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

摘要:在如今的经济形势发展中,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稳定向好,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得以日益显现。为了更好地引导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把握住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就需要完善数据资产的相关研究。本文从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这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在会计确认方面,明确了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再确认以及确认条件;其次,在会计计量方面,分别明确了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使用寿命、摊销方法等;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总而言之,力求通过对本文研究的浅述,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契机,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促进新时期会计理论的相关研究,以完善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关键词:数据资产;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一、引言

现阶段,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且有在新经济时期加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势头。在“十四五”以及之后的时期中,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是引导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引导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当今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及时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红利来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就需要搭建与之相匹配的经济网络,特别是需要从理论和实务层面,对数据资产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认真探索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问题及时采取先进的管理改良方案,尽可能地实现数据资产清晰化,理解数据资产带来的社会改变和积极意义,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提升现代企业竞争力。

二、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不定

数据资产确认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数据资产没有明确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设计需要选定具体的对象,并依据现有的经济管理规则,确保预先规定的核算规则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的核算操作。会计科目是公司进行账务处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账户的必要元素,是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对数据资产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要更好地体现数据资产的价值,就更需要有具体的会计科目。若完成了数据资产相关会计科目的设定,那么就可以核算完成具有其相应特征的经济业务,从而提高数据资产的利用效率,规范相关会计核算流程。

(二)数据资产的再确认界定不明

在本文认为数据资产是无形资产的特殊类别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后续确认中存在的资本化、费用化问题,数据资产也一样会面临。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是有区别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追踪资产的消耗,并把这种消耗进一步细化为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划分的标准即考虑消耗的去处,如果以这部分消耗为代价换取了新的资产,就是资本化支出,如果这部分消耗被用于企业的经营,那么这种经济利益流出,就叫作费用化支出。两者的界定不可混淆,一旦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无边界的结果将会导致企业资产价值难以全部体现,乃至影响企业成本的计量,成本计量出现失真。

(三)数据资产的确认条件不统一

在进行会计确认与入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确认条件,则不能确定什么样的数据资源可以被记作数据资产,无法进行会计意义上的确认,那么后续的计量也就无从说起。众所周知,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主要是它的定义和其他确认条件,有了这些确认原则,才得以更好地区分哪些是无形资产,从而进行接下来的工作。而现在的研究并没有明确数据资产的相关确认原则,相关的理论也尚未完善。

三、数据资产的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

1.完全选用传统的计量单位已不能满足需求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各种可用于会计计量的标准中,往往存在多个计量单位,而且大多数标准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因此,不同的计量对象要求不同,具体的计量对象因为计量的目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计量单位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也是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为主要依据,当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于特定的经济业务,就应该及时选择更具有价值的会计计量单位,这样才利于提供更有助于做出管理决策的相关会计信息。所以,对于数据资产来说,考虑到它的特殊性,按照常规选用货币计量并不利于对其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

2.数据资产计量属性的选用不明确

数据资产计量属性一般在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报告,进而确定它的实际数量金额。数据资产的计量不太适合依靠重置成本和现值属性,除此之外,历史成本是指在完成某项生产活动或者制造某种财富时,实际需要支付的成本、现金,是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预期售价扣除加工成本等后得到的净值。面对这些计量属性,数据资产到底适用于哪些,需要加以选择。

3.数据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的确定标准不明确

由于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是将其入账的依据,所以确认工作是进行后续会计处理的重要基础。考虑到数据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并参考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方法,需要从外购与自制这两个方面入手,较为准确地确定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为再确认和计量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数据资产的特殊性质下,其初始确认金额的确定也要考虑其特殊性,如何更加准确地衡量不同来源的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值得继续研究。

(二)数据资产的后续计量

1.难以确定使用寿命

作为特殊的无形资产,数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像无形资产一样,不能确定具体的数额。企业双方合法获得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能超过企业规定的实际期限;对于法律没有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详细规定的,需要企业依据恰当的因素,综合考虑判断的依据,无法采用上述方法的,可以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因此,数据资产要确定其使用寿命,就需要在符合数据资产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参考无形资产的相关处理方法。

2.摊销方法不明确

在选择摊销方法时,企业要结合自身经济需要,从最大预期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的消耗方式,并在不同会计期间统一适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直线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在各会计期间进行平均分配,而加速折旧法是一种在无形资产使用初期进行多计,使用后期少计的摊销方法。数据资产需要从这些摊销方法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来完善相应的后续计量。

3.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易波动

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容易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较之其他诸多无形资产,数据资产受应用场景和大环境影响易波动。为了更好地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条例,定期实现对其财务报表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当账面的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则应当按照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据资产为了更好地核算经济价值,是否也可以参照无形资产来进行相应的后续计量,需要加以研究。

四、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的发展建议

(一)明确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

数据资源的存在具有广泛性,是推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数据并不是天然产生的,一般是通过企业业务的交易、企业内部的决议等行为产生并加以存储的。一般来说,企业拥有对其行为获取的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在一定情况下拥有用户特征数据的使用权限,这就意味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加工处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将其中有潜在价值的数据提取出来。因此数据的这种特征符合一般会计学对于资产的定义。更确切地说,数据资产的特征使其更贴近于无形资产。因此,本文建议在无形资产下设“数据资产”科目,作为会计核算和日后会计统计工作的内容之一。

