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浅论(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理实一体教学探讨
[摘要]
理实一体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行动导向教学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创设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和岗位目标任务的教学内容,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建立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完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以便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国中等教育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动手参与学习的机会少,在这种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基于这种情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瞄准市场,借助企业参与共同创新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仿真教学环境实行“岗位模块教学、手工实训与理论课并行、手工电算双轨并行、岗前全真模拟”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二、推行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理实一体教学是将职业模块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亦明确指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可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求的行为规范。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以实践任务为内容,以活动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的、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三)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现今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企业员工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职业教学活动应围绕职业活动开展,为满足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服务,教学内容应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教学方法适应工作现场和工作过程。
三、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创设职业化的教学环境
按企业财务室的标准建立综合性的会计仿真教学实训室,配备财务办公用桌椅、文件柜、财务日常用品等,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使学生有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的感觉。在职业环境中学习,体会职业工作,提升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同时积极与部分会计公司联合,安排学生到会计公司实习实训,对整个会计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全方位的认识和感受。
(二)创设岗位目标任务的教学内容
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明确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标准,归纳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对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需建立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基础的授课模式,设计出纳岗位、结算岗位、助理会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库管记账员岗位等,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出发,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具体的核算岗位,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人才。创设岗位目标任务主要是想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多元整合。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就是要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将有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符合岗位需求的、以技能为核心的、把各类知识进行合理组合的课程体系,最终把会计专业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改造为适应实际需求的实践性知识系统。(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注重把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配套进行,真正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观,采用项目或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路线,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3)兼顾职业需要与学生发展。一体化教学把职业要求和技能培养作为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关注把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结合落到实处,真正深入全面了解学生个人和职业世界,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
明确定位中职会计学生将来的岗位职责,依据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与会计仿真环境实训中,实施“教、学、做”有机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较早地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境并模仿操作。
(四)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为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五)建立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重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高层次职业证书。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或锻炼,承担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和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训练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企业服务能力,成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学能手。
四、操作实效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真正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学习、成长,不但学到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学到了企业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对如何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结合各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符合自身行之有效的本土化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佳蔚 王海燕 单位: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2]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4(3)
[3]贾国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7)
第二篇: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发展探究
摘要: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对于会计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因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并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提高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水平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发展,而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直接关系着我国更多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会计电算化在近年来虽然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在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的高校必须要认清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会计人才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会计领域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成果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会计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在此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
1.理论知识繁琐复杂,在实际的应用中容易淡忘。作为会计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基础会计与手工帐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较之于这两门知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更为复杂繁琐。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会计电算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会计人员容易将所掌握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淡忘,给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正确性带来一定的威胁。此外,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帐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些相似性,而电算化理论知识又是在手工帐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在实际的电算化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容易将电算化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忽视。而对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忽视很容易使得操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不利于操作人员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过度重视电算化账套中的数据结果。电算化账套的数据结果是由基础设置,期初设置,日常操作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最后得出的,每一个操作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数据结果;加上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对实践操作的步骤解释难免有遗漏,图例也容易出错。因此,会计人员容易在实践中容易养成按图索骥的操作习惯;一旦出现了数据结果不一致,则无法独立解决。
3.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外,会计电算化发展中还面临着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而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工作的有效性都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对于会计领域而言,对于数据精确度的要求较高。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很难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的探究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较多方面的。而我们在认清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的研究。笔者在此对高校改革电算化改革措施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的措施与方法有很多,而就笔者看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要根据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因而,首先针对于对理论知识的淡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手工帐知识相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其主要内容,要对手工帐的知识进行简单扼要的回忆,并且让学生自己探索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帐理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在区分二者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
2.实践操作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当前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转变为以重视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其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虽然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但是与其他科目的区别是重视实践教学是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因而,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应实践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同时,在学生实际学习操作中,教师要根据电算化教学的需求与操作中的一些限制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仅会实际操作,更能够了解电算化软件的一些相关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就能够从理论角度上进行思考,进而进行操作。而这对于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而言,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教学模式总结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与实践,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再将理论知识融入操作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效果。
3.问题式教学。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操作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专门对这些易出现的错误点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易错点的认识。这种问题式教学较之于其他教学更能让学生加强对易错点的认识和了解。
4.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而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同样如此。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虽然看似其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又或者是实践教学。而单纯的两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具有单调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讨论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再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采用项目式教学或者任务式教学等等。总之,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较之于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培养出更有优秀的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同时每一个方面又比较复杂,再加之我国会计领域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还没有研究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实际会计人才的培养。所以,在今后的会计领域的发展中,高校要不断根据发展的现状研究教学改革的措施,从而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促进会计领域发展和进步。
作者:林思澄 刘伟 单位:沈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腊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67-368.
