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的大力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呈上涨趋势,然而随着公众监督力度的加大和政府透明化工作的开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渐浮现,预算会计工作不到位、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现象层出不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变刻不容缓,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事业单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初具规模,从20世纪至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以前相比还未有较大的变化,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被长期沿袭使用。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制度改革浅析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作为我国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一直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随着一系列收支制度的改革与推行,政府的财政方面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发展前景可观。然而由于单一预算会计体制从1998年开始被长期沿用,从我国政府财政的计划经济就开始被使用。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来说,长期使用预算会计方式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重心偏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其他方面的财务工作受到忽视,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出现发展不均衡、发展方向扭曲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滋生许多财务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与进步。政府会计制度一直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准则,随着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愈发关心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开透明,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标准越来越高,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政府原有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已经不适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分别是从可比性出发实现通用或共用的归并统一原则;在实现政府财会和单一预算会计的分离和聚合需求以及吸收转化过去的政府财会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的继承创新原则;以改革目标为前提充分实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保持协调的充分协调原则;通过权责发生制保障汇集信息准确性、追求内容一致和可比较性的提升质量原则;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核算系统带来的复杂程度而制定的务实简化原则;借鉴和学习以往的会计处理经验,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的适当借鉴原则[2]。与以往的会计政策制度不同,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有重大变化与创新,形成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财会与单一预算适度分开的模式。不仅如此,事业单位中的各个会计制度也得到了统一,资产的审批以及核算被大大扩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切实有效的信息。在报表方面,其在体态以及结构方面都大大地健全了,人事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作现金流量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缺乏管理意识。在我国经济体系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加剧的前提下,事业单位往往会遭受资金链断裂压力,为了缓解这种问题等带来的伤害,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吸纳外部筹资和投资的方式。这样的行为暴露了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短视的缺点,长此以往会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结构不平衡,阻碍财会工作的发展,干扰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意识的缺乏而进行的盲目投资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约束和干扰的作用[3]。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完整。预算管理的发展过程在我国并不顺利,根据我国的财政特点,政府事业部门的财政支出主要是绩效工资和员工薪酬,这些支出的主要承担者主要由政府财政部门一手掌控。资金往往是固定的且浮动小,就导致了预算管理工作受到了忽视。虽然政府的财政部门包揽了事业单位的薪酬福利开销,但是缺乏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大大增加了财会危机发生的概率,财务管理观念的缺乏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不完善。管理工作失衡,预算没有做到位,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应对突发的财会问题和风险,容易暴露事业单位的安全隐患,导致开支过多或过少的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三)员工素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财务管理的工具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然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整体财务管理员工的工作水平偏低,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导致实操性工作不到位,加之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先进设备与工具不了解不使用,导致财务工作效率低下,发展迟缓,拉低整个事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事业单位需要可以适应新环境的综合性人才,事业单位应及时纳入新鲜血液,引入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此外,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容纳量大,人力资源管理难度高,员工培训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开展难度[4]。

三、会计制度改革的长期影响

(一)使财务管理面临挑战。由于在财会工作中的规定和标准的阻碍,使得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和挑战,随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财务问题处理模式就需要发生一些改变。为什么说这是政府会计制度对事单位的长期影响呢?因为改革的响应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过去形成了牢固的处理方式和财务管理观念,这些观念在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根深蒂固,加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自几十年前就一直沿用至今,缺乏创新突破,因此想要打破这个原有的思维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加快财会体系的形成。一直以来,在发展目标的角度上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运营体系。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运营体系的建立不单单是需要单位内部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还依靠外部政策与监管的力量。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从外部条件上给予了支撑,由于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公开透明化财务开支与收入,这就带来了外部的监督的作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因而推动了事业单位的财会体系的形成[5]。

(三)促进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以往的数据资料显示,人力资源方面的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非常大的压力,由于逾五千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之巨大,甚至远远大于我国公务员的数量,导致政府对其的薪酬和绩效奖励支出压力巨大,事业单位的开支占了政府开支很大的一部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短视行为,资金管理受到很高的重视,从而忽视了对预算和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对每一笔收支做到公正公开,对财务资金进行合理调配,保证资金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工作的完善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高效。

(四)提高数据的有效性。财务管理工作中,对数据的精准处理是必要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可以大大的提高财务管理各项数据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财务经营需要各项财务报表的统计,各项收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都应该被详细记录与公示。由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存在缺陷,管理意识缺乏,很多财务数据都被模糊带过或是利用定性记录,这使得财务管理数据失真,一旦需要派上用场却很难提供真实的可以参考的数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出台后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化和可视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数据的有效性,使得数据具有参考价值,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方便利用数据进行追溯。

(五)促进优良人才队伍的形成。虽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大,是我国公务员人数的五倍之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事业单位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员工平均年龄偏高以及人员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督促事业单位不断建立健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首先在人力数目上就得到了控制。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吸纳新型人才和综合性人才,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人才,及时开展员工培训。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控制人员流入的数量,减少不必要的政府财政开支和岗位浪费,提高就业门槛以提高事业部门的人才质量,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因人设岗,做到岗位匹配,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优良人才队伍的形成。

四、会计制度改革的短期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带来的长期影响是很有益并且有效的,然而在短时间内,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难以彻底实行到位的,这就造成了一些短期内的负面影响。新员工的纳入会造成新老员工意见不合甚至发生冲突,很多老员工习惯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财会处理方法从而使员工技术培训在开始时期陷入困境。新技术的引用需要管理者良好的追随意识,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节省开支选择逃避新技术引用决策,导致事业单位响应缓慢,拉大了事业单位之间的工作效率差距。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预算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的加大使得工作的开展在初期变得迟缓。当然这些负面影响都是暂时的,经过一系列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长时间的影响下,事业单位逐渐熟悉和适应了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并因此发展迅速。

五、事业单位响应方式

针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响应政府会计政策的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优化机制;引进新型提倡和鼓励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均衡财会工作,做好预算会计工作处理;优化和完善财务工作的工作处理;做好财会系统更新升级的筹备工作。

六、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要想从根部解决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就必须要推崇和遵守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政府会计制度短期来看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缺点和负面干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同角度的促进作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落实需要事业单位的不懈努力和相互配合。

作者:张晓宁 单位:河南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中心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