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讨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需求,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从仅实施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传统绩效审计不断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变。本文结合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内部绩效审计的案例,对内部绩效审计立项的意义、审计体系的完善和改进、目前存在的难点和审计风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审计风险

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大批国有企业发展迅速,不仅规模逐年提升,同时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领先低位。正确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既是国家监管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自身的需求。开展内部绩效审计,是实现上述目的有效手段。作为世界500强的大型国企中国铁建下属的以工程总承包为主业的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设集团”),已坚持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十余年,本文以中铁建设集团为例,对大型国企开展内部绩效审计的实践与理论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改进和创新绩效审计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做出有益探索。

一、内部绩效审计立项的意义

(一)复核经营结果,考核所属单位经营者业绩,为公平奖惩提供依据

大型国有企业通常会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一般于每年初制定经营计划及预期要实现的经济目标,并向下级所属单位分解、下达经营绩效指标,这些指标通常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人均产值、人均利润、经营承揽额、清收清欠完成率、新兴业务等,并与所属单位签订绩效责任书,次年对上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所属单位的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是否完成经营绩效目标,上报总部集团的经济数据是否可靠,主要通过绩效审计予以确认。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下级单位的第三方,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客观、公正考核和评价所属单位经营者业绩,将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依据应用于业绩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公平奖惩。

(二)以风险为导向,防范和发现舞弊,提高信息透明度

内部绩效审计的初衷是复核经营成果,作为经营成果主要体现形式的财务信息是主要的被审计对象。国有企业的经营奖励、兑现奖金通常与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这就不排除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通过虚构财务信息、粉饰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来提高自身收入的可能性。传统的内部绩效审计以审核财务信息为主,对于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与舞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模式下,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内部绩效审计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改进了绩效审计的内容,逐步加入管理元素,在审计过程中同步关注经营风险,通过绩效审计强化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例如:中铁建设集团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通过对经济数据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识别经营风险,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与绩效审计报告一同提交管理层,扩大了绩效审计成果,起到了及时向管理层提示风险的作用。

(三)作为外部审计监督的有益补充,从内部审计视角监督企业履职尽责

外部审计,如国家审计,在审计范围、时间分配上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做到全面覆盖,也不会深度介入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大型国有企业所属单位数量、级次一般比较多,国家审计也不可能对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详查,而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弥补了这个不足,可以对整个企业的全部所属单位进行全覆盖。再如事务所审计,一般只审计财务报表,对企业内部管理等其他方面不进行重点关注。内部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自由定义,既可以实现传统财务信息的审计,也可以增加内容,比如对内部管理、经营风险进行审计,从而弥补了事务所常规审计范围的不足。由于内部绩效审计为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行为,基于内审对企业情况的更多了解,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实现独特的内审视角的监督作用,有益补充外部审计力量无法覆盖到的环节和领域。

二、对完善和改进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体系的思考

(一)从审计流程设计的角度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由于绩效责任每年都会分解下达,且企业规模大,其内部绩效审计通常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审计频率高,年年都要审;二是审计范围广,涉及所有下属分、子公司,经济实体;三是业务板块复杂,往往涵盖不止一类经营范围,以中铁建设集团来说,就涉及施工总承包、物流、房地产、物业、机电总承包、设计等很多板块。那么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审计流程,对于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特点,为了实现绩效数据的横向可比,纵向相关,中铁建设集团的做法是实现如下几个统一:一是制定统一的绩效审计原则,统一审计标准,对同一类型事项和经济业务活动采取相同的衡量尺度,比如对竣工待结算工程的预计总收入使用开累计价与收款孰高的原则,避免因审计原则不一致导致出现不同的审计结果;二是统一绩效报告模板,避免不同审计组写出的报告格式多种多样,不便于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读取;三是统一审计表格,对一个业务板块的审计表格采用相同的表格设计,便于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四是统一审计业务指导书模板,根据历年审计经验编制审计业务指导书,对不同板块的业务分别编制,但同一板块的业务指导书是统一的,便于审计人员快速熟悉审计方法,提高可操作性。在此“四统一”基础上,再根据每年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编制个性化审计方案,增加审计内容,但总体框架基本固定,这样的顶层设计大大提高了绩效审计的效率。

(二)从审计组人员构成优化的角度

传统的内部绩效审计组成员多以财务人员为主,审计的内容主要限于所属单位的收入、成本、利润等关键指标。由于财务数据来源于经济业务,而大型国有企业经济业务种类多样,很多情况下,财务资料只是审计人员需要看的资料中的一小部分,需查阅的资料有大量的是其他信息,但这些信息对于确认经营成果又很重要。比如,中铁建设集团的房地产板块收入的确认,需要查阅其营销环节的销售合同、交房台账等资料;施工总承包板块预计总收入需要查阅工程计价资料,预计总成本需要分析成本报表等。财务人员受制于专业限制,往往对这些资料无法深入分析研究,有可能错失对风险点的把控。而成立一个由多种专业组成的审计组,对于风险的把控能力就会大大加强。比如,中铁建设集团成立了审计中心,人员构成涵盖造价、物资、技术、财务各种专业,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审计深度得以明显提升,审计精准度也得以大幅提高,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从审计方法多样化的角度