[2]张娜,唐丽华,李英奇.会计信息化之会计信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4(6):76-77.
[3]吕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10(9):117-119.
[4]万新焕.“TPP”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1(3):111-114.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对于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十分重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的实践教学必须与产业紧密衔接。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而设计安排的,有着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提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职业技能大赛训练方法、知识构架、评价体系等将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和实践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实践
合理配比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比重,对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非常有效。现有的职业技能大赛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平台,竞赛内容来自生产一线真实的工作任务,竞赛过程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本人认为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优化会计电算化实践中学生独立操作与团队协作的协调发展现阶段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将会有力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结合大赛训练,将专业前沿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去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模式训练,让会计电算化老师将会计电算化这门技术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课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专业前沿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再以学生为本,以会计电算化老师的适时的引导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自信心,从而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成果。譬如案例分析:在我们学习会计电算化中固定资产模块折旧这堂课的内容的时候,会计电算化老师可以以结合实际的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折旧实务处理方式为例进行实践性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在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竞赛中,对固定资产模块的折旧的考核次数是非常多的,是一个考核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采取这种职业技能大赛模式下,会促使从事会计电算化的老师会把技能大赛的项目带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进程。
二、结合职业技能大赛考核内容编写教学内容设计
采用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内容和参赛标准来要求我们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无疑于是非常苛刻的要求,但是这样要求可以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方面的一次大规模的改革,相对于传统的老旧的或者在现在的会计电算化行业已被代替的职业知识、技能、等知识点要给予适时的淘汰,同时将社会上现有的职业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技能与个性的发展。对于教学内容一定要与现在企业的相关账务处理相关,不可还是采用老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操作。注意政策的调整工作,对于现阶段的税法上的营改增,对于哪些税制已经有所改革一定要有重点的关注,及时的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关注出台的相关的账务处理的规定一定要及时学习,正确交给学生新的内容。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一般是与最新的改革相配合的,所以职业技能大赛将有效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改革。
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督促学生独立操作会计电算化
现状的职业技能竞赛都是采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为主要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各个学校积极做好学、做、产一体化进程。对于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这一要求会加速推进学校的硬件软件的建设,在院校内的机房中安装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学校同时可以积极与校外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因为电算化软件的流程要求非常复杂,要求学生们一项一项细致的掌握最后做到熟练操作的目的,重视操作技巧。
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积极培养学生创造力
职业技术技能竞赛一般是采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项目,这些实际操作的项目都是十分具有市场价值导向功能,会计电算化老师通过对大赛的把握,会计电算化老师可以摸清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可以帮助会计电算化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注重实用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质量性。以会计电算化的未来行业发展作为教学的导向,有利于会计电算化老师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学生做到了正确熟练操作软件之后,对软件的整体构成进行一个思考,对于软件设计中的不足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来。
五、总结
职业技能竞赛的训练模式真实有效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教、学、做合一。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紧密衔接,改变了高职会计实践教材更新不及时、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产生脱节等不利因素,不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基础上大力深化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所以将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引入会计电算化日常实践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值得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家学者等开展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李艳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会计教研室
参考文献:
[1]钟邦秀.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J].2012(16).
[2]方瑛,王永生.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会计实训和职业技竞赛的双赢关系[J].2013.
