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信息化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育资源优化、深化科教融合、教研医协同发展促进院所间合并,合并后高校异地办学,人员调整幅度大、财务建制适度独立、规章制度不统一、收支期间不匹配,数据无法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功能受限,本文从信息化发展历程引入会计信息化对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影响,分析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对财务人员和部门报账员的培训,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研发对多部门开放端口模块,规范网络手段下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合并高校;会计基础规范
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最早出现于日本。1978年财政部在长春一汽启动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随后了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5月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开始与企业融合;1996年6月财政部在《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作出全面规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保障措施。通过近30年的实践,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启动“会计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三驾马车。2014年开始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适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需要,自2017年陆续颁布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及《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工作和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3月财政部修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0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IT信息技术中电子发票、区块链发票、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电子档案、电子签名、在线审计等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会计监督等息息相关。
二、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深化科教融合,积极探索教研医企协同发展,院所、院企间陆续合并,院所、院企合并后保留原法人单位,财务建制同时并存,各单位账套自成体系,规章制度不统一,核算软件多样化,业务流程不统一,合并高校异地办学,地域分布广,财务工作难度几何数增加。通过对百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合并高校资产管理不到位、会计基础不规范在影响高校治理能力问题上各占比18%左右。院所、院企合并后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教育资金量、业务量的成倍增长,青塔网显示,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经费预算,清华大学310亿,排第一,浙大、北大、中山预算分别为228亿、221亿和198亿,很多部属高校一年凭证40多万份,附件350多万张,庞大的教育经费,海量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不互联,系统字典库不统一,收支核算不准确、往来款长期挂账等现象得不到根治。
三、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高校师生对财务部门满意度不高,体现在每年度学校测评中位次较为靠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院所、院企合并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应用独立的核算软件。合并高校后,人员岗位调整幅度大、核算软件不统一、政府会计制度吃不透、“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业务不熟练、预约单据审核不仔细、合同获取时间滞后等一系列新情况导致财务科目项目账处理不规范。
2.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欠缺培训。合并高校多校区办学,报销流程、签字手续复杂,合并高校大多采用网上预约报销,报账员从网上报账系统提交经费使用信息,院所、院企合并后职能部门及院所报账员大量更替,系统操作不熟练、业务流程不熟悉,规章制度不理解、业务内容较模糊,网上提交时摘要、业务类型、供货单位户名、开户行、账户等信息录入不准确。
3.信息化渠道不畅通,合同监管缺失。院所、院企合并初期,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模块。合并高校的教务、科研、学工、人事、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沿用原购置软件,信息数据软件由不同公司开发,和财务信息系统不衔接,部门间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法数据共享,重复劳动过多。
4.教育成本核算不精确,收支期间不明确。合并高校法务部管理合同签定、用印登记,合同台账和合同归档没有专门部门管理,合同履行验收、监管缺失,合同归口部门报账时向财务提供合同,服务类合同期间基本按教学年度非按日历年度签定;财务部和国资部管理软件不统一、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缝对接,国资部负责计提折旧,无法按月实时传输折旧数据,大多按年计提折旧;银行短期贷款按月核算利息,长期贷款按季核算利息,不能按月预提利息费用。每月费用归集不完整,无法预提或摊销。科研收入不管财政拨款还是横向收入,没有按合同进度增加收入,收入支出不能一一匹配。
四、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1.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持续培训。财会人员是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执行者。合并高校财务人员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汇集到整合后的财务部,层次千差万别,应按照“走出去、开眼界、学本领、带回来”的原则,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部分财务业务骨干,参加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省会计学会、省教育会计学会等主办的相关财务业务培训班。组织业务交流会让参训人员分享学习心得。提升财务人员学习力,既要熟悉所在岗位业务操作,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要全面了解学校整体业务,还要增强业务处理系统性、整体性。
2.加强对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培训。今年来财会制度出台频繁变换较大,财务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部门网站开辟信息展示平台,将教职工经办业务所需各类文件归类、整理、公开;印制业务流程简明手册,教职工人手一册;利用大型网络教室,组织专题讲座,日常报账常见问题、审计查账需要规避问题;录制微视频宣传推广,展示制度要点,讲解报销流程。
3.依靠智慧化校园,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合并高校财务部作为平台承载主体,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与核算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多部门共享模块,对教务、科研、人事、学工、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开放端口,统一信息系统字典库,部门间数据互通互联,数据汇总工作量和数据转换工作量同步减少,有效解决业财融合问题及资产、科研数据分离、合同关联共享,收支期间匹配等问题。做到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口径统一。通过数据共享无缝衔接,删繁就简、便利师生、简化手续。
4.加强绩效预算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部门对绩效工作接触早、理解深,要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做好绩效前置,提前介入项目,主动参与项目申报,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牵头制定不同业务绩效标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填报绩效表。跟踪项目合同全过程,应用共享平台对项目合同实施电子化管理,建立合同建档风险监管机制。对科研经费真正落实“放管服”,用好绩效考核工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用好财务大数据,实现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人员费用、资产折旧、物资领用、收入等会计凭证自动生成,将节约的人力用于数据分析工作,实现会计职能从的转变,从报销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五、小结
由于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合并高校构建财务信息平台同时还应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行规范,从软件开发开始,对软硬件管理维护、机构权责分离、身份认证和密码设定、人员内部牵制、系统操作管理、文档资料管理、数据备份和加密、系统环境管理、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进行控制和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会计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3-10.
[2]张晓凌.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2.(08):35-37.
[3]施建平李敏.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04):84-87.
[4]张阳.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247-248.
[5]刘强珍.内控视角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4):76-80.
[6]詹璐.如何提高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J].当代会计,2019(03):126-127.
作者:齐艾玲 鲁永雎 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泰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