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简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简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简析(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然而,目前个别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体制上还存在着欠缺,在财务预算方面控制力还不够强,对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力度还不够等。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家机关单位的重要主体,会计核算水平对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可有效避免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化制度可以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现象;规范的会计核算是适应现代化政府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个别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要增强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势必要强化内控管理,而内控的重点是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但能够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控制方面

存在的问题包括: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未曾密切联系本身的服务职能,在事业单位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责、权、利不清晰,财务处和其它处室可能出现信息不顺畅现象,核算部门对其它处室所需要的经费额度不掌握,其它部门也会增加预算额度来完成本部门工作。由于会计核算部门并非单位实际业务部门,对一些具体业务环节所需要花费的费用不甚了解,结果通常是闭门造车,仅是停滞在对过去财务指标的估测剖析上,对深层面的预算影响因素预估不足,调控预算的能力低下,致使预算结果和现实状况不一致。

(二)资金控制方面

主要问题有: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内部资金控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内部资金控制制度不够详尽,制度相关内容不尽合理;事业单位资金结算管理不够集中、资金运用率低下、资金使用监管与评定形式落后;事业部门财会工作者未曾认识到怎样科学运用资金;对资金运用不合理、不集中,比较盲目与随意等。

(三)成本费用控制方面

主要问题有:事业单位在对服务对象的管理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控制不被重视;费用开支管理方面,没有构建严密的审批机制,运营预算不够,常常产生超预算费用支出。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以修订之后的《会计法》作为依据,事业部门应当有效健全制度,增大监督管理力度。构建容易宣传、容易达成、实操性较强的财务操作过程和管控形式,构建内部控制责任体系,将部门责任落到实处,对不按规定导致部门损失的有关工作者给予惩处,防止实行过程中产生权利、责任、利益不明确的问题。

(二)增强事业部门预算控制

增强事业部门预算管控,使每个职能组织、每名员工均明白自己在事业部门中的位置与功能,了解自我的活动和单位的关系,以便分清利害关系,促进个人活动与单位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事业部门每一个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划入预算控制范畴,事业部门每个职能组织的目标应当统一,增强事业部门预算管控,事业部门各个职能组织应当密切协作。

(三)增强资金控制的会计核算

要构建健全的事业部门财会核算机制,首先,事业部门应当依照权利集中与分散有效结合的原则,将达成事业部门管理目标、取得最优管理绩效为立足点。其次,深化事业部门职工财务认知,着实落实财会核算机制。

(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会计核算

应当构建成本费用核算机制。详细来说,应当构建成本费用责任机制,减少三公费用。确定成本管控考评指标,逐层细分,落实到个人身上,且进行全面的监控。建立成本节约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对于成本目标值实现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以必要奖励。

五、案例分析

本文以A市某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会计核算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在财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不足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个别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具体,弹性空间较大,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财务资金使用有随意性倾向,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专职财务人员数量较少,会计从业资格不全,个别财务工作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不熟悉,在财务工作中不能有效执行财务流程。

2、票证使用不规范

个别单位报账使用的发票存在内容不清晰、期限过期,甚至出现假发票等现象;个别单位采取集中突击报账的方式,单次支付金额超出额度且发票号连续,无支出明细附件,业务支出的真实性有待确定。

(二)检查组采取的主要措施

1、及时开展警示教育

检查组分别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的领导和相关具体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这些财务工作者从思想上和源头上高度认识会计核算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履行财务工作必要职责,主动接受和加强对会计核算知识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一把手财务工作负责制,分管领导是财务工作第二负责人,避免触犯会计核算制度的问题再次出现。

2、全面实施制度整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上的缺陷和对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引发会计核算容易产生问题的重要导火索。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检查组要求各单位立即对现有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排查,对不符合现代会计核算要求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后严格执行,强化管理。针对财务票证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检查组要求各单位依据票据管理制度及时整改,及时解决发票过期、虚假发票、票据使用不当等问题,填补会计核算缺陷。

3、要求相关单位增大风险预防力度

经过增强培训,深化事业部门员工的财会风险预防认知,树立先进的风险理念,积极主动发现隐患、防范风险,主动减少风险,达成风险管控的团队化。增强风险责任理念,把风险责任具体到个人身上,逐层细分,多措并举。争取将事业部门文化创建向风险意识文化的构建上贴近,积极提高事业部门财会风险管理能力。

六、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以增强行政管理能力为目标,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目前,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在会计核算上还存很多问题。因此,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和内控机制,加强预算控制,加强资金管理的会计核算,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会计核算,相信能够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薛康蓉.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5(5):67-68

