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也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首先对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强调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由多元主体共建“平台共享、业财合一、一线三能四全五优”为核心的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会计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党的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20日印发《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问题,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2019年2月,在职教20条第三条中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19年5月,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提出要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系统融合,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智能时代全面推进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搭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会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滞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面向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职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出纳、会计、助理审计、纳税服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现有的培养目标没有融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充分体现出“专业化”、“技能化”和“智能化”的特色,培养目标滞后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偏离了当下社会的需求,造成会计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对等。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落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基本上是“教师主导制”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且偏离实际。例如: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仅要求财务人员会记账,还要会分析账龄、结算方式和每种结算方式的利弊,选择对企业最有利且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要求在应收账款回款环节,对逾期应收账款要建立一单一册,下任务给业务员催款,由财务督办。而学校的教学滞后,教学重点一般放在教会学生做分录,对应收账款分析管理方法却很少涉及,甚至有很多新型结算方式都未纳入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虽能够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但是无法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高职会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双师型”队伍建设流于形式。高职教育多年来一直提倡以“双师”素质为目标,建设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各高职院校也实施了如教师下企业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和不定期派出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等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平时教师除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诸如课题申报、等科研项目工作任务和其他非专业性日常事务等,很多老师假期下企业实践只是迫于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挂靠某一企业实践但往往没有实质进展和成效。再比如会计专业社会认可度高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证书,与高职院校薪酬待遇不挂勾,这也势必导致教师考取专业程度高的职业证书积极性不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职会计“双师型”队伍建设还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成效。
(四)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不完善。由于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而导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输出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现象,尽管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但就目前而言,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程度低,产教融合未能取得实质成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不完善。一方面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不愿意深入参与到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既便提供实践岗位也都是基础的且经过处理的经济业务,这对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不利;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实现校企“双赢”一直是个难题,企业最终目的是盈利,企业在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考虑是否对企业有利,若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和力度校企深度融合很难落到实处。
二、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模式,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找准校企产教融合结合点,校企共育,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构建智能时代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
(二)是缓解会计专业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的需要。目前高职会计教育输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但企业又找不到岗位合适的人选,导致“学校输出的人才企业接不住,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输送不出”等现象,专业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通过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最关注的核心能力是财务核算和分析、涉税处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处理、内部管理与控制、组织管理及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其最关注的核心素养是沟通交流、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与思辨、创新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而当下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及考证通过率,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才能更好的缓解会计专业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
(三)是形成校企双赢新局面的需要。职业教育理念会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相结合,构建政、行、企、校人才共育体系,形成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管理能力,进而培养具有快速适应新兴产业领域能力的会计人才,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最终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在产教融合实施中的精准对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校企互利共赢新局面,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三、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以智能时代会计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职业群,具体涉到出纳、会计、助理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但是,在智能时代,有些简单重复的会计岗位比如会计核算、简单报税、报表编制等都将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而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税务筹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维护等岗位人才需求量增大,会计工作在形式和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岗位不能仅满足会计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还应当具备IT等相关技能和掌握人工智能使用的新技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知识迁移能力,无论是传统的会计岗位还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催生的新型财务岗位,都将更加重视人工智能与会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仅仅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智能时代需要,在智能时代需全面推进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搭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及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科学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保证培养规格和质量,需要注重知行合一、学用相长,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岗位职业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在其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掌握会计岗位技能为目的,把培养目标与会计岗位需求特别是智能化财务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要使学生获得就业谋生所必需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二要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会计专业中某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三要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四要结合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变化,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三)以“双师”素质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专兼职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等都需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师资队伍在文化程度、职称、年龄等方面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结构。师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面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要求,其师资必须强化能力培养。一是培养会计处理能力,能熟练掌握常用会计软件操作。二是培养管理会计能力,熟练掌握管理会计方法技术,运用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管理。三是培养企业管理经验,教师不但要有管理会计技能,更要有企业管理经验。四是培养教学信息技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方法,教师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和实现信息化教学是其基本任务。五是培养国际业务处理能力,“一带一路”、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营销已基本普及,提高教师的国际业务处理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六是培养能够掌握新经济业态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技能又熟悉云会计系统管理的面向未来智能时代的“云财务会计师”专业教师人才。
(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新的经济发展和智能财务的出现对高职会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智能时代高职会计教育需“对接企业真实场景、贯穿整体业务流程、支撑共享信息中心、强化健全职业素养”,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核心角色作用,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职会计教育教学中来,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促进企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职院校设立校内会计校办工厂、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构建校企双方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紧密联结、合作共赢。
(五)共建“平台共享、业财合一、一线三能四全五优”为核心的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也对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之上,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以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共建“平台共享、业财合一、一线三能四全五优”为核心的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平台共享是指会计专业学习和教学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引入“会计工厂”等共享平台;业财合一是指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一线是以财务会计技能培育为主线;三能是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会计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四全是指通过产教融合构建学生全员、全学习期间参与企业全年度、全业务的真账实操实践教学模式;五优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和教学评价方式优化。
四、结语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适合这种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应具有前瞻性科学合理构建适合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丁贵娥 彭珊 王伟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