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3篇)

第一篇: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摘要:

2014年2月,我国财政部正式推出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运用中树立了里程碑。然而,由于我国会计市场信息健全程度的欠缺,企业会计核算中对公允价值的初始确认及后续核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文章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企业;会计核算

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计量方法概述

企业会计核算计量方法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要素予以量化并进行确认、计量、核算的基本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成本法可以比较便捷、客观的确认各项资产、负债等要素的计量金额,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企业各项要素在市场中的价值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历史成本法不能实时的反映出企业各项要素的市场公允价值,使得历史成本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的受到质疑。除历史成本法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提出了另外四种计量方法,即重置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现值法以及公允价值法,这四种方法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以市场公允价值作为核算基础的理念。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熟悉情况的双方当事人以市场公允价格信息为依据而自愿达成交易所形成的计量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反映出企业各项要素的市场真实价值,使财务信息更加精确的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缺点在于当公开市场信息不完善时,不易获取到各项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的核算理念引入到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当前已形成在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计量与披露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公允价值核算方法加以运用的格局,具体领域涉及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公允价值确认缺乏准确性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分为企业要素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两阶段。在初始计量阶段,要素的公允价值可以根据相关原始凭证予以确认,能够比较便捷和准确的获取到公允价值;而在后续计量阶段,要素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一定难度。首先,企业会计核算中后续公允价值的获取主要通过市场途径及会计核算模型推算两种方法,由于我国市场公开信息的透明性及有效性尚不完善,相当一部分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无法通过市场渠道获取,因此只能通过一些通用的核算模型进行测算,而模型的测算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难免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造成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

(二)企业公允价值运用缺乏主动性

由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法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各项要素的真实市场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精神鼓励企业更多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核算与计量。然而,由于历史成本法初始确认便捷、后续计量方法简单,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无论是在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渠道上,还是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上都较为复杂,并存在一定的核算成本。因此,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核算的外,企业在会计核算运用中更多的倾向于以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缺乏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主动性。

(三)公允价值核算对会计人员的挑战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对会计实务工作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企业要素公允价值发生的变动允许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会更多的引起相关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因此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要更好的领会和把握公允价值损益确认的原则,正确的进行计量与核算,否则必将增加操纵会计利润的风险;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核算方法较之历史成本法要复杂,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渠道的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模型进行测算,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核算建议

(一)多种渠道增强公允价值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要素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准确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核算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渠道增强公允价值核算的准确性:首先,拓宽企业公允价值信息来源渠道,可通过行业期刊、专业数据库、网络信息、政府部门公示等方式增加便于企业获取的权威信息来源途径,增强公允价值核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其次,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基于市场公允价值的各种测算方法和模型,实现同一条件下各企业公允价值的测算方法口径一致,以增加公允价值测算的准确性;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用多种公允价值测定途径相互印证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核算的准确性。

(二)多种措施强化企业公允价值核算意识

强化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意识,转变企业被动选择公允价值核算的现状,是将《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核算相关精神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强化企业公允价值核算意识,一是要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例如,提供公开免费的公允价值网络获取平台,使企业不再因无法获取公允价值信息或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成本过高而抵触该核算方法的运用;二是要增强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帮扶力度,对于故意不按照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的单位,要予以行政处罚,对因条件限制不能按照公允价值核算的单位,要积极予以帮扶,使其尽快规范相关会计核算。

(三)多种方法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对会计实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对会计理论知识有更高程度的掌握,还需要把握金融、财政、市场、资产评估等相关领域知识,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以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对市场公允价值的不断变化。企业可以通过岗位轮换、进修培训、检查评比等各种方式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评优评先等方式来激励、促进会计人员的不断成长,以更好的胜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会计岗位。

作者:焦世庆 单位:津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关易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5(04).

[2]张勃然.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计量基础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02).

[3]刘天赐.公允价值计量核算对我国金融行业财务信息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5(06).

[4]程伟伟.浅谈企业公允价值核算实务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务与会计,2015(03)

第二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探讨

摘要:

会计核算在当前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大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执行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向以“知识经济”为竞争核心的互联网信息社会方向转变、发展,进而全面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化。从短期看,这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资本力量层面还是在技术研发层面,都处于一定的劣势,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对于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弊端

1.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力量过于薄弱

首先,大多数中下企业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再加上人员任职门槛低以及领导层内部集团利益化现象严重,任人唯亲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聘任的会计人员及来源多呈现为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高学历会计人才“进不来”,学历低、素质低、业务处理能力差的人员“轰不走”,有的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甚至不是会计专业出身。说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还包括存在人事任免、技能培训等层面的缺陷。

