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与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与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与策略

摘要:随着现阶段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在高校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普遍面临资金使用效益偏低的现状,开展绩效审计势在必行。下面就对高校绩效审计的影响因素与工作策略进行探讨,促进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工作策略

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三要素分别是经济性、效率性与效益性,通过揭露高校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形成的严重浪费与损失为重点,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维护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在高校普遍依赖公共财政资金办学的情况下,各高校的财力状况差异不明显,使用资金的效益是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高校越来越注重绩效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务必要顺应形势,落实绩效审计工作,推动高校提高管理水平。

一、高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

(一)审计体制影响内部绩效审计独立性

审计的灵魂是独立性,但现行的行政模式工作体制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国内高校内部审计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不同,并非源自内部受托责任,而是用强制性方式建立,是国家审计补充。尽管当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有显著的提升,但机构设置不科学、领导体制不顺利等因素依旧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绩效审计难免畏首畏尾,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落后的技术很难满足绩效审计需要

顺利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需要高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但当下很多高校依旧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使用内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继续停留在手工查账的传统阶段[1]。这种落后的内部审计技术给高校的绩效审计带来较大难度,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很难满足绩效审计的现实需要,亟待改进和优化。

(三)缺乏恰当的绩效审计标准评价体系

绩效审计的每一项内容都涉及很多事项、环节、资料,且审计必须的指南与标准尚未出现,审计的程序、取证的方式以及编写底稿、确定报告内容、转化审计成果等规范性要求都不十分清楚,致使高校难以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与此同时,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是评价被审计高校绩效高低的重要尺度,因高校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缺少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标准,影响绩效审计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完善的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是目前高校稳步推进绩效审计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策略

(一)快速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内部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的开展与发展和审计环境息息相关,优良的审计环境有助于高校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同时,实施审计监督会对环境产生作用,促进高校发展经济事业,特别是把绩效审计应用于高校,能促使高校有限的资金与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教学与科研等领域应用有限的资金,促进高校良性循环发展,以低成本和高产出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尽量扩大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确保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能客观自由地开展绩效审计,需要高校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组织层面确保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具有高度独立性[2]。而高校的领导者应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绩效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审计组织地位的独立性,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审计监督权。

(二)改进绩效审计技术,提高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水平

第一,按照高校绩效审计项目的需求灵活使用绩效审计技术方法。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应用审计调查方法,取得被审计项目或单位达成目标的程度和效果,掌握调查证明资料;分析被审计项目或单位的效率、效益,借鉴并引入专业统计技术领域的统计分析抽样技术、非统计业务测试方法、量本利分析方法等。第二,高校的绩效审计要和审计调查、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工程、审计财政和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体制与制度等角度研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建议,推动高校优化内部管理,大力监控经济活动,促使高校实现精细管理。第三,在高校绩效审计技术手段上,应加快内部审计部门的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与使用环境建设,通过有效的措施开发计算机的各种审计辅助软件,促使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跟上绩效审计发展需要,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

(三)科学建立审计标准,优化高校内部绩效审计评价

高校使用一项资金是否有效率要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价,绩效审计正因为缺少对高校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绩效标准而制约绩效审计的稳定开展与持续推进[3]。这就要求高校设置绩效审计标准的双重评价,并有效结合定性与定量。经济性、效率性标准应涵盖经费来源结构、经费结余比率、利用资源的效率、经费使用结构;效果性标准则通过高校办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等指标反映;制度性标准要依据高校办学思路、目标定位、规章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测评系统等标准体现。由此可见,高校绩效审计中的每一类标准都需要通过多个指标反映,学生培养质量与经费使用结构等指标不仅关系到经济性、效率性标准,还和效果性标准有关,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测评系统等指标不仅关系到效果性标准,还是制度性标准。所以高校在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效益评价的特征,结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量化能量化的效益影响因素,方便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效益影响因素无法量化,在衡量中就应遵守优先实践的原则。通过不断总结、修订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绩效审计结果的使用与转化,提高绩效审计的价值。

三、结语

绩效审计是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绩效审计则是高校拓展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向。高校绩效审计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研究内部绩效审计的影响因素与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促使绩效审计不断完善、持续提高和发展,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提高高校使用资金、利用资源的效益,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献.高校绩效审计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293.

[2]苏华董.高校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J].新经济,2016(11):16-18.

[3]刘晓华,刘琴,马晓霞.基于绩效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5(34):93-94.

作者:赵歌静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