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一系列扶贫政策相继推行与实施,促使我国扶贫工作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管理,这是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针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进行严格审计、强化监督,这样才能促使扶贫专项资金的合理化利用,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本文针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进行研究,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扶贫工作;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是国家为了扶持和发展贫困地区而专门成立的项目资金,通常是针对国家某个特殊时期或者特定政策所推行的一种重要财政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推行实施的政策方针。因此,扶贫专项资金的设立多用于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此类资金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将对国家经济乃至民生问题的解决造成一定影响。如今公共财政理念开始建立,广大社会民众对于扶贫专项资金运作情况的了解欲望不断高涨,因此就需要相关审计部门,必须切实做好针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
1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背景及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扶贫工作推进效果显著,前期投入资金高达460亿元。同比2011年多出189亿元,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在此期间,贫困人口直接下降了56%,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我国贫困群众的扶贫工作。2017年,在新年贺词当中就直接提到,他最关心的还是我国广大的困难群众。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设想,纷纷狠抓落实扶贫工作,相应的扶贫资金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加[1]。然而,资金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始终存在,这些都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在转型资金管理方面的缺陷,由此将很容易受到社会公众的舆论谴责。为了能够深刻落实扶贫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促使扶贫工作真正做出应有的成效,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实施资金的绩效审计,通过审计监督的方式对各级政府职责加以规范,由此最终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因此,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对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良好的评价,同时也利于政府机构廉政建设,对于贫困地区脱贫工作而言,更是起到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审计覆盖面不全面
主要是当前我国多数地区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所覆盖的范围、内容明显不够全面,通常都是结合贫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情况及实际扶贫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情况来进行。因此,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多将工作重点体现在经济效益层面。比如,该区域内GDP增长状况、困难人口的实际收入状况等,而这些都只属于整个扶贫项目的部分内容。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开展审计工作,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像贫困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技术培训工作情况等等,少有设计,而这些都属于贫困区域发展所必须的内容,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也必须兼顾此类内容。不仅如此,当前绩效审计工作还缺乏对扶贫资金政策的有效评价,如今精准扶贫政策广泛推行与实施,要想真正做好精准扶贫的目标,就要求将政策的绩效审计纳入至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当中。
2.2审计重结果轻过程
具体表现为多数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人员本身工作能力难以符合要求,导致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成为结果导向型工作类型,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情况。因为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类型,整个工作过程中,有很多工作内容都需要借助过程控制来实现。比如扶贫专项资金的初期申请和发放、合理利用分配及实际管理办法等,通常都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2]。并且专项扶贫资金从申请到发放的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绩效审计工作更多注重结果,再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将难以展现真实的扶贫绩效,也就无法由此获取准确的结论。当前国内多数地区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相对较多,而这也是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3审计法律制度欠完善
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但当前我国关于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制度仍然欠完善,主要是在法律的规范性、完备性方面不足,因而导致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当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难以获得切实有效的解决。比如在法律层面上,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概念及内容范围界定还不够明确,由此致使各个地方政府在实际的执行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阻碍。再就是审计工作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整个扶贫专项资金项目中,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甚至还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最终导致审计目标难以切实实现。再加上缺乏法律规范,无法切实解决审计工作问题,最终致使审计效率及效果大打折扣。
2.4扶贫资金审计监督不力
结合当前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情况来分析,审计人员结构明显单一,且绝大多数都处于实施独立审计工作的状态,并未对社会各层面审计人员起到充分利用,最终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首先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更多体现在财务专业范畴,所涉及到的领域范围明显较少,缺乏实战经验。因此绩效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质水平。其次是各个地方的审计力量,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机会明显较少。由此可见,当前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方面,相关审计部门及地方审计机关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监督力度上明显不足。
3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应对举措
3.1统筹工作全面覆盖
由于当前绝大多数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更多注重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导致审计工作的覆盖面不全,在内容上缺乏深度。因此,这就要求应当高度重视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要求绩效审计明确所要审计的内容,在内容上也紧紧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及管理使用来进行。针对资金项目绩效审计受到广泛关注的实际问题。对政策绩效的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体制、机制及制度层面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溯源控制,这些都属于应当全面覆盖体制、机制及制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需实现对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覆盖,并在此基础上来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内容覆盖上,不仅需要结合实际的经济效益情况,同时还需关注是否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及威胁生态环境发展等等,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在工作内容上就更为综合、全面。
3.2注重过程强化监督
在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当中,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两者的作用非常明显,不可或缺。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审计工作后的结果评价,同时还需重视审计过程的内控监督,做好扶贫专项资金从立项申请,到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强化实施过程监督,以此保障扶贫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因为通过过程监督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扶贫资金具体使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追溯源头,强化监控,在控制问题恶化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3]。整个过程需要强化检查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资金流向,明确到项目资金的流程与使用管理,严格按相关政策来实施全面审计监督,始终坚持绩效审计的理念。
3.3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工作目标,而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就要求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强化关于审计工作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由此明确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的范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化的专项资金审计、实施细则,来保障整个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这样才能促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效率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还需建立对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绩效审计的法律责任范围与分类,深刻贯彻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促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效率的提升。
3.4大力提升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合力
通常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对于整个审计工作合力提升影响明显。为此,这就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由此制定相应的业务培训与知识学习计划,要求不断深入发掘审计人员本身的潜力,切实保障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最终促使绩效审计人员本身业务能力获得持续不断的提升。此外,还需增强社会审计力量的合作与沟通,比如面向社会审计组长购买服务、聘任社会审计组织等,由此才能切实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力量。通过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有机融合,将促使两者间产生较为密切的协作关系,达成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的效果,这样才能实现绩效审计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屈煦炜,孟永佳.“精准扶贫”背景下财政扶贫资金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8(11):81-84.
[2]王芳霞.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时代金融,2018(21):59+63.
[3]李鹏杰.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财会研究,2016(06):10-12.
作者:李敏 单位:潍坊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