[3]张兰卿.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2015(04)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越来越强调融入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以期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帮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构建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之一,随着我国教育质量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改革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学科体系发展至实验教学体系的转变过程。让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满足相关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
一、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结合的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的目的就是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将上机实验与课堂讲授结合在一起,尤其针对选取实验资料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实验和讲授分散且经济业务小的资料[1]。实际的理论课堂教学工作中,在强化学生会计软件开发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软件系统工程化意识进行培养,在这些方法得以应用的前提下,开展对系统的分析、设计活动。与此同时,依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逐一的讲解,其中包括了材料核算子系统、电子报表子系统、帐务处理核算子系统等系统,可以把对材料核算子系统的讲解作为教学的实例,展开全面的分析、设计,完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子系统开发目标,而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33个模块、15个数据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中,充分学习系统的整体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在资料准备好的前提下,学生要进行对财务软件的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的得到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行安装软件的能力。然后在使用与比较财务软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各种财务软件的使用以及结构特点。鉴于此,在对软件的购置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以用友软件为主,其他的软件作为支撑,让学生对知名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在之后在选择财务软件时有一定的帮助。
二、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环节主要是为了对学生应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进行培养。一般情况下,模拟实验是在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后进行的,需要为期3周的时间。通常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时要严格遵从典型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针对实验案例的多样化,要对会计与理财的实例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选择,尽可能保证其可以对同类事物的一般性进行反映,从而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能力也可以被充分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对软件操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达到会计电算化整体教学的目标[2]。在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资料的二次开发,同时老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开发结果进行审核,对学生忽视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讨论,切记不能对学生的思想成果进行否定。其中在准备资料时,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应用,也要对《会计制度设计》、《企业会计》等课程的知识进行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审核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在分析二次开发材料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开发的活动,老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指导,尽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结果的考核上,待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结果要由打印机打印输出,并且以此当作实验报告的附件。在强化学生对实验结果认识程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了解实验打印机的使用方式。
三、通过撰写实验论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一般实验完成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撰写会计电算化课程论文,题目可以取为“现代计算机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中的,可以认识到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再加上实验课与案例教学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学生在操作中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针对传统、现代两个时展下得到的数据结果,总结出两种会计数据处理下差异性。进而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知识内化过程,在感受学术研究严谨的氛围时,也实现了电算化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的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简析了在课程建设不断推进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让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更有效的进行,进一步促进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作者:王静玉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劳淑蕾,李新瑞.对本科会计学专业电算化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3):109-110.
[2]吕宏,冯华,董玲玲,等.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109-111.2014,23(29):37-37.
[3]钟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4,20(6):91-93.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已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成为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结合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问题;思考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着独立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习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学科领域,给会计科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带动了会计管理领域逐步迈向现代化。
(1)将计算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势必在形式、内容、规则和程序等方面影响手工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二是会计为加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的信息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是会计工作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建立起过去经营活动的详细记录,而且通过适时处理,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还可以把未来各种经营预算方案,以及反映市场的变化趋势、供销单位合同执行和信用状况等方面的资料都组织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四是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会计管理和监督。五是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2)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对会计工作有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能够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二是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在应用计算机时,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三是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就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主要组织部分,而且又多是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等特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四是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也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及会计理论的研究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五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会计人员不再忙于记账、算账、报账等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更主要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工作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六是促进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并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会计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能提供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减轻会计从业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不仅成为了会计工作者必备的知识技能,也是广大会计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更好地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是会计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于会计电算化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学科特征,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在学生学习计算机、数据库、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置。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其学科特征的现象,仅在学生学习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就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于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限,在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中,对会计管理模块的学习较为吃力,往往只能进行会计核算模块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个人操作的问题,还是计算机系统的问题,学生都依赖老师的指导,无法独立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浪费老师的精力,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材缺乏实用性
一些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后,选择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使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其难易程度,而学生在学习时也会产生消极情绪,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另外,还缺乏专门为会计教学而设计的软件,大多数还是采用某个财务软件公司的商品软件演示版,而不同软件公司的商品软件在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只使用某一公司开发的软件,而对其他财务软件却不能熟练使用,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旧采用理论加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计算机财务软件上进行重复操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缺乏素质过硬的师资力量
会计电算化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决定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大多是由会计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但缺乏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另外,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缺少从业经验和会计实践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是很了解,在实际教学中也只是按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无法结合单位实际应用进行教学,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了。
5.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目前多数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已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知识讲授较多,而实践操作却较少,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却缺乏相应的实践性操作。大部分的实践操作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对教材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结合财务软件系统,选择某个企业公司案例,进行日常的工资、日记账、总账和财务报表这些模块的操作,而缺乏对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功能等模块的操作。如果学生仅仅完成这些实践操作,是无法提高实践水平的。
三、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计划
在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其学科特征,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和会计等相关知识之后,再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等会计知识,也能够熟练地操作和使用一些计算机常用软件,如office、excel等。这时再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教材在教学中的实用性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材应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材,先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流程,然后由任课教师结合所学内容,自编完整的实务操作练习。另外,选择一套完整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让学生进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组织综合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成立会计电算化实操教材编写组,深入到企业进行调研,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自编一套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缩小商品软件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差距,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3.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有限,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多样的学习需要,会过多地依赖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应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要,不能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建立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教学阶段,相应地采用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作为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必须要跟上两者的节奏,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除了自学之外,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应对会计电算化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高校专家或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进修学习,通过让教师进入企业调研或到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锻炼等方式,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
5.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会计软件进行基本维护。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这些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在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时,要在完成验证教材内容操作的基础上,实行分岗实训和实际岗位的模拟实训。分岗实训是指在会计业务模拟操作中,学生根据会计业务,可以在不同岗位、以不同身份运用财务软件进行操作,通过不同岗位的操作实践,使学生熟知财务软件各模块的功能和操作。实际岗位实训是指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模拟业务资料,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并比较两者的不同。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总结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凤 单位: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漯河分校
参考文献:
[1]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7(3).