作者:崔伟宁 单位:陕西省杨陵区财务管理服务中心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真实有效的会计核算,不仅能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起到预算和监督的作用,更是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利益的保护。然而,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就是会计师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事业单位的资金支配情况,分析和掌握事业单位是否合法、合规地使用资金,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会计管理整体水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贯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全面掌握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明确国家预算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提高闲置资金的流动性,同时还减少了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由于收付实现制操作简单的特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即不分收入与支出的效果在哪个会计期间,只要是在同一个月份的收入,全部计入该月份的收入,在该月份的支出,全部计入该月份的支出,导致属于其他月份的收入和支出作为本月收入和支出处理。比如,虽然事业单位采购行为的发生与货款的实际支付时间不一致,但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即在资金实际支付时作为当月的费用和支出进行核算,无法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报账不及时,跨月报账现象普遍,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及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第二,入账的原始凭证存在填写不完整的现象,比如,开票日期不填写、客户名称字迹不清、摘要写的过于简单,甚至不记录真实情况,导致会计核算部门无法得知资金真实流向;第三,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不合理,导致会计人员在归纳收入、支出时,浪费大量的时间,造成资源的浪费。深追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都是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

固定资产虚增、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直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落后、核算方法不当。首先,从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看,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制度不完善,采购不按审批流程操作,采购资产没有按照采购标准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没有专人负责,报废、处置不按制度执行,导致资产闲置、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从固定资产的核算上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直按原值入账,由于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始终以原值反映在账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因科技进步造成的贬值,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不能真实和全面的反映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在缺乏勾稽关系核对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很容易因失误,形成账外资产,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四)财务报表体系不完整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不包含现金流量表,在缺乏现金流量表辅助的情况下,财务报表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变动状况,因此,无法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其次,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不完整,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报表的附注没有提出规范性的要求,财务报表附注没有涵盖报表没有重点解读的信息,导致大多数的财务报表附注内容过于单薄,没有实质性的披露,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

(五)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监管力度不够

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即使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薄弱环节显而易见,比如:一是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人员不固定,会计既从事会计工作也从事出纳的业务,出纳既从事出纳的业务也兼顾会计的工作,二是部分事业单位未建立现金和银行存款台账,没有日清月结的信息记录,不能做到每日心中“有数”;三是部分事业单位不按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也无人监督;四是财务审批处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关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责任无法落到实处。这些薄弱环节给有的人可乘之机,利用内部控制薄弱这一漏洞,腐化贪污。同时,这也体现了财务监管不力,在资金的报销,专项资金的分拨时没有严格的核实,致使单位财产流失,损害了单位、集体、国家的利益。

(六)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仍然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人员来源复杂,有专业技能很强的人员,也有无证上岗的人员,专业知识不熟悉,专业技能不过硬,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无法确定。虽然会计人员每年都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但这种培训学习的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化,课时达到数量,考试及格,就算完成培训,但是,会计人员没有真正学到知识的精髓,无法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加之,财经法规推陈出新速度较快,没有及时安排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致使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分析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可见,权责发生制更能适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求。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全面解析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原则,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正确使用权责发生制,真实有效的反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上级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实践证明,在有些方面,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信息的反映上确实优于收付实现制,比如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因此,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能适应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

(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事业单位要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强化会计账簿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写,财务报告的披露等各个环节,只要发现原始票据存在不合规,不完整,不规范,不及时的,一律不予报销。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强化“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意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建立健全财务部门业绩考核,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约束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结合权责发生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制度,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派遣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修、管理监督,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等物资的使用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卡、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的调配、盘亏、报废、处置制度,对改造、更新、调入、调出、捐赠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能盘活的闲置资产进行盘活,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积极落实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选择适用本单位的折旧方法。必须把固定资产的损耗、贬值等因素考虑进去,真实体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完善固定资产等物资的会计核算,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资产制定不同的处置标准,使各期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可比性。

(四)加强财务报告体系建设

加强财务报告体系建设是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和规范财务报表体系,改进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等,提高财务报表的实用性,完善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完善编制现金流量表,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全面掌握资金收支变动的具体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完善现金流量表,还有利于领导层对事业单位未来期间的财务预算的把握,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文件资料和数据支持。规范事业单位对财务报表附注的要求,附注必须披露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没有涵盖的重要信息,报表编制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素养,真实准确的披露事业单位的重要信息,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掌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五)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监督

