制实现同步。传统的审计模式存在“重监督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所带来的弊端,就要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不断创新监督模式,积极主动地向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延伸,并对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形成全时段监督模式。这不仅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3所示。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方法
(一)全过程融合
1.总体目标的融合。就是要建立基于内部控制要求的审计目标。将企业内部审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目标确立为: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实现控制目标与战略目标。2.审计计划阶段的融合。内部审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以企业战略风险为导向,在对风险进行总体评估和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等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目标就是要实现审计资源的最合理和最高效配置,从而降低审计风险。3.审计实施阶段的融合。要实现该阶段的融合,内部审计就要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公司治理为目标的新型审计模式,其核心工作是建立风险控制审计模板,用以指导工作方案编制,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内容及手段,并采取科学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以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4.审计终结阶段的融合。这个阶段的融合,也就是审计成果的运用,通过审计结果修正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并补充、完善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再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推动风险控制审计模板的完善,用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二)全领域融合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代表公司的总体态度,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甚至影响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环境中,有些环境是可以改善的,如机构设置、人力资源政策;但有些环境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如员工职业道德。内部审计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持续开展审计与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应变策略三个部分。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而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则是内部审计业务拓展的新内容,也是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融合的又一重要领域。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也是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化,它贯穿于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资产保护、职责分工和绩效考评等活动。而企业很多风险可通过严格控制管理过程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内部审计应定期对企业控制活动进行测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也是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融合领域。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相关信息以某种形式在某个时段被识别、获得和沟通,以促使员工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加强信息的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这说明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没有这一环节将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目前,许多企业存在沟通渠道不畅、沟通机制低效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对这一领域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做好信息准确性、可靠性的审查和评价。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评估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补充和完善,它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内部审计通过对监督要素的评价,确定企业是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否从制度上保证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是否把监督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等,从而帮助企业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约束与监督机制,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三)全时段融合
全时段融合的核心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把审计关口前移,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同步监督。1.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新型审计模式。传统内部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是会计控制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目前,单一的事后监督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渐向事前、事中转移。内部审计要构建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重点,进行实时预警、实时风险评估、实时责任追究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要通过不断转变思维,改进审计方法,拓展审计领域,实现内部审计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如通过合同结算前审计,严把资金出口,有效规避资金流失风险;通过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避免“先离后审、事后算账”的弊端。2.构建实时监控的审计系统。内部审计要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实时监控审计系统,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核心,以在线审计软件为载体,以审计履责风险、质量风险、廉政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风险防控体系,对被审计单位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风险评估,实现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的目标。如何开展审计实时监控,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际使用效果,仍是当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仍待进一步探索。四、融合研究的展望一是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将会拓宽。从内部控制要素来看,目前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只是围绕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领域来开展,对其他要素的审计评价工作开展较少。未来内部审计应对内部控制的所有要素进行审计,才能更客观地对整个企业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内控设计和执行的双有效。二是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的到来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通过审计软件的运用,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实时预警,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给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如何开展联网在线审计,建立实时预警机制,提高审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效果,将是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融合的更高层次。三是内部审计将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已不再局限于对财务数据的监督检查,而应进一步延伸至前端,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对其有效性提出意见。四是“大数据”时代将给内部审计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内部审计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审计工作将面对被审计单位海量的数据,不开展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大数据将极大地拓展审计人员的视野,获取各类信息将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审计技巧。
作者:莫满军 宋新秀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