2.财务部门建账不规范、核算主体不清、管理模式僵化

国内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多存在建账不规范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人员极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做出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这也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假账、套账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的约束,很多企业领导层也借用这种漏洞来强化自身的利益,比如指使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多套账,将这些假账公布给公司外人看,而把真实的财务账簿留给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监管,企业将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假账簿提供给当地税务机关和银行,有的企业甚至只报亏损、不报盈利,从而趁机少纳税或者不纳税。从这一问题弊端中能够看出,中小企业中类似的不规范会计报表已然成为了当前限制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重要障碍。

3.企业管理制度混乱

中小微企业之所以普遍存在会计核算制度混乱、不规范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的混乱、秩序缺失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本地的几家小型企业走访调研发现,在内部经营管理层面上,除了日常的生产、经营以及员工生活文化制度方面相对严格一些,在其它层面上,许多制度过于松散、缺乏执行力,企业内部有多项制度体系从来没有被认真执行过,由此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一旦后续解决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包括企业财产的大量流失、经营管理制度几近崩溃。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策略

1.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关于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这一问题,具体实施方案可根据我国《会计法》新规定来进行,其中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证》,但很多小型企业由于缺乏监管,很多会计工作者都不是会计专业“出身”,并且不少人都是无证上岗。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高素质专业人才“走进来”,将“无证上岗、低素质、低能力”的外行人“请出去”。这一点可从管理层开始实施,强化集体观念,尽量杜绝“任人唯亲”现象的再度发生。

2.强化财务实际运作控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多为家族经营模式的集团企业,这种模式运营下的企业管理,其内部组织体系通常呈现为一种垂直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管理跨度小、管理幅度窄,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管理素质,通过参加一些会计核算知识内容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综合管理能力。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只有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意识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程度,才能进一步去实现并强化财务实际运作控制。在强化实际运作控制层面,具体可归纳为三个“小”层面,分别是事前控制、事中处理、事后分析。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预防作用上,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比较频繁,多为业务量大、货单量小、交易快速等特点,因此,可将一定的权力授予在公司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保证工作效率,二可以促使企业内部财务经济活动更加的灵活与可控。事中处理,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内部会计实施监督策略,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记录程序的编排以及企业财务日常核对等。事后分析,主要是指在强化财务控制的同时,对企业各项资产、物资以及会计资料进行保护,并建立系统的财务分析制度,进而实现对企业各种实物资产的全过程控制。

3.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外部监管

会计核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管理层面的核心环节,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融入会计核算框架之内,两者相辅相成,内控制度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体系理论基础,而会计核算则成为内部控制的机制职能。进而有助于帮助企业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因此,完善控制制度对于新时期国内中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非常关键,在具体操作实施方面,分别涵盖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框架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将所确立的制度顺利的执行下去,从而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企业外部监管制度的建设,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贯彻落实的前提,通过外部监管机制的约束力、控制力以及规范效力,在这种相对规范化的工作环境内,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及时的为企业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信息,基本上能够避免以往财务管理人员一套账簿、其他部门管理人员一套账簿的混乱局面,最终为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目标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结语

会计核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并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建账制度混乱、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措施。

作者:田建宇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8):158-158.

[2]常国兴.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措施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5):27-27.

[3]王俊芳.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2014,(11):145-145.

第三篇:企业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探讨

摘要:

目前,我国针对土地使用权所使用的核算制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相关的核算制度实际使用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麻烦和障碍,如果我们把土地使用权当作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那样就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推进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核算;无形资产;企业

随着国家的发展,土地管理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管理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土地也是各个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产。现阶段,国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划分到市场范围内,在此之前,企业使用土地都是无偿划拨的,并不出具任何的资金。但是,目前企业对土地的使用都是支付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因此,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制度成为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2001年,国家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问题作了规定,其中明确提到如果企业利用土地建造自己企业使用的项目过程时,就必须把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的工程成本。

一、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土地的重要性认识。

土地的重要性在国家内部主要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固定安置功能和商业化的增值功能。一是固定安置功能。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将不会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二是商业化的增值功能。附着在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存在残值的,但是众所周知,土地本身是没有残值的,或者其残值一般情况下都大于原值。在我国,近年来受环境及房产行业的影响,土地使用权不断地增值,很少有跌价或者贬值的情况发生。然而土地使用权在企业或者政府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监管的也不到位,导致其成为一些企业或个人从中获利的突破口。

(二)缺乏对土地的管理。

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加强了对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是比较混乱,缺乏系统的对口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导致管理不正规、不行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不通过生产经营,随着土地的不断增值,企业从中也得到较多的收益,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渠道之一。即使让土地暂时闲置,投入购入资金,但该项投入资产比生产经营的效益也会相对要高。由于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企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取得土地使用权。

