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利益有着重要作用,故而需予以高度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规、积极创新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效益等对策,以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经费;审计法规

曾明确指出:审计机关应认真贯彻党中央重要决策,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由此改善民生。在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将超过15元。故而相关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需要发挥出重要作用,以此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法规不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不适应性。一方面,在立法上,虽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具体的审计组织,但它们基本上分布于乡镇审计办处,且不具备较强的权威性,甚至没有相应的执法职权,这就导致审计组织无法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发挥出真正效用,造成审计内容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目前所制定的审计法规中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实用价值,导致审计法规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需求不匹配。一旦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法规,将促使农村集体经济得不到任何保障,进而无法正常开展审计项目。

(二)审计模式不先进

在部分农村地区所实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中存在委托人与经营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集体经济村股民能够成为直接委托人参与到审计项目委托活动中,甚至并不能得到高质量审计反馈,从而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成效。比如,某地在2016-2018年期间,审计委托项目只有26个,且审计比例占据4%,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达到预期审计需求。因此,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审计模式,以便获得更大的工作成果。

(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部分地区不但存在审计人员稀缺等问题,而且现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也普遍不高,由此造成审计团队整体综合能力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另外,在少数地区中所组成的审计队伍多半是由业余兼职人员或者会计人员代替,这样将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力。同时,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上的审计人员尚未形成饱满的工作热情,且工作经验不足,进而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承受重大负担。所以,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积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作为重要后盾。

(四)审计经费保障不足

审计经费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项目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审计经费不足时很难举办审计人员培训活动,且无法针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及道德品质加以提升。从而引发审计团队综合水平呈现出持平或下跌状态,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需从多个渠道着手适当提高审计经费额度,确保审计工作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规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规既能妥善解决当前审计工作流于表面的矛盾问题,又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审计水平,从而促使审计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不断前进。我国目前仅有200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没有独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是由村党支部担任着相关职责,这就导致在审计工作中根本无法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落实审计内容。基于此,在完善审计法规时还应适当扩大它的适用范围,确保各个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都能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具体方法:(1)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地位。在制定审计法规时应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地位予以重视,在立法基础上增强审计法规的权威性,督促审计机构能够充分运用审计法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需赋予乡镇审计组织对应的执法权,使其能够依照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只有当审计工作拥有良好的法规保障时,才能进一步强化审计机构法律职能;(2)明确审计法规执行标准。针对部分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需设置清晰的审计界限,以此有方向性的开展审计项目。比如对集体经济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需制定专门的审计法规内容,促使审计工作处于规范化的审计法规保障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积极创新集体经济审计模式

1.协调委托关系

以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为例,它在创新审计模式方面主要采用的优化手段包括:(1)建立第四方审计机构。它具体是由委托人提出申请,并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转交给独立的第四方审计机构,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将审计所需费用交于审计机构,以便它们能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划分审计内容,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内容划分为绩效审计与规范审计两部分。其中绩效审计人员针对村董事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而规范审计用于检验村董事会在审计法规遵守等方面的表现,确保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效率更高;(3)合理分配审计费用。审计机构先行保管审计费用,然后按照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性质等标准合理化分配审计费用,以此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2.强化激励机制

在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它通过第四方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采取了激励机制,使其在审计监督过程中更加认真。另外,第四方审计机构还按照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对审计人员加以约束,避免审计工作成效不大,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质量。因此,需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操守,使其在具体工作中尽职尽责的完成审计任务。首先,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审计人员数量要求,及时招聘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而对审计团队资历加以补充;其次,针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基础能力定期召开培训交流会,既要鼓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向新人讲述审计技巧,又要引导新入职的审计人员敢于说出自己对于审计工作的见解,从而在强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拥有较强的工作热情;最后,营造一个愉悦的沟通氛围,或者建立奖惩制,使其在审计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效益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需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及明确的审计方法,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比如,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原始凭证的审计,一要考虑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对原始凭证中的数字、购货单位等重要信息进行反复核实,若发现存在涂抹现象,很有可能代表原始凭证不可信;二要注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常见的造假行为包括实物与票面内容不一致,或者发票填写含糊不清等,这些都会造成集体经济受损。而在审计资金保障上,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加强集体经济财务收支审计效果。比如,对农村地区固定资产的承包活动收入,审计人员需对其合法性、民主性进行全面了解,审查该活动是否为正常民主招标、公开拍卖等,并对相关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如村级领导补贴费用等,若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其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进行深入了解;其二,应对农民税收负担设置专项审计项目,以此为村级筹资活动提供助力;其三,审计机构还需加强对农民土地征收款项的补偿审计效果。农村征地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故而审计机构需重视征地补偿款审计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的确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些许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进一步明确审计任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规,落实审计内容,确保村民基本利益得到重要保障。另外,还应充分应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打造联网审计机制,促使农村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懿洋.委托视角下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9.

[2]邹绍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

[3]王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与审计要点[J].吉林农业,2019(06)

作者:王慧君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