首先,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障。因此,要制定一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匹配,并且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督,及时做好账务处理;最后,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借助外部审计力量,突出核查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确保会计核算合法合规。对于不按财经法规处理的账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财务监督质量,决定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再好的内控制度也需要严格的贯彻与执行。要想提高内部财务监督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当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角度出发,提升财务监督全面性和质量。在实际财务监督工作中,监督形式必须能够与不同的监督阶段相适应,才能够将各个阶段的财务监督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增强管理意识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根据业务归口和业务特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归口业务知识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配套法规的学习,结合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了解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强化日常财务工作中的财经法律法规意识;三是增强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意识,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提升,记账、算账只是财务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加强对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核算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研究,结合权责发生制,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体系,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与加强会计核算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出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信息及财务状况,为国家的财政新决策提供有力的正确依据,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向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凌云.探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5).

[2]王立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7(04).

[3]王丽娟.研究分析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

[4]崔晓芳.新常态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与突破[J].财经界,2017(09).

作者:韩堂丽 单位: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办事处

第三篇: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在此情景之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不可避免要积极进行改革。而新预算法的出现则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分析;对策

一、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传统的预算控制方法加以改进

在新预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法就是“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一平衡机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预算中超收或欠收的问题。我国国务院明确规定,各级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可以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运营商的稳定基金,如果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在预算上出现超收的行为,可以使用赤字进行相应的冲减。如果出现欠收的行为,可以使用这笔基金进行跨年度的调节,以此来弥补预算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新预算控制方法与传统预算控制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新预算法将收支平衡作为预算中的重点核心所在。这种改进既能够防止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预算盈余盘算之后为了保证预算平衡而进行肆意的消费,也能够优化预算控制。可以说新预算法是一种更加科学规范化的预算控制方法。

(二)新预算法更加透明,促进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在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要在预算的控制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要将国有资金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等全部归纳到预算范围当中来。同时对于会计工作机构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会计工作必须扩大工作范围,使其工作内容更加广泛化和精细化。除此之外,新预算法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要面对全社会进行公开,实施透明化的管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到事业单位每一笔款项的具体使用。这样做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必然要更加细致的工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做好预算计划、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工作,保证整个预算流程的公开和透明,使其不惧于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控制预算风险,提高了预算风险管理水平

在新预算法中,对于事业单位的举措债务行为制定了极其详细的标准和规定,从主体、方式、用途和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限制和规定。同时在预算风险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事业单位对于债务必须要在本年度结束之前进行偿还。所以在借贷之前,当地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机构会对事业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看其是否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是否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这种种举措毫无疑问都有效的控制了预算风险,也提高了预算风险管理水平。

(四)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合理安排预算支出

与原有的预算法相比,新预算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崇尚勤俭节约的原则,更加强调将每一笔预算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说新预算对于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运行当中的每一笔支出费用尽心更加严格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预算资金的浪费。同时,一旦发现事业单位出现预算超出的行为,新预算法也明确规定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甚至还对财务负责人员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而也正是因为新预算法这种对勤俭节约之风的崇尚和雷厉风行的处罚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业单位对预算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很多消费不良行为的发生。只有合理的安排预算支出,才能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之风。

二、新预算法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应对举措

(一)两种制度相结合,保证预算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之所以进行预算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资金的需求,并保证预算收支平衡,将每一笔预算用到该用的地方。因此,在新预算法的要求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可以“更上一层楼”,采取两种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如在预算这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审核这一方面则可以使用权责发生制,它能够确认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而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毫无疑问将这两种制度结合应用,既能够让预算更加的科学合理,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新预算法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应该严格要求自身,注重加强监督部门的建设,完善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在预算工作中一定要权责清晰,将预算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当问题出现时可以直接问责到人,改变事业单位中“问题一出现,与我不相关”的混乱推卸责任状态。其次,作为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细致,要对预算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对一些重大项目的核算支出必须要小心又小心、仔细又仔细,看其预算安排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是否存在不妥当之处,一旦发现问题的话,要立即加以整改。最后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收入编制时,一定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还要考虑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此来保证预算收支编制的科学可行性。

(三)加大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力度,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想要有效防范债务风险,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之中,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大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力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我国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想要防范债务风险,首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真实有效的负债信息,并且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一一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举措。第二,事业的应该引入审慎的财务会计原则。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保持小心谨慎,要对风险和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绝对不要“掩耳盗铃”,高估自身的资产和收益和低估自身负债的影响和费用的支出。第三,由于还有很多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能够根据发生的风险,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最强有力的解决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背景下,随着新预算法的出现,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势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而本文正是在探析了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之后,提出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应对新核算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唐平生.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作者:傅英睿 单位:滨州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