(二)明确数据资产的再确认

1.从外部获取的数据资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从外部获取的数据资产而言,若是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所有权或者部分所有权转移,可以进行资产确认,计入“无形资产”科目下“数据资产”栏目。若是不涉及所有权转移,但在获得数据使用权的同时,拥有一定的代理、分销、转售等可以通过交易该数据资产获得收益的权利,企业可将其计入资产栏目。若是仅获得数据使用权,如拥有使用许可证等,且企业无法通过外部交易等方式获取未来收益,则不涉及“数据资产”的转移,不能引起该科目的有关变动,企业只能将其计入成本或费用栏目。

2.从内部产生的数据资产

针对内部产生的数据资产,企业内部产生的自有数据资产依据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主动研发的数据资产和随生产经营等产生的伴生数据资产。通常,按照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在生产研究阶段的支出,要计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相关支出,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以资本化,无法按对象区分研究、开发支出的,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研发活动中众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要具体清晰地划分这两个阶段绝非易事,这就需要进行特别考虑。

(三)明确数据资产的确认条件

数据资产的界定要满足明确的原则,本文认为,只有满足可变现性、可控性和可量化、可辨认这四个条件才能进入会计财务报表的统计工作,数据资源才能被视为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的相关确认条件有:一是可变现性,数据资产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二是可控制性,数据资产必须是企业能够在合乎法律和会计准则规定的前提下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三是可量化性,即数据资产需要能够从企业实际生产与运营中分离或划分出来,并可用货币进行可靠计量;四是可辨认,即数据资产能够分离或者源自合同性权利等。

五、数据资产的会计计量的发展建议

(一)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

1.计量单位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

数据资产并不能完全用货币进行计量,例如,通过利用自身的数据资产,为企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决策等做出有价值的分析,就无法完全通过货币计量来体现。因此,本文认为,数据资产的计量可以采取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合适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数据资产的综合价值进行统计。

2.计量属性主要选用公允价值数据资产的价值

处在不断的波动中,受市场的影响,数据资产的实际价值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历史成本法往往不能及时衡量其实际价值;同样的,考虑到数据资产的处理和获得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过程,因此可变现净值法也不适用。本文认为,数据资产更加适合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为相比于其他的计量属性来说,公允价值更能反映市场价值的变化。企业拥有的数据资产在每次数据交换中以类似数据资产出售的,可以认为该数据资产存在市场公开报价,该价格可以作为该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事实上,数据资产可以公开报价,从而实现公允价值计量。

3.依据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确定初始确认金额

从外部获得的数据资产,通常在公开市场上有一定的活跃度,此时可以采用其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则将获得该数据资产所给付的对价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内部产生的数据资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其他重要的资源损耗,因此在对数据资产的初始阶段进行成本确认时,应考虑到各项成本,并对各项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二)数据资产的后续计量

1.参照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确定大致年限

考虑到数据资产的特殊性,其使用寿命的确定关系到能不能对其进行充分利用。由于数据的时效性对数据本身的价值影响很大,因此其使用寿命的界定不宜过长。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数据的使用情况后,建议将其使用年限划定为五年。当然考虑到数据资产的自身特点,应该对其具体使用寿命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测,实现数据资产的最大经济价值。本文参照无形资产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数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到该数据资产失去使用价值为止;二是有签订合同的数据资产,应不超出合同规定的期限;三是没有签订合同的数据资产,应在参考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综合确定该数据资产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四是不符合以上几项原则的数据资产,可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数据资产。

2.采用加速折旧法摊销

对于数据资产的后续摊销,本文认为加速折旧法更为妥当。一方面,数据资产的价值受时效性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消磨,数据资产的时效性也将逐年递减,数据资产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初期数据资源具有先进性、及时性,往往挖掘出的数据资产具备较高的价值。后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新数据资源的产生,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原始数据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也将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据资产的更新换代将更为迅速,其生命周期将更为短暂。当采用加速摊销的方法时,数据资产的前期摊销较大,而后期较小,这满足了数据资产自身特征的现实需求。

3.计提数据资产减值准备

数据资产虽然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但它的价值会随着信息时效性的变化、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及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降低,也就是说数据资产存在减值的现象。尽管数据资产的价值随着外部变化存在减值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数据资产就没有了经济价值,只是相对价值下降,因此要及时做好数据资产的计量工作。本文把这种减少现象认为是数据资产的减值。对于不能公开报价的数据资产,在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时,参照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按照二者的差额,计提数据资产减值准备。

六、研究结论

虽然数字经济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数据的经济价值也日益显现,但是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仍然是比较新颖的研究课题,目前学者的研究还未真正涉及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的系统理论。本文只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依据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对数据资产的核算方法进行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现阶段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七、研究不足

本文只是针对数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对计量的实际过程和市场因素研究有限,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虽然从整体上提出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部分问题,但后续所提出的发展建议没有实际案例作为支撑,是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提出的,比较粗略和笼统。另外,考虑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有些想法不是很成熟,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并加以完善。

作者:刘雪莹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