(三)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一项资产进行会计资产管理存在极大不足。

从会计角度看,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作为土地或者土地使用权,它是一种有形的东西,是人肉眼可见、可以摸得到的实物。另一方面,其收益稳定。作为城镇(农村集体)土地,伴随着社的发展及多种因素的变化,土地使用权只有增值的可能,跌价和贬值的机率是非常小的,这与会计上所有资产的定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三是它能独立发挥作用,无须与其他资产一起使用。

(四)土地的传承性认识不够。

在企业核算中,只有房屋、铁路和桥梁水库是不计年限的,除此以外都会有年限限制。而土地一旦占有或者控制,基本上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以外寻找继续占有和使用的资源和理由,具有无限递延性(城市中个人的宅基地、企业的房地产、社会各种组织房地产最为明显)。目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布局无不打上了土地使用权的烙印,从此方面来看,土地的属性不受政治和制度的影响而具有延续性,是其属性使然。

二、目前会计处理方法所存在的弊端目前,既定会计处理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成本、花费及其收入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相关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各项成本与收入之间应该保持匹配,主要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费用的核算确认。但是,假设企业利用土地建造自己企业使用的工程,就必须把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值,转移到在建项目的的成本,随后其中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就会在企业项目完成后转为固定的资产。在通常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土地资产的折旧年限两者之间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远远超出折旧年限。因此,实际上的土地使用权的表面价值已经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到成本费用中去,但是土地的剩余使用年限却依然发挥着自身的使用价值,所以,成本、花费及其收入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也会导致一些类问题的发生。

(二)造成会计期间的成本与费用实际账面不够真实。

我们都知道,在国家《企业会计制度》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问题做出的规定,我们需要把企业土地使用权的所有账面价值,转移到正在建设的工程成本,但是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工程项目并不能按时完成,总是超过预期的时间范围,因此土地使用权在这一段的时间内的耗费,反而没有通过无形资产的形式算入到项目的成本费用中,也没有通过固定的资产折旧计入到成本和费用中,因此导致我们的成本费用的账面出现不真实的情况。

(三)土地使用权价值折旧完前后固定资产的价值内容构成不一致。

实际上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早就已经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到成本费用中去,但是土地的剩余使用年限却依然发挥着自身对企业的贡献作用,所以,如果企业利用之前的项目所折旧的土地使用价值,重新构建新的工程项目,那样的话会使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内容不一致,必然也会导致最终的不公平性。

(四)企业资产中土地使用权的原有价值失去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现在我国企业都是以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来购买土地使用权,但是,在土地使用权价值与其他资产价值混合核算的过程中,从而影响了土地使用权的市场规范化运作。总而言之,既定会计处理方法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会影响土地使用权的实际运营和操作,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的研究

(一)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合法的土地使用者,在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法律、法规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经营。

而企业对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以土地使用出让或者是转让,在整个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都能够完美地体现出了。但是,相违背的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完整体现,因此,土地使用权暂时不能够实现在企业的资产中进行独立的核算。

(二)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经常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同时常常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外部条件。

2001年,我国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实施,初步建立完善了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城市土地集中供应、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基准地价定期更新与公布、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和集体决策制度。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土地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应该将土地的使用权完全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项资产,在市场竞争机制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制定其价格,并且在企业会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能够单独体现出来。

(三)实际核算过程中,土地使用权应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地上的建筑物分别进行核算,不要混为一谈。

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我们完全可以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地上的各种建筑分开计算,不要互相牵扯,如果把它们作为固定资产,这样的分开核算的方式更加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核算准确性。

(四)土地所使用的年限与企业经营年限出现差异时,我们应该将土地使用权按其相应的价格进行计算。

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生活中,土地的使用年限通常比较长,都是几十年左右,但是,企业实际经营的年限并不能达到企业的土地使用年限,由此,在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时,常常无法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进行转让,从而在会计核算时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如果企业经营的时间比较短暂,而土地使用年限却超出企业经营的时间时,企业完全可以将土地作为一种资产与企业内部的其他资产一起进行相应的价格处理,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与此同时,各个企业会在清理自己的企业财产的过程中加大对土地使用权的重视。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分析,现阶段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制度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找出土地使用权核算制度出现的问题,然后本着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公平性的原则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制度进行改善和完善,解决其为企业带来的各种问题,争取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梁萍 单位:沈阳机车车辆劳动服务公司

参考文献:

[1]魏威.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杨顺利.事业单位土地使用权核算历史性问题的处理[J].财会月刊,2014,11:31-34.

[3]黄学峰.对土地使用权核算问题的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S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