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涉及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现状、课堂现状和实训现状等多方面内容,这是一个系统问题,应做全面分析。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略显滞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占比较大,课程设置偏传统型,绝大部分课程内容是人工计算和手工核算,与社会和专业发展脱节。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基本普及,会计工作趋向核算自动化、操作简单化、数据共享化、能力综合化。由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专业会计人员需求减少,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财务、税务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会计人员既要懂会计、知税务、会营销,还要了解企业管理。所以,现有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亟待改革。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现状分析

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师思维固化,知识结构老化,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趋势不太敏感,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尽管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不能灵活运用;面对新技术,大多教师单枪匹马、独自奋战,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共享资源较少。同时,许多专业课教师偏重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结合不够紧密。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职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追求新、奇、特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对新技术很敏感,对新应用的探索欲很强。中职生善于运用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搜集信息,会熟练使用互联网、微信、QQ等平台沟通交流,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同时,由于性别和地域的差异,家庭背景不同,学生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差异。男生较女生对信息化掌握略好,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对新技术掌握较差。此外,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方法不得当、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

(四)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现状分析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多采用传统的点对点教学模式,知识、技能单向传递,师生互动性较差,学生的反馈信息较少,教师难以“对症下药”,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训机房数量不能满足学生上机需要,实训课时较少,有些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的辅导量较大,很难一一解决学生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实训效果不理想;实训课时安排不够集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技能掌握不牢靠;部分教师对网络技术、信息化工具运用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老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笔者认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统筹兼顾、细致规划,学校各部门应从全局出发,进行顶层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接岗位需求,服务中小企业

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有总账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工资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购销存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必须根据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进行设置,课程内容必须与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对接,课程操作要求必须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相一致。同时,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必须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环境编写,必须有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二)结合信息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新技术、新理念与会计专业课程的融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课除“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外,还应增设“互联网金融知识”“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文员知识”等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市场需求;专业技能课除“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外,还应开设“新媒体营销”“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典型的互联网工具应用”“涉税业务办理”等课程,应取消或弱化专业技能“点钞”课程,与时展接轨;专业核心课应增开“客户关系管理”“连锁企业会计核算”课程,压缩“成本会计”内容,扩展学生专业技能;将“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相融合,按照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结合功能模块,以会计业务为导向,重构形成“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

(三)教师要加强实践,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知识、信息和技能的传授者,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灌输,更在于启发、引导、示范。课程改革不只是新开几门课,取消几门课。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从固有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更新教学理念,拥抱新技术和信息化,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特别是老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应积极倡导课程改革,投身课程改革。新技术、信息化浪潮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但掌握新技术、信息化的教师能取代没有掌握新技术、信息化的教师。专业课教师需要加强企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交流,明确分工,加强协作,避免闭门造车。

(四)学校多措并举,营造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加大信息化软硬件投资力度,给学生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如完善Wifi覆盖校园、微信课堂、QQ课堂、智慧教室、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等,使学习资源数字化、教学情境虚拟化、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空间个性化、储存方式云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学校应该成立课改小组。根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课改小组确定专业课改目标,制订课改时间表,投入足额的课改经费,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该重新修订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编写讲义。讲义内容融合新技术,淡化理论,强化实务和操作,而后经过实践检测形成专业教材。

(五)坚持顶层设计,兼顾师生现状

课改要坚持顶层设计、全局考虑、逐步过渡的原则。课改需兼顾学生的现状,考虑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兼顾就业和升学的需求。同时,课改需兼顾年长教师学习能力下降、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现状,鼓励新老教师交流互助,把年轻教师的技能和年长教师的经验相结合,促进他们共同成长。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工会计核算正慢慢消失,会计岗位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线下操作向线上操作转变,从分散独立核算向集中式财务共享转变。同时,随着会计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业态(如连锁、电商等)的不断出现,复合型、综合性、管理型的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应定位于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使学生成为懂电商、会运营、能创业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是我们专业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侯国文 单位: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