[2]陈钰.浅谈中职学校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型教学[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
[3]王大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若干思考[J].活力,2012(12):556-559.
[4]李晔洁.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J].文化教育,2012(08):1109-1112.
第六篇: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思考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教育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实践的突破。“会计电算化”是融会计、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显现出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来实现教与学的突破,立足于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设计出一个既能满足高职教育的理实一体、又能满足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案。文章从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的角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问题提出;设计思路;防止误区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学是架起学术性本科、中等职业教育桥梁的节点式、技能式教学的单元。在此单元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技能型”为基准,突出“以人为本、技能为重”的特色。通过多年会计电算化教学,发现“高职教育的技能型”需以“全过程教学设计得以辅助,才能很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目标”。通过地区间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交流的调查,全过程式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得到应用。“会计电算化”往往把教学环节设置为项目化教学,每一个项目的关联程度较低,项目或模块间没有恰当地理论解释或推导,导致学生不了解项目之间的关联,不能完整地、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操作。冯便玲在《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做”模式》中提出:从教学目的上,贯穿“教学做”思想,在教材选取上体现“教学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做”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双边教学模式。王逸运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提出“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模式及“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张渭育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万霞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究与思考》中指出:“会计电算化”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并给出了改革思考途径。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但是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模块化教学很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去分析电算化教学。本文基于“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突破点是立足于“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来实现教与学。
二、全过程教学设计模型
全过程教学设计则是基于“教学系统设计观”,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统揽全局,从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出发,对环境、资源、文化、改革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成果。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媒体制作等技能,有效地把教学设计工作的各方面相互配合,产生整体效应的关键性设计。全过程教学设计重点要突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教学的分层性,把应知理论与系统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打造一种全新的工作流程,既基于工作环境教学,又要把握学科的联动性。构建全过程教学设计的模型是基于迪科-凯利(Dick&Carey)的行为主义教学系统开发模式,重建以“金字塔”式的知识分层叠加模型(如图1)。打造以顶点为垂线的核心技能系统教学,底座式的平铺教学幅度;垂线即为核心技能教育,层级则为分层教学。二者相互融合,又相互支撑,相互关联,构成全过程教学设计的钢架结构。模型是一种开放式的多边效应,是具有支撑作用的核心结构。
三、“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是基于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运筹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专业判断分析水平、计算机应用及操作错误修正能力、会计信息化逻辑流程处理、会计报告的生成与分析能力。多种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由历年的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大赛的结果及大赛总结信息反馈看,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才是决胜的主要动因。如何设计出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周文艳在《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指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信息之源,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部流程的有效的事前、事中经及事后的管理。”强调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全流程作用。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有效提升会计事项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好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弥补自己短板的知识,还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学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集重点技能为一体、相关知识为辅助的关联作业。譬如,“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中,针对一项采购业务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从采购业务流程进行设计,二是从采购单据流程进行设计,并展示其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过程,提示相应的预设性问题。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处理采购业务,再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来描述采购过程,最后归纳到会计业务处理。发票(采购单)是设计的点睛之处,结算方法是极好的效果,账务处理则是技能的提高,票据(采购单)流转同是相关的关联作业。设计时既要考虑现实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要兼顾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还得重视会计单据的传递过程。设计时,可通过分析企业的采购业务的时效性选择,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单据(采购单)的流转,得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保证教学设计的现实性和全局性,符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好的教学设计不但应该具有复制性,还应具有扩展性。可运用类推方法启发学生推导出销售业务、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等相关业务的处理。这种教学设计既可实现知识的全过程设计,达到了“金字塔”式的知识分层叠加模型的教学效果,突出垂线为技能、分组分层教学。
四、“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误区的防范
