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尽管当下事业单位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可以客观地呈现其的资金动态,但是因为其把本期的所有资金收入当作为本期的盈利,把本期的所有资金支付当作为本期的消耗,如此便不能真实精准地反映出事业单位中产生的本期经济业务。这样不仅无法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与债款做出真实、可靠、准确与完整的反映,还不能有效的明确本期的经济成本,导致本期的收入与支出不相匹配,无法正确地反映出本期的收支结余及预算的实施状况,并且还将造成事业单位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预算机构对款项的需要,进而导致资金的浪费。
2.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收付实现制让很多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因在本期内发生而被确认是本期内的收入与支出,进而造成会计信息资料的可比性相对较差。该不可比性通常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纵向的不可比性。收付实现制在于按照本期的收入数额及支出数额分别明确与计算的,部分分属不同的会计期内的收入与支出款项,因在本期内发生的,就当作是本期的一种收入与支出额,造成前后会计期间的信息资料缺乏可比性。第二,横向的不可比性。收付实现制主要是以款项是否已实际支出为确认资金的支出与费用标准,却不对资本的消耗进行核算。
3.不能客观地反映单位的事业结余
事业结余作为评估事业单位中预算实施效率的一项关键指标。根据收付实现制中的相关原则,本年的事业结余便是本年的实际产生的资金收入及支出的差额。鉴于此,在事业单位的结余中有可能将造成以下3个方面的困惑:第一,事业单位为能够达到本年的金额收入与支出上的平衡,有意地把收入与支出的时期从本期拖延到下期,也或者有意地将下期预先提到到本期,也就是人为性地决定本年的资金收入数额与支出数额,从而实现收入与支出上的平衡,让财务状况信息失真。如此人为性达到的收支上的平衡的背后一定潜藏了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的相关因素。第二,尽管账面上所反映出的单位结余相对较大,可是里边却潜藏着大量的预算已经安排,而因为资金的缺乏等因素却暂时没有支付的款项。第三,有一些事业单位要待年度决算编制完成之后,之前转移支付的资金才能够到位,这样给事业单位的决算设置造成了混乱。
4.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准确核算成本,不利于绩效评价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早已逐渐转变为面向全社会的法人实体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壮大已经不再一味地借助国家财政拨款的力量求生存了,其资金的来源形式与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性质。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仅依靠于收付实现这一制度为求发展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内容会显得太过的简单化。并且,因为事业单位对运营性的业务及非运营性的业务各选择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加以核算,可是在实际当中运营性的业务与非运营性的业务的界限并不十分的清晰,如此便使得资金很难进行合理地分摊,以至于成本也无法精准地进行核算。
5.无法提供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不利于各类信息使用者决策
现今,事业单位对于资产债款一表上的编制方面具有很多不恰当之处,并且事业单位也忽略对资金流量表做出合理编程,因此资金的运动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反映,这样一来,借助收付实现制作为管理机制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单位中的财务现在,不能满足运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思路
1.积极推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进行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作为权责发生制的一种变体,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对选择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的单位资产和债款的范围进行限制,而限制范围的根本因素往往在于这一系列资产与债款的确认具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其计量的成本费用过于高,也或者是对政府进行管理和政策的作用不大等的因素。实际上,预算会计信息通常是用于满足经费运用上的合理性及财政管理上的需求,或者对现阶段计量技术及成本经费进行限制,所以适合选择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
2.适时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2.1采用完全权责发生制核算,将隐性债务显性化
就社会保险基金以及养老金等方面的欠账,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构建一整套可靠性强的核算办法,借助权责发生制基础加以计量,科学计算每一个财政年度政府需要承担的保险金数额,同时载入专门性的会计科目当中,当作是对政府的财政支付予以披露,将政府的隐性负债进行科学量化及显性化;在对待政府已担保支付等或有债款,必须分类进行考虑,而已经明确是政府债责部分,可以用附表这一方式进行揭示,对不明确的或具有负债部分,应以表格附注的形式以及单独列示这一办法进行揭示,然后再借此作为依据,展开催收和有关的单位管理工作。
2.2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核算系统不作任何根本性变动的基础上,对于预期运用年限已经超过了一年的这一部分资产,让其获得或者建成的年度成本划为资本性支出,从而区别于提供可持续性的服务而数次发生的运营支出。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事业单位改革应该在稳定中进行实施,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一个新鲜生物。许多事业单位对其是否需要引入至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存在争议,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各有各的态度及理由。不过,笔者相信,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一定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科学发展。
作者:孙晓飞 单位:辽宁省凌源市房地产管理处
第二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会计账目与实物不符
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暴露出固定资产入账的会计处理存在种种不足。一是,使用上级无偿拨款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直接拨入的固定资产、经无偿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等都未及时进行入账处理。二是,部分已经失去工作能力或因事故等原因而报废的固定资产,尚未上报申请报废处理。账目与实物不符,必将导致财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为侵吞、挪用固定资产等贪腐行为留存了滋生的空间。
