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了解财务会计基本知识及会计信息资源的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并结合会计技能手段加工、处理企业财务资源信息的能力。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实训课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用能力,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能力和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与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贴近,培养具有发展潜力、懂业务且会管理的应用型岗位人员,以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提高学生工作胜任能力,促进就业。
2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开设专业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应用两种课程,但仍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
2.1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制定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只是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且这两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不够明确。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实质也只满足于从简单的手工会计到计算机会计的转变。这种所谓的信息化只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利用这种核算工具去完成手工会计下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仍然以传统会计循环理论为核算基础,根本没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替代传统模式,这是一种计算机信息处理资源的误解和浪费。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知识面较窄,不少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而对供应链模块介绍较少甚至根本不涉及。
2.2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基本上还采用讲授和上机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训的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授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的原理与基本知识在先,随后学生上机按照教师讲授内容进行业务操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各种会计软件也是不断更新的,同时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准则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备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的能力,因此便无法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3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方法的建议
3.1科学设置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
各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不尽合理,需要根据信息化的特点进行调整。高职院校目前所设置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课程均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或软件操作课程,在此基础上需要增加数据库原理的课程。数据库是财务软件的数据处理区域,理解了数据库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质。另外,还需增加网络相关课程,信息的处理都基于互联网,会计信息的处理也不例外。为此,计算机网络知识课程也是必要的课程。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即会计电算化课程,它的内容不能只涵盖简单的总账模块,必须有固定资产模块、薪资模块甚至是供应链等一系列相关内容。这样才体现了实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标准要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流程和解决能力。
3.2采取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底子较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实训教学中的理论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同时结合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贴合真实工作场景。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岗位教学法等,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动生动易接受,实训资料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真实案例,增强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胡莹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高层次会计教育会计信息化相关专业设置欠缺
纵观我国当前各类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许多财经类知名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大等高校的财经类本科专业并未单独设置会计信息化专业。相反,一些低层次的高职院校却很好地意识到了会计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在财经类职业教育中开设了会计信息化专业。
2、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很好适应会计信息化标准
根据实地调查,在开设了会计信息化专业的职业院校中,学校在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过程中,都将目光集中在对于现有软件的熟练操作,而忽视了具有发展性意义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升级设计开发知识和能力培养。当然,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与这类院校师资和生源层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些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则在会计专业培养中增加了如《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等,具有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苗头,但是在会计专业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仍然将重心放在了专业理论知识,对信息化技术涉及较浅,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要求。
3、会计信息化课程教育具体实施现状令人担忧
会计信息化课程在各个高校的实施层次不齐,但总体上存在着学生意识不到位、师资建设不到位、讲授方法和先修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和时间应用水平,令人担忧。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化。在会计行业领域,信息化条件下的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XBRL技术引入,高技术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的
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提供方就是各个高等院校,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遍布了各个行业。但是,当前从业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方式方法离信息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就引起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即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从业人才,彻底改变以往培养的结构模式,从信息化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紧密结合最新高科技技术,为各行业输送具备信息化知识的会计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各行业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会计行业要求。
2、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表现就是当前人才市场中有许许多多的熟练会计电算化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当前会计人才缺少在会计信息网络设计建设和使用方面的技术,会计信息化并未真正达到。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行业如同其他信息产业一样,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我们的人才培养要有一定预见性,要先于行业更新换代。所以,高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科学预测其下一步发展趋势,发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足,以及时改进和创新求得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革新
1、教学思路革新
思路是行为的蓝图和动力,教学思想革新则是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当前市场急缺会计信息化人才,无论是高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清楚意识到具备信息化要求的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意识到在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革新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相对传统会计人才培养而言,没有大量时间用于岗位适应,而是需要迅速进入工作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培养过程中注意其会计技能的教育。需要改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更大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作用。
3、教学内容革新
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是一个从浅显到深入的动态过程,依照课程的目的差异划分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理论,包括概念、基本职能等;二是一般技能,包括会计目录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写与审核、报表结算等;三是高级技能,则涉及到大规模的预算和审计的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层次安排与现代会计信息化工作会计职业技能并不完全匹配。在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同时运用好几门技能才可以处理问题,因此,高校会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应当有序推进,例如,整合优化传统会计课程内容,使传统的职业技能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完美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而输出会计人才的高校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化要求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需要在现有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适应信息化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的革新,做到与时俱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立足岗位,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作者:刘飞延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三篇
一、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高。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按照初级具备系统操作能力的标准,会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了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商业和常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商业和常识包括:外语、数学、经济学基础、统计、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等;会计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常用软件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财务软件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特点及其发展途径和方式,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实现以较长的劳动周期,较好的能力(含适应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石。同时,不断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实现知识与信息化产业的接轨,尤为重要。
(二)强化自学能力
按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人从学校学来的知识不过占其一生所用知识的10%,其余知识都是进入岗位后积累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构成随之发生变化,同一岗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不仅岗位发生变化,即使对于同一岗位,要求也不是稳定不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根据岗位需求,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难以停止学习的。在高职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尤为必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判断、主动思考和自发归纳总结,强化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觉解决疑难的习惯。
(三)培养类比思维习惯
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受限于课时,教授其中一种会计软件。进入职场,学生面对不同的未接触过的各种会计信息系统,类比思维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同时,会计信息化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新功能层出不穷,但由于同一信息化系统本身具有操作逻辑相同的特点,只要信息化人才具有类比思维,学习新功能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类比思维并形成习惯。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劳动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信息化学习道路上,具有类比思维会能够帮助学生走的更远。
二、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必然选择。面对会计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局面,不断深造学习是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高职院校层面人才短缺的情况,尽量延长他们的劳动周期,为缓解人才缺口积累时间,是解决会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题、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邸红娜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