全过程教学设计是一项以重点技能为垂线、相关知识为辅助的教学设计方法,属于行为教学设计方法的一种。由于其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要与企业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相关联,需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如果简单地与教学相联系,有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防止以下误区:首先,任何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均出自教学实践,防止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式创作。教学设计之前要深入企业调研,与第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一线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及其相关知识的需求,以及对学生在此方面知识的要求及达到的程度。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流程进行观察,开展有效的调研,归纳与之相关的辅助知识体系。其次,分析收集的资料,梳理关联知识的排列,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杜绝知识无序叠加。一个好的课程教学设计是把教材、静态学情、动态时情和学科体系完整地整合,汲取其中的精华,设计出有利于控制学情、驾驭动态知识布局、完成学生需求目标的一种教学时序。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中,要通过前期导学课程了解学生的学情,找一些学生进行知识动态的交谈,观察学生对前导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知识体系的运用效果。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本课程的关联知识,审慎地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对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整个学科体系的知识规范,用概念图的形式表述出来。再者,就是把与之相关的实际操作与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对比讲述,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这样一来,既梳理了知识要点,又把握了教学设计中应该传授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最后,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合型知识,避免单一型知识体系。因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要求具备计算机学科、会计学科、管理学科等综合知识。目前,我国高校经过专门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从毕业生的数量上基本上满足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但实情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综合知识,还是以突出会计为主体的模式培养,缺乏相应的电算化基本知识的培养,如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数据维护等专业性课程的讲述。另外,现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会计学教学中转变过来的,只能对一般的财务软件进行操作,不能对财务软件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维护,严重地制约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全过程。结果,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度降低,最终造成“会计电算化”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课程,致使学生知识体系形成断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高职教育中能够完全体现综合学科知识应用的一门课程。全过程教学设计是考查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全过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扩展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设计中要及时纠正教学设计的偏差,不断完善,达到最优的流程重组,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郑宏伟 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便玲.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做”模式[J].内蒙古教育,2016,(1):76.
[2]张渭育.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J].经营者,2013,(13):103-105.
[3]王逸远.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87-89.
[4]万霞.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经营者,2015,(9):292.
[5]周文艳.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J].现代商业,2013,(29):241-242.
第七篇:会计电算化教学微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在《会计电算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唱独角戏,老师努力的教,学生认真的学,学校效果并不理想。教改引入微课程概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老师任务,学生课下准备,课堂解决问题,老师负责解惑和统筹协调,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感满满。
关键词:
教学改革;微课程;获得感
1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状况
提起《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反应就是难,本课程学习的是财务软件的操作,由于版权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实训室上课,课下没有时间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一周四小时的时间,学习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财务软件的操作,往往是本周学习的内容,下周再上课的时候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加上每次开始上课要引入账套,临近下课要输出账套,账套的引入和输出要花掉几分钟的时间,上课练习的时间很有限,学习难度很大;对于老师来说,这门课程难教。老师很努力的为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可是学生还有这样那样解决不完的问题。而学生在等待老师的过程中无事可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进度得不到保证,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2学情分析
2.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缺乏学习动机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据调查,44.77%的学生在上课时思想难以集中,33.28%的学生缺乏耐心,22.82%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减退。
2.2不适应高职的教学方式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高职高专学习具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从高中强负荷学习中解脱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很容易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2.3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不适用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练习、写作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
3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1老师重复讲授收效甚微
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讲述同样的内容,老师做完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学生做起来问题百出,而且很多的学生做出来的错误是一样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向纺纱车间的操作员一样,不停的来来回回地穿梭在基本上有同样问题的不同学生中间,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的为不同的学生解决同样的问题,老师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临近下课,还有很多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
3.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的盲目性,对专业不甚了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厌学,对学习只是没有热情和渴望,常常无所事事,无精打采;行动懒散,不愿意在学习上多花时间、多动脑筋、多花工夫。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临阵退缩,把不想学的原因归结于课程太难,听不懂、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缺课。