内部绩效审计最关注的方面还是经济数据的真实可靠。从审计方法来说,技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中铁建设集团来说,对于房地产板块,可以对比收入与收款,收入很大但没有对应的现金流入,就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风险。对于施工总承包板块,由于每年都进行绩效审计,如果要查预计总收入,可以对比本年数据与上年数据是否差距过大,一般施工项目是按照合同确定预计总收入,因此理论上来说预计总收入各年应该保持稳定,如果变化过大,需要被审计单位说明原因,审计组根据相关支撑资料判断其理由是否合理。也可以对比前后两年的施工利润率、盈亏情况等,出现较大幅度利润率的波动,或者出现盈亏转变的情况,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于物流板块,可以关注毛利水平、运输票据、计划成本等,如果出现毛利率大幅度的波动、没有运输票据或者单位计划成本不固定等情况,就要关注可能存在“空转”、人为调节收入成本的情况。当然,审计方法是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的,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不断总结,创新手段。

(四)从审计内容创新的角度

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越来越关注资金安全和风险,在内部绩效审计中加入资金审计的内容,例如对现金、票据、银行存款的突击盘点和检查,网银盾、人名章、财务章的保管情况进行抽查,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进行验证等,可以有效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安全。在内部绩效审计中还可以加入风险提示的审计内容,例如:通过对比几年的绩效审计数据,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经营风险;对比收入、利润增长水平,判断是否同步,如果不同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存在可能的舞弊;对新兴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披露,分析投入产出情况,对未来的收益率进行预测,判断风险点;对“两金”增减幅度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进行对比,评价“两金”压降情况;对比内、外部市场营业收入、利润情况,判断市场开拓力度;对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进行披露,防范外部审计风险;对投融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关注,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等。在查阅内部绩效审计资料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关注到企业运行方方面面的风险,将这些风险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丰富了内部绩效审计的内涵,也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目前存在的难点和审计风险

(一)审计时间有限,无法做到全面检查

内部绩效审计不同于经济责任审计,传统的内部绩效审计还是以财务信息审计为主,计划的审计时间一般较短。以中铁建设集团来说,内部绩效审计安排的现场审计时间一般在5-7个工作日,小点的二级单位安排的时间一般在3-5个工作日,还是比较紧张的。对于一些大体量的二级单位来说,工程项目的个数往往在数百个以上,很难做到对每个项目的数据进行详细检查。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抽样方法,对重点项目进行抽审,并达到一定的比例。但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二级单位的所有经济数据进行全面把握。因此,审计所揭示的风险问题和保证水平也不可能达到100%,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高的审计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内部绩效审计未能发现舞弊的风险

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不同,审计时间的限制,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被审计单位可能提供不真实的经济资料等原因,内部绩效审计还存在不能发现舞弊的风险。而舞弊问题一旦被发现,将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被追究责任、被评价为不称职等风险。

(三)内部绩效审计数据与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内部绩效审计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是对经营者一年经营成果的复盘。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对经营者任期的经营成果的检验,时间跨度通常在一年以上。从理论上说,绩效审计的数据在经营者任期的累计结果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数据。但在实务中,不排除一些前、后任经营者在交接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修改、粉饰经营数据,造成审计数据的人为较大波动和争议。绩效审计数据由于上述“审计时间有限而无法全面检查”的限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无误。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绩效和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在逻辑关系上的关联度出现问题。

四、推进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绩效审计的主要审计方向是对经营成果的审计,主要审计对象是财务报表。目前,各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出能够与财务系统对接的审计信息系统,高效提取数据,并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风险识别。另外,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对接,以中铁建设集团为例,如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劳务实名制系统、分供商管理信息系统、施工分包管理系统等各个业务子系统与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从而有效识别风险。

(二)对内部绩效审计发现问题展开专门的审计调查

在内部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果基础上,对发现的风险事项开展专门的审计调查。如:对海外项目管理问题开展海外专项审计调查,对施工成本管控中的周转料成本开展周转料专项审计调查,对揭示的投资项目风险问题开展投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对资金风险问题开展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等等。对一些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以充分利用绩效审计成果,以绩效审计提示的风险为导向,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开展审计调查,深化审计成果运用。

(三)完善内部绩效审计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绩效审计,充分认识到内部绩效审计的重要作用,督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履行审计责任的意识,确定绩效审计目标,制定审计业务考核办法,由偏重财务专业审计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激励各专业审计人员开展审计业务的积极性,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掌握本专业之外的技能和知识,细化审计业务业绩考核,加强对内部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复核。

五、结语

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衡量和评价经营者业绩、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现和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还有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绩效审计尚未开展或者体系尚不完善,其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资源调配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仅是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今后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以适应企业和时展的需要。

作者:尚圳 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