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与绩效审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实施高校经费支出与绩效审计,利于提升经费配置、管理效能。在明确高校绩效审计的内涵及特点,以及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优势基础上,针对高校绩效审计存在的审计人员配备结构不科学等现实困境,优化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不仅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理论探索,确保审计独立,运用财务审计软件,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又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绩效审计问责机制,开创高校绩效审计工作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措施
高校教育经费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开展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监督经费支出的效果,有助于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
1高校绩效审计的内涵及特点
高校绩效审计是根据国家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高校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效率效果性、经济性等开展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建议,提高高校管理、资金使用效益。绩效审计关注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效益,这也成为高校教育经费审计发展的主要趋势。[1]一般来讲,传统的财务审计是在行政执法审计制度下,重点围绕财务收支展开评价,即财务收支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及有效性等。审计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根据,已经有了明确的审计要求、审计方法。绩效审计更关注被审计单位服务职能,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借助绩效审计结果,考核运营管理基本情况,对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绩效审计不仅包含财务收支审计,也包含诸多非财务范畴,在得出审计结论时,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评价,重点从审计方法、标准、指标以及体系等开展,且不再局限于上述所列范围,采用流程图、问卷法等展开综合性分析,审计报告也强调不局限在定量分析、定量指标,而从多角度分析审计结果。绩效审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又高于财务审计,将绩效审计融于财务审计内。二是审计重点以国企为主,包含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建设项目、贷款项目等,对社会专项绩效审计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各类专项资金审计等。三是绩效审计是在项目完成后,根据结果完成审计,不在预算编制期展开绩效审计,对项目过程管控、信息回馈等方面的作用不大。
2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优势
首先,确保经费支出合理科学,提升经费使用效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重复采购、会议活动预算与决算不合理等现象,这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高校未来发展。从审计现状来看,高校经费支出绩效审计关注财务总量,缺少经费支出的经济性评价,只要教育经费中某项不超出预算,就不违规。实际上,低效支出本质上也是不合理支出,没有发挥资金应有的效益。从高校发展的长远来看,开展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将为实现高校教育经费厉行节约夯实基础。[3]其次,推动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我国高校普遍设置了审计部门,对基建、科研、财政收支等方面开展审计,审计工作稳步推进、逐渐完善,但审计职能作用发挥重点集中在日常收支活动,对高校教育经费实际效果关注较少。为此,高校绩效审计就要坚持绩效审计内容与审计目的相一致,从而推动高校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3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支出的困境
3.1绩效审计不全面
当前,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付,采取财务审计,这一审计缺少全面性,不能对教育经费实现有效监督,不能很好体现教育经费使用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重点关注科研、人才培养及教学等多个方面,如果不创建科学的绩效审计机制,就难以衡量支出效益,不能呈现经费使用的最终实效。再加上有的高校绩效审计不完善,很难做到产出量化,极容易导致教育资源投入决策不科学,教育经费支出欠平衡,不利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从这里看出,绩效审计不全面,不能确保经费审计的科学性、完整性。
3.2审计部门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高校审计部门正常运转的前提。高校改革持续推进,适当放权成为今后改革的主要趋势,但行政机构掌控资源配置权,并未创建行政绩效考评机制。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与其他部门产生权责等的交叉,难以提升行政效能,容易导致在高校运作过程中,绩效审计作用发挥不到位,透明度不高,容易滋生腐败。高校审计机构是针对经济活动所设,但设置上不能保证独立性,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绩效审计工作大打折扣。
3.3审计人员配备结构不科学
当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配备相对较少,一般在5-10名左右,审计工作效能大打折扣。从事绩效审计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会计专业,审计相关专业,比如工程造价、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人才较。因为绩效审计对专业性要求高,审计部门对业务人员学习、培训不到位,自然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法规的变化,导致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绩效审计需要借助数学模型等审计方法,对高校经济运行开展综合评价,这需要配备了解绩效审计的专业人员,还要了解高校各部门运作、管理机制、中心工作等的人员,以分析被审计对象,给出客观评价,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挥好监督、服务作用。然而从审计人员配备来看,人员配备不均衡,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这不利于高校绩效审计发展。
4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优化路径
4.1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理论探索,确保审计独立