3.3学习行为评价方式单一
(一)对学生的评价仅凭一纸试卷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单凭一纸试卷,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把握程度,也不能发挥学生特点,考核内容和方式太过片面。评价的核心是面对结果,而非面向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学生有无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都难以体现。
(二)对教师的评价流于表面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登录对老师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往往是设定好的,很容易量化的标准,很难反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亮点和不足,不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4微课程的实现方法
4.1知识元搭建学习的支架
微课程的核心就是知识的碎片化,把大量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知识元,针对知识源制作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课件、教学软件的操作录屏,课后习题题库等,老师把每个环节都做了操作录屏,上传到校联网上,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解决了老师重复讲授的问题。
4.2任务驱动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内化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第一步,老师把教学资源上传到校联网,学生可以下载观看相应的知识点;第二步,老师在平台上任务;第三步,学生上传作业;第四步,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并实施步骤;第五步,把实施结果拿到企业去验证。例如,采购过程要经过请购→询比价→订货→到货→入库→收到发票→采购结算→确认应付款→确认采购成本9个环节。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元,把每个知识元排成一个操作录屏,每个知识元如同散落的五颜六色的珠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把这些散落的知识元链接起来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知识元进行组合,并通过不断的调整,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4.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外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三步曲——第一步,学生课前预习但是无人指导,预习的内容和老师实际讲授的内容关联度不高;第二步,课堂上,老师讲解新知识,学生听课+课堂练习;第三步,学生课后写作业,无人指导,有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步曲——第一步,学生在课前预习有目的性,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像老师手把手为学生反复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交结果;第二步,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旨在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不会的问题有人帮,所有的作业在课堂上解决。
5微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5.1学生高度参与激发了学习热情
资源再漂亮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也是没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的根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会忘记,做给学生看,学生会记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就会理解,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和结果讲解给别人,学生可能会永远记住。
5.2小组讨论产生社会化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大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群策群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把一个个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不同的穿法顺序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一遍遍的讨论,一遍遍的验证,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竞争意识和保密意识得到了强化,产生了社会化的学习效果。
5.3企业专家进课堂,让学生提前认知企业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河南省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会计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由企业的资深专家代课,或者担任课程的企业指导教师,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为学生分析和讲解企业的业务和书本上业务的差别,讲解企业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基本流程,这样一来,学生对企业有一个认知,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学习和就业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5.4互助环节让学习不再孤单
在微课程的教学环节,构建主义的协作和交流贯穿整个的学习过程,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和同学之间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向企业的专家进行提问,这样的互助环节,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孤单,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5.5错题医院为自学提供帮助
为了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的问题,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源里有错题医院,在错题医院里,老师详细分析了学生在做题中常见的错误、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同学在做到“出纳签字”这个项目的时候,系统显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进行基础设置的时候,没有指定会计科目,出纳在执行“出纳签字”命令的时候,就找不到相应的科目。解决方案:学生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企业应用平台”执行“基础设置”/“基本信息”/“财务”/“会计科目”/“编辑”/“指定会计科目”命令。把“1001库存现金”指定为“现金总账科目”,把“1002银行存款”指定为“银行存款总账科目”。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就可以参照错题医院的错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更正,提高了学习效果。正是:课前小测知学情,分组实训做任务。角色扮演深入学,交流讨论兴致浓。老师主导解疑惑,翻转课堂益处多。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状况提前知。错题医院错重现,自学从此不孤单。教改引入微课堂,学生满满获得感。
作者:赵慧 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第八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会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知识,电算化是将会计教学中统计学、计算学、计算机等必修课程相互融合的一项综合性课程,是会计专业对财务事项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有利于会计计算的发展趋势,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最核心的课程。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电子计算手段让财务计算采用数字计算的方式,让财务管理更加迅速,更加便捷。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现在会计工作的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还有是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现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情况
