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型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化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外部环境变化多端,企业需要审时度势,作出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如果没有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支撑,决策就会缺乏应有的依据,变成“拍脑袋决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层级相对多一些,层层上报、层层汇总的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提供一杆到底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满足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2.会计信息化是财务转型的需要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要求财务人员从简单的核算工作转变成业务发展、企业发展的帮手,参与企业事前决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事后诸葛亮”转变为“事前诸葛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而提高工作效率单靠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会计信息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会计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出台规范的动态过程,数据编码、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都在梳理规范之列。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部门与部门间展开合作,系统与系统间共享资源,消除信息孤岛、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也越高。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的可能性和发展历程
1.会计信息化的可能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局域网到城域网再到互联网,通信技术从调制解调器的拨号联接升级成今天的即时通信,计算机升级换代迅速,办公电脑广泛使用,尤其是1994年4月20日,我国引入互联网技术,标志着最大规模的网络联接拉开帷幕,为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大型企业的各个基层单位开始使用单机版会计软件,此时的软件使用具有排他性,一个系统同一时间只能供一个人使用,但还是提高了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的出具效率。基层单位通过调制解调器向上级单位传递会计报表信息,自底向上,层层汇总,满足大型企业的财务信息汇总需求。全区全省的财务人员登陆同一套财务软件进行工作,重要业务引入网上报账和网上审批机制,财务人员之外的报账员、管理者开始使用会计软件,记账凭证不再是单一由财务人员录入、一部分自报账员录入产生自动映射,实现了分工协作,减少了重复劳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填报确认后,整个系统内即可汇总,无需进行通信传送。凭证和账簿作为会计报表的基础数据在系统内直接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得到保证。第四阶段是2000年代末至今,部分大型企业开始组建以集权为目标的集团级财务信息化系统,引入全业务网上报账和网上审批,业务人员源头触发经济业务,采集界面人类可读,内部处理数字化,采集信息与记账凭证各要素高度对应,记账凭证自动产生,对外直接支付银行。通过与其他生产、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一点录入,全程共享。
三、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模块和功能
根据会计业务流程,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础信息系统、会计控制信息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三大模块。
1.会计基础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会计核算、长期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对外支付、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税务系统、业财核对等子模块,提供会计信息从源头采集、会计记录对外支付到归档等的一系列过程管理。该模块的具体功能有会计信息自业务人员录入或其他系统接入、原始凭证传递、制证入账、关联交易管理、对外支付、凭证归档及调阅、业财核对管理,出具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值得一提的是,会计原始凭证的电子影像化为网上报账和网上审批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建立业财核对子模块,提高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更真实地反映业务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会计控制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网上报账和网上审批子模块。将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审批权限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保证审批真实性。审批过程中,实现了全面预算、资金预算的动态执行情况跟踪和控制,以供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财务人员开展预算控制工作。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子模块。分享前端系统的信息成果,不仅要关注金额数据,还需关注数量数据乃至必要的清单数据,为财务分析提供较底层的数字依据。多视角分析问题,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挖掘财务分析深度,提供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中预警手段。
四、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要求企业各级组织积极参与的事。作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企业负责人应承担起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责任,保证相应资源投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人员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责任到部门、到人。管理创新,成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团队,在内部控制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各管理活动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和合作程度。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
从公开披露的资料看,有部分大型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配备会计软件,但由于自身业务复杂,除如会计核算等标准模块,还是会有定制开发、植入企业个性化思想的需要。定制会计软件从无形到有形,完全杜绝工作反复不现实,但对于涉及系统底层或架构性的根本问题,必须注重整体规划,考虑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宁慢勿漫。在定制过程中,需加强与软件商的充分沟通,理清业务,吃透业务,才能看到“想要的结果”。上线安排,需循序渐进,合理安排,逐步将基层单位纳入应用范围。除了新组建的企业、可以同时上线一个集团级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一般基层单位到县的大型企业,从第一家上线到全部上线,大概需历时五年。每一家新加入的基层单位需进行数据整理、业务清洗、适应性调整,这需要3-6个月时间,在安排上除第一批单位的准备时间要长一些,其他单位可以安排并行在前一批未上线前先行准备。
3.破除壁垒,合作共享
根据内控制度业务层面控制要求,梳理信息采集源头,打破部门防卫,合理确定相关系统的信息管辖权和采集权。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管理等业务平台适当植入管理元素,改变业务平台与管理平台泾渭分明的思想,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实现平台一台清功能;提高信息利用率,一点录入,全程共享,避免数据多头采集、版本不一,既影响工作效率,又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应将采集工作化整为零,集中填报式改为分散采集式,事后补报制改为事中采集制。
4.加强测试,分工守护
只要是软件,难免会有一定的“缺陷”,越是成熟,一旦出现“缺陷”就越是想不到。会计信息化系统上线前,尽可能多进行一些业务场景模拟,进行业务测试。业务测试场景尽量完整,测试报告有图有真相,上线后的混乱会减少很多。充分的业务测试为系统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系统模块大小功能划分要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出现重大升级时,需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进行试用验证,尽早发现问题、修复不应出现的漏洞,。确保模块运行正常,能满足单位管理需要。
5.加强培训,及时沟通
会计信息化全面实现后,要根据需要配备会计软件的使用人员,各级报账员、审批人员和财务人员登录系统使用不同的功能。一个好的系统同时需要优秀的使用者,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这才是系统使用的最高境界。为了让新功能、好功能及时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出系统功能,需要加强培训,及时沟通,提高各级人员的系统使用能力。详尽的系统公告、电话热线、在线答疑、视屏讲课都是良好的日常沟通手段,因此需要定期的课堂培训,需要一支活跃的后台支撑团队,还需要一支强大的培训讲师队伍。
6.形式多样,安全保障
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首要问题。网络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黑客攻击、病毒等都威胁着信息安全,会造成信息丢失和信息失密等。因此一要从制度上保障,建立惩处规定,要求使用者加强对办公电脑的自我管理,不登录非法网站;从需求的提出、开发直至上线,建立一套规范的流程管理;建立定期备份制度等,防止系统出现问题造成数据的丢失。二是从技术上保障,对重要的子模块如对外支付模块指定专门的使用人员、加强防火墙策略;设置操作日志,确保操作的可审计性;采用数字证书,手机动态密码来增加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安全。
7.统一标准,满足监管
工作规范第十二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针对这一条规定,会计软件应在2016年底前实现升级完善,满足单位使用的要求。
五、总结
大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需要,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需关注的问题还很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型企业要因势制宜,因企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节约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华姣蓉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