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企业审计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企业审计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企业审计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对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针对地方企业审计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企业审计中面临的现状和难点

1.1审计内容不全面

现今,不论是地方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资产负债审计仅仅停留在财务审计,审计过程主要倾向在财务上的查找纰漏,往往疏忽企业的盈亏、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整体情况的相关审计,更不会从企业宏观角度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分析研究,从而真正达不到财务审计的目的,更不能为企业审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做好参谋。

1.2审计影响力明显降低

由于目前当地国有企业已达到30余家,这些企业中有煤炭生产销售、道路交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供热供电供水等企业,种类较多,但由于从事企业审计的人数较少,每年从中抽取几个企业进行经济责任或资产负债审计,其作用充其量就是对个别企业的查错纠弊,其对地方政府调控国有企业宏观决策的参考作用并不明显。

1.3审计管辖存在“真空”地带

地方审计机关在企业审计中显现“真空”地带:一是针对县级审计机关来说,例如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大型国企是国家或省属单位,受审计管理权限的制约,往往处于上面没时间审、下面没有权利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盲区,降低了国家审计的震慑力。二是针对民营企业,县级审计机关一般也是无权审计,除协助纪委或其他上级部门调查才可涉及到,且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容乐观,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不实现象严重,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正确决策。

1.4审计力量薄弱

首先,审计工作重点是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工作处于边缘化,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的力量非常薄弱。其次,由于企业审计的业务量大,要求的专业知识较多,且不属于审计机关的重点项目,导致审计人员都不愿从事企业审计;再是由于法规制度更新较快,地方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较少,审计专业人员在企业审计方面的业务需不断充实。

2.在当前形势下服务好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2.1深化国有企业审计认识,实现审计自身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可以有效加强公有制经济基础,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控制力,有助于国家调节经济,实现政策目标,进而有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支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宏观层面上要实现审计自身转型升级。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企业审计不断更新固有的审计方式,要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事中预警;审计目标要由真实性、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变;审计视野要由微观转向宏观;审计手段要由单一转向多样等。二是具体实践层面上企业审计内容应有所突破,不仅仅是财务审计,应加大对企业管理,工程、存货等其他薄弱环节的审计,使审计工作的重点真正从传统的查找发现问题转化到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制轨道上来。

2.2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影响力

地方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壮大企业审计队伍,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并进一步借助外部审计,切实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审计不仅仅要关注的是某一国有企业的个体问题,更应该拓宽视角,总体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特性及发展趋势,关注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和深度,有效开展审计监督。

2.3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探索企业审计新思路

近年来,审计署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现国有资本审计监督零遗漏、全覆盖,逐步完善的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顺应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地方审计机关而言,加强上下联动开展工作,逐步下放审计权限。有计划对大量中央和省属企业进行监督有必要进行一些体制和方法创新,以实现真正的审计全覆盖。一是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国企“一条鞭”审计长期化、制度化。应做好审计计划,每年均安排全系统对此类企业进行轮审;二是下级审计机关主动申请授权对此类企业进行审计;三是适当对部分企业的审计权限管理进行修正,以便于完善监督。

2.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

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行业,要求审计人员有超强的综合素质。首先,政治素质要过硬,做到严格遵守各项审计法规、准则及政策;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践行各自的职责。其次,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实践能力。要培养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做到熟练应用各类电子软件的操作及运行原理,从电子数据内容中找出破绽。

作者:郭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