(二)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核算不计提折旧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现象最为普遍。固定资产不提或少提折旧的做法,严重削弱了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动力。首先,准确计提折旧有利于准确核算公共服务的成本,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服务成本的一部分。其次,根据固定资产损耗情况,提计固定资产准备金,能够满足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需要。不计提折旧的做法,难以衡量事业单位领导人的工作业绩,不利于推进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反映处置过程
因笔者所在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因此,其会计核算须参照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只有在固定资产处置行为发生后才对清理结果作会计处理,未能反映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且未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登记。新会计制度通过增设“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实现了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得到批准前,注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反映了固定资产处置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处置结果。旧的会计制度,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处置过程,难以实现固定资产处置的透明化,造成农村固定资产的流失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参与乡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根据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探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入账、日常价值核算、资产处置三方面会计处理的思路与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
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于经拨入、无偿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各事业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于有凭证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凭证账面价值加相应运费进行入账;对于无相关凭证而同类资产价格易获取的资产,要根据其同类资产价格加相应费用计入账面价值;对于无相关凭证且同类资产价格难以获取的资产,以名义金额“1元”进行登记入账,并在附注中详细备注。现以已知价格固定资产的入账为例,具体说明其入账的会计处理。如A镇某事业单位接受上级无偿拨入的一套价值6000元的电子通讯设备,其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6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6000B镇某事业单位接受上级拨入的10万资金,并用该笔资金购买大型专用设备,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0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000借:固定资产—专用设备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价值核算
统一各事业单位村固定资产折旧的标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在计提折旧时应明确一下三个方面: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基数应以固定资产的剩余账面价值为依据。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应在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应在下月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财务人员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确定其使用年限。一般情况下,办公用房年限为30至45年,专用设备为10至14年,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寿命为5至10年不等,运输设备为8至14年。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一般为3%至5%;明确计提折旧的范围。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未使用的通讯或专用设备;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未交付的在建工程;已计提足额折旧仍在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分摊到使用年限的各期中,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肢+预计清理费用)/使用年限。例如,C镇某事业单位购入价值8000元的办公电脑,预计净残值为500元,预计清理费为1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该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为:该固定资产年折旧额=(8000-500+100)/10=760,其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760贷:累计折旧760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以及毁损等。为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处置过程的会计核算,建议增设“固定资产损益”科目,并下设“处置资产价值”、“处置净收入”两个明细科目。如D镇某事业单位将其原值为8000元的办公电脑转让,已计提折旧1000元,转让时发生清理费用100元,收到价款6000,其会计分录为:(1)注销固定资产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7000累计折旧1000贷:固定资产—电脑8000(2)发生清理费用时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净收入100贷:银行存款100(3)取得货款时借:银行存款6000贷:待处置损益—处置净收入6000(4)处置审批后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7000贷: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资产价值7000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净收入5900贷:应缴国库款5900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应得到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在入账、日常价值、处置三方面的不足。镇会计核算中心要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设置。针对固定资产入账问题,严格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登记。针对折旧问题,统一折旧计提范围、资产使用年限与折旧核算方法。针对固定资产处置问题,可通过增设“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从而实现固定资产处置过程的全面反映。
作者:成宝艳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