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传统会计行业的工作模式已在悄然间发生重大转变,因此会计行业对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若想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就要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故该文以会计职业技能培养为前提,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改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帮学生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那么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1]。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当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及师资的配备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目标及要求,因此该文基于职业技能培养,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1职业技能培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单纯是会计核算知识的传授,而是更侧重学生数据分析、财务管理、财务软件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教学过程对学生素质能力的锻炼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却表现得仍不尽如人意。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较为固化,会计能力结构单一,强调理论知识的栽培,弱化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比如会计基础实训这门课程,虽然是实训课程,但也仅仅停留在手工做账阶段,无非是把会计核算基础知识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进行训练,它的实训媒介依然是纸质的,但现在随着“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这种以纸为媒介的手工会计已趋于弱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会计基础实训这门课程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技能培养融入课程框架。而此时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它将会计核算理论知识与计算机财务软件实操融合在一起,以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财务软件为媒介,在仿真模拟情景中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更加侧重职业素质教育。因此,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进行精心组织设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但由于这门课程以计算机财务软件为媒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上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账务处理方法、财务管理理论,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术,将会计与计算机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的新挑战[3]。

2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依据职业技能培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与既定目标存在偏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2.1教材和配套软件的滞后性。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材的选取尚不够集中统一,部分院校使用的是重理论轻实操的教材,部分院校使用的是财务软件配套的操作说明书,部分院校使用的是已经过时的会计从业资格证指导书[4];此外,配套财务软件的选择差异性也较大,虽然主流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这两款,但每款财务软件的版本是不断更新的,很多院校使用的软件版本还是四五年前的老版本,这无疑明显滞后于当前会计行业的主流需求。教材及软件的脱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工作后,面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及更新版本后的财务软件无从下手。在课堂上学生依照教材可以照猫画虎的上机操作,但工作后面对企业原始凭证却不知该从哪个模块入手,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2.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项目化教学方法,实际的授课流程一般是先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操作演示,最后再由学生上机实操。由于普遍是大班或者合班授课,而且是在机房进行,就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不足。对于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机房的电脑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开小差屏障,以至于自己动手操作时完全无从下手,甚至连最基本的账套引入和输出都成了难题;而对于自制力较好的学生而言,由于课前预习不足,虽然课上认真听讲,但对操作要点及步骤的记忆也是一过性的,会随着知识的叠加和时间的推移,而忘掉之前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前后衔接、融会贯通。此外,由于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单一,教师缺乏对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感,学习的主动性变差,知识脱节,进而无法满足学生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2.3职业技能培养未完全融入课程评价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仍然是侧重理论知识多一些,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方式,但这门课其实是讲练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上机实操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一门平时在机房上课的理实一体课程,仅仅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这样是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这种单一的课程考核方法并没有将职业技能考核融入进去,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2.4课程师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基于会计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教师需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教学经验丰富、会计理论扎实,但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相对欠缺的老教师,他们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处理流程讲透彻,但对电算化软件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故障或软件冲突,则无法顺利排除;另一类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但会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授课经验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对最新的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会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总的来说,由于教师专业知识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匹配,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教学师资的综合素质还是有待提升的。

3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策略

为满足会计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编写新型立体化教材。鉴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及配套软件滞后于会计行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而教材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选择适宜的教材、及时更新配套软件的版本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基础。高职教师可以借助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深入了解企业真实业务及财务软件操作规程,将企业的实际业务与操作编写成新型立体化教材。在编写教材时应考虑所采用案例的前后一致性、业务的真实性、在软件上的可操作性,实训题目的设置应包括账套的建立、总账、薪资、固定资产、供应链等常规模块的运用,此外最好能为教材中的每个案例提供配套操作步骤详解的二维码,这样学生可以扫码直接观看,方便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方便资源的及时更新。通过这样新型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阶段教材及资源滞后的困境。

3.2创新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如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相对单一,与当代高职教育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应尽可能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可尝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的交叉运用,比如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与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专业素养[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是引导者、辅助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及创造者,这样的课堂才是基于职业技能培养前提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应该有的方向。

3.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鉴于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法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不足以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与渠道,所以应尝试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考虑将学生的期末考核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可采取闭卷或无纸化的形式进行;另一部分期末考核是对学生财务软件操作的考核,考核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题目围绕课堂所学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展开,检验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熟练度等几方面,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考察组内成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方面考核。提供实践机会,对其进行扶持,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保证高等院校的改革工作具备较高的科学性,进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要明确社会环境及高校环境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培养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取得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师资教育和校园氛围,建立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郑婉丽 褚静静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