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任务驱动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任务的设计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首先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就是说设计的任务应当包含新、旧知识,如此,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而且还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实践性,通过实践才能完成的任务往往更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印象,要尽可能避免任务过分的抽象化和理论化。例如:“《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这部分知识属于纯理论性的,无法借助财务软件来实践操作,所以,不宜将其纳入到任务设计中来;再次是任务要有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最看重的就是兴趣,学生感兴趣了,学习起来才会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任务要有创新性,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使其可以自由地创新,这样也才能不断培养和增强其创新意识。例如:关于操作员权限的设置,此时可让学生对权限自行增减,从而将不同权限的操作通道创建起来。
二、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把教学系统各大小环节的学习任务都布置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带着目标去学习,这种探索问题的方式往往有助于较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设置”一章的学习。其中的任务是: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此时的情境设置可以是,学生在财务软件上可以“账号主管”的角色,然后完成操作。这一任务同时又将本章的几个知识点隐含在其中,例如增加、修改或删除会计科目;设置币别;设置账套选项等。在五个小任务中正好隐含了这5个知识点,在进行的每一节课中将其中相应的一个小任务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再细分每一节课的小任务。如第1个任务中的要求就有3个知识点隐含其中。将3个知识点在3个小任务中分别设计,这样的方式更易于记牢、学快。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有着清楚的条理、分明的层次。
三、分析任务
教师在任务提出之后,可以先让学生针对任务来进行讨论,不用先急着去分析和讲解任务,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接下来提出问题“任务的完成需要做好哪些事情”。教师可先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立足实际,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来提问。例如:《会计电算化》报表的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教师首先给出这一任务,接下来先让学生思考问题:做报表需要思考哪些前提条件,接下来还需要思考要分成几步来完成总账数据操作?以此类推,从而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通过信息资料的查阅来进行尝试,通过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来探索方法,促使其学会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解决任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可行性。
四、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需要上机来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学生可围绕主题自主开展学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是对已掌握知识的应用,也是对解决问题过程探索进行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和互助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需要探究的问题,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与交流意见,以此来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并学会积极听取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决不能过于放任自流。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整个实践进程进行着指挥、调度,一旦发现学生遭遇学习困难,就需要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便于每个学生都可以将任务顺利完成。在此阶段中,教师的身份尤其表现为指导者、学习伙伴。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
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态度。重点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通过一定知识经验与教训的获取,来真正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不是仅对其知识应用的对错过分地看重。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组织,通过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互评进行打分。最后,让教师来汇总评定。通常评分的比重可以这样安排: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各占20%,教师评分和实践成果则各占了30%。总体而言,学生的评分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种评价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结束语
中职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本学科特点,并综合考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个不同的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来逐个地完成,随着一个个成就感的获得,便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最终将本学科的学习目标高效地完成。
作者:易海英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