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发展新动力,需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会计信息化进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财政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战略的需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整合,在现代会计基础上,形成的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充分开放、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云平台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共享、分析、汇总。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会计数据由静态指标向动态形式转变,会计信息分析汇总后由单一财务信息向多领域非财务信息拓展,在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同时帮助管理者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决策和判断。会计信息化,有助于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财务状况、资产信息实时、准确、高效的呈现给单位管理者或上级管理部门,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趋势预测、决策模拟,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政府预测决策和战略部署的前瞻性,加强国家的廉政监管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多止步于电算化
财政部于2009年《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此后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进入发展轨道。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大多数单位还止步于会计信息电算化阶段,只实现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计算、汇总的过程,尚未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会计信息碎片化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独立核算,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无法实时、精准的获取下级单位的会计信息,只能由基层单位根据不同主管部门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层层上报,层层汇总,再把汇总的数据分析处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会计人员的工作也紧张繁琐。
(三)会计信息化只在少数县市推广
在政府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参照《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国库支付系统基础上,尝试进行会计信息化。在县市财政局,架设会计核算服务器,县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使用数据库系统,统一使用一种会计核算软件。各单位运用网络系统,登录财政局服务器,直接在网络服务器上录入记账凭证,所有原始财务数据储存在服务器中。财政局对服务器上会计信息进行重整、再加工,按各种要求进行分类、分析、运算、汇总。初步实现县市范围内的信息分级共享,自动生成各部门所需数据。各部门需要的数据,在职责范围内直接点击就可获取。在运行期间取得较好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会计信息化只局限县市,下级基层单位尚未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导致信息化区域少、范围窄,这与建设全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单位认识不足
基层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积极性不高。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计算机刚开始普及时,就全面推广会计电算化,到目前已锻炼一大批队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基本上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记账、算账、报账。完成会计信息化末端工作,也就是初始数据整理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会计信息化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整合,对初始会计数据提出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对每一笔收入支出做好会计科目对应工作,还要分出每一笔收入与支出所属的预算类型、专项用途、功能科目、经费类型等一系列信息。并且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人员录入的每一笔业务都会很快汇总到上级或上上一级部门。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量,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实时性的同时发生错误的几率相应增大,造成会计人员抵触会计信息化。基层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化积极不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财务的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虽然已经对所有的原始单据进行确定与审核,但是也担心汇总后的数据出现纰漏,有时还需要调整数据。他们愿意止步于会计电算化阶段,对上级部门需要的财务数据,汇总后再审核、再确定、再签字后用纸质报送上级部门,也不愿意信息化后上级部门直接读取汇总后的单位财务数据。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不足
机关单位会计人员负责会计信息化的大部分工作,对基层大量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整合,按不同需求计算、分析、分类、汇总,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趋势预测、决策模拟。这些都需要高端的信息技术与会计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机关单位会计人员大多为财会专业,大多比较熟悉会计电算化与常用软件的办公操作,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处理、信息系统维护、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服务器管理技能欠缺,而无法解决会计信息化后碰到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疑难杂症。
(三)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高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单位会计信息储存在电脑中,只要会计人员做好电脑开机密码保护,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和会计资料保管措施,会计信息泄漏与丢失可能性很低。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在网上流通,而大多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普通计算机和没有安全保障的公共网络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也缺少专门存储备份信息的磁盘设备,这就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漏与丢失。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大多不具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特性,也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处理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开发,软件的功能单一,存在安全漏洞。会计电算化后产生的财务职责制约分工问题,在信息化后依旧存在,并且扩大。传统会计模式下,记账、审核、制表职责制约分工明确。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后,改成密码授权分工,一个操作人员只要掌握密码就可完成会计核算的全部流程,存在安全隐患。进入会计信息化后,同样采用密码授权分工,操作人员设置更多,权限等级分类也更多,职责制约分工混乱的隐患更加突出。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
信息化时代,基层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与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将信息化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单位负责人加大会计信息化宣传的力度,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单位会计人员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财务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维护等内容。使会计人员不仅掌握所需的财务技能,还能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使二者能有机的结合,提高综合技能。实行国库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与国库支付系统服务器对接,把国库支付系统的会计辅助信息导入到单位核算业务中,减少信息重复录入,提高工作效率与实时准确率。
(二)全面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行政事业机关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于企业来说,流动性不强,竞争性不高,掌握的技术也比较单一,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全面培养和引进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精通网络技术、富有财务管理经验且能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和引进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社会力量,聘请信息公司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助。
(三)提升软硬件水平保证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要建立有序、稳定、高效的会计信息化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提供保障。在硬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采购高性能计算机作为信息化终端,严格信息化终端使用规章,用专业服务器搭建云平台,购置专门存储备份信息的磁盘设备,建立安全防火墙,租用专用安全网络,提高硬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软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选择合作软件公司,将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功能融入软件当中。同时,对财务密码授权分工,考虑增加人体特征授权,如指纹识别、面部特征识别授权,来防范一套密码完成所有流程的风险,增强财务职责分工,防范数据盗取、泄漏现象。
五、结论
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各种云平台建设、云计算方法、大数据挖掘的技术已日趋成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应抓住机遇、探索进取,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连红.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J].会计审计,2016(12)
[2]钟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7(1)
[3]王小菊.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1).
[4]赵男男.基于云平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4)
作者:程海军 单位:黄岩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