1.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会计电算化内容上主要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的一项教学工作。现在偏于理论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不能符合毕业的发展情况。对于会计的教学中,一个好的会计绝对不是学出来的,而是不断练出来的,在会计的学习中,基础理论知识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使用增加实践的学习。在我国会计教学中,大多的学校都是围绕在会计的考证上,还是没走出会计应试教育的现状,同时对会计证书的考试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会计。在学校的教学中学校的目的应该培养的是以技术水平为原则的,而不是应试教育下一个个拿着会计上岗证或者初级证书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正是一项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作能力的教学工作。但是如果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就会造成工作难以展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人才的需求。
2.教学环境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一个结合电脑的学科,所以最低教学要求也应该是多媒体投影教学,但是一些中专、大专的教育课堂中采用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黑板与粉笔的老旧课堂,同时有关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也是在几年前出版的书籍。会计电算化现在技术日新月异,就算是最近出版的图书方法也是几年前的技术,因为技术类书籍出版较为复杂,需要技术受到验证之后才能将其记录在教育的图书中,但是这时按照现在技术发展的水平,这项技术可能早已落后。几年前的教材,加上没有相应的电子化教学,可想而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将存在怎样的问题。
3.教师技能素质水平。教师的素质问题也是一个重点问题,教师的素质并不是低,而是逐渐跟不上时代,因为技术发展太快,所以教师如果不进行学习,自身也容易被淘汰。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的知识含量,以及操作手法不如学生的情况,虽然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是作为教师还是应该保持一个较高的素质水平,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但是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如果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就会造成对学生的误导,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或者另一种现象在于教师的教学过于浅薄,教学知识点流于表面,所以不能为学生带来一些实质的工作技能。教师因为多年不从事会计的工作,所以接触不到最近的财会管理手段,对于一些新的办公系统也一知半解。
4.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觉得这门学科的内容枯燥无味,不喜欢这学科,学习上很被动,课堂上没有激情,麻木地学习。也有些学生可能由于不喜欢某位上课老师从而导致也不喜欢这位老师讲授的这门课程,或者由于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平常上课既不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与授课老师缺少沟通,授课老师很难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教师对教材的态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依据的材料,很多人都把教材看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权威。于是“只管低头拉车,却不见抬头看路”成为很多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写照。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实现理论和实践现结合的方式,做到证书和实践能力的齐抓共管。首先证书是证明一个人会计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会计工作不管怎么做都会存在着一些原则和规矩,所以不管技术怎么发展,会计的基本能力是一直的要求。同时还要做到会计的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实践能力锻炼适应职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我们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之后,学生不仅有着很强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也要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不需要培训后再上岗。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常见的软件知识,比如Word、Excel软件等知识要熟练掌握,并取得会计的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项目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学生围绕项目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
3.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局域网进行演示教学,在课堂上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课后教师把教学课件、实训案例等教学资料发到网上,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仍可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答疑,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没有理解的问题和没有完成的操作。
4.如果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学的效果难以突显,上课老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上多下功夫,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搞笑夸张的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对他关注不够或者是与老师之间有矛盾,老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寻找共同的话题,打开学生的心扉,做学生的朋友,激发他的斗志与学习的热情。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或者是严重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言,可以让他们回答较简单的或者是学生比较擅长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错误时适当地引导和鼓励,增强他们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自信心。
5.面对教材,教师需要摒弃教材为中心的思想,把教材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参考材料,而不只是唯一。例如,《会计电算化》采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辅导教材,本教材是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复习应考的必备辅导用书,它紧扣大纲,适用全国。但是在第三章《会计软件的应用》,本教材的实务操作案例比较简单,备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问题不大,但是学生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实务对于将来在工作中使用畅捷通T3等常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除了演示操作本教材的案例,还可以多参考有关电算化操作的其他书本或资料,例如《会计信息化实用教程(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以及可以上网下载或者自己多出一些系统全面的实务操作题给学生加强练习。
三、结语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有着很多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复杂化、教师素质水平方式、以及教学基础环境差。所以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应该对症下药。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会计的证书上以及实践能力上共同发展,虽然目标多了,但是应该学习的方法是共同的,都是采用电子化教学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上验证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都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
作者:吴淑梅 单位: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彦.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
[2]欧阳晓春.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6(38).
[3]黄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