首先,积极开展审计理论探索。当前高校绩效审计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特点,高校绩效审计理论探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总结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方面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从高校绩效审计出发,开展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使绩效审计的发展范围不只局限在审计学科,也要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理论探索。这对绩效审计理论发展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尤其对绩效审计质量管控、技术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更利于实现科学应用[5]。其次,确保审计独立。一是科学设置审计机构。高校管理人员要重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设立专门机构,行使好审计职能,高校校领导担任负责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运作,更好行使审计职责、发挥审计效能。在开展高校教育经费审计时,做到公正、客观、独立行使好监督权。二是优化内部绩效审计环境,激发审计人员作用,发挥财务、审计等各部门联动效应,提高监督实效,同时做好审计效能宣传工作,让各部门在了解审计意义基础上,为审计工作提供方便。高校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实际,适当调整工作思路,善于从服务者视角出发,注重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助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能[6]。
4.2运用财务审计软件,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首先,运用财务审计软件。当前,财务审计软件的运用得到审计行业支持,借助信息技术,能提高审计效能,科学分类复杂数据,能节省大量时间、精力。教育经费绩效审计与普通审计相比,不管是审计内容,还是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实现了计算机审计与软件的结合,能实现审计目标、范围、方案等采用数据库存储、记录等,获得审计证据过程更简洁,审计底稿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确保可靠、精准,降低误差,能实现度审计底稿加密,进一步强化了保密性。为此,高校要加强审计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传输审计信息,在高校、审计机构间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绩效审计水平。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强调从教育经费使用的效果性、经济性等方面创建标准指标评价体系,尤其是对经费使用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未能实施量化评价,将不利于开展绩效审计评价。需创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绩效审计满意度、定性标准、工作目标、财经纪律等几方面考察。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指标本身是动态体系,需要从高校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规划等作出相应调整,实现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实现对经济、社会效益双评价,让指标体系内容更科学、公平,并统筹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推动高校发展。
4.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绩效审计问责机制
首先,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高校针对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审计工作队伍。一是科学确定岗位。高校审计事关全校经营管理,涉及的方面多且杂,这需要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知识,也需要熟悉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以及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便于全面提升绩效审计效益。做好绩效审计工作,需从财务工作实际出发,善于从管理角度审视、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制定科学破解之策。二是考虑到审计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这就亟需创建完整的、针对性强的后续教育培训制度,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质量上提出严格要求,让审计人员能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工作。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复合型人才队伍,有助于夯实审计工作基础。其次,建立绩效审计问责机制。为保障高校教育经费支出效益,必须创建绩效审计问责机制。教育经费绩效审计问责,做到问责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具体来讲,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问责结果使用范围。高校各部门在编订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中使用,建立完备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建约束机制,避免出现职权滥用的情况[7]。预算编制设定,要根据部门业务活动情况,设定支出比,坚持将问责结果作为参照依据,了解问责结果价值,建立反馈制度,做好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实施奖惩,并根据审计出的绩效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反馈给责任人,并提出整改措施。假如问责中发现经济违纪,需依据法律追究相应责任。及时通报问责情况、结果,做到问责信息共享,保证信息透明、公开,更有助于部门之间互相监督。除了将问责情况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外,实现问责结果、年度考核相衔接,纳入绩效津贴,成为干部年度考核、今后升迁的科学依据。积极开展绩效问责,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实施,推动资源科学配置,全面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教学工作高效运转,为高校今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因此,建立绩效审计问责机制,容易形成倒逼机制,更利于提高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效益。
5结语
新时代,做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与绩效审计,要善于从绩效审计理论、审计指标评价、审计队伍建设以及问责机制等几方面出发,围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教育经费使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开创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工作新视阈。
参考文献:
[1]林德操.创新发展要求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机制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3):10-13.
[2]冯建涛.内部审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8,(10):100-101.
[3]罗文,吴军,张爱袖.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探讨——基于内部审计视角[J].会计之友,2016,(01):118-121.
[4]金秀.内部审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11.
[5]王晓燕.高校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3,(22):82-83.
[6]祁源.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陈英姿,江景叨,韩冰,陈怡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20,(01):16-23.
作者:张鹤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