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审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为学生就业服务,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审计课程以财务会计课程为基础,对会计综合能力要求高,所以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对审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做了探索。
关键词:就业;职业能力;自主学习;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在大二学年开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有了一定会计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审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使审计课程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
以往,审计课程目标是培养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人员。笔者对所在院校201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后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在企业做财务工作或在记账公司从事记账,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需要调整课程目标。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财务岗位,那么审计课程目标在培养专业的审计助理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财务人员的维度。笔者对从事财务工作的毕业生做了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在从事财务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审计知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审计人员来本单位审计时、审核记账凭证时、分析会计报表时和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时。因此,审计课程目标建议由原来单纯培养审计人员的1个维度拓展为2个维度:(1)培养审计人员维度———培养能够从事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审计助理人员;(2)培养财务人员的审计思维维度———培养财务人员了解审计、理解审计、以及将审计风险导向运用于财务工作的能力。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一)打破审计基本理论与具体循环审计的界限,把基本理论融入到具体循环审计中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内容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通常先学习审计基本原理,如审计目标、审计风险评估、审计证据等,再从货币资金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这五个循环学习具体项目的审计操作,最后学习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选择和撰写。如果在审计基本原理阶段投入较多课时,对于初次从会计思维转入审计思维且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出现审计基本理论还没讲完,学生已经对审计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的状况。学生一旦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影响到课程进度和授课效果。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访谈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对纯理论学习模式认可度较低,更愿意自己在具体业务循环审计的仿真练习中去体会审计原理、熟悉审计具体操作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建议打破先理论后具体循环审计的方式,把审计目标、风险评估等理论融入到具体循环审计中。
(二)从培养审计助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审计思维的课程目标出发,教学内容去繁留精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一般在40-60个课时之间,审计教材少则300页,多则500-600页。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要把审计内容全面地讲授一遍,往往会出现走马观花、急于赶路的情况。这样,虽然看上去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而言,一学期下来,真正能留在学生心中,并在毕业实习阶段据以运用的审计知识并不多。因此,审计课程内容设置要去繁留精,要让学生学而有用。根据调研,会计师事务所招募应届生作为审计助理人员,其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为:凭证测试、现金监盘、银行存款函证、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监盘以及费用类审计。而这些内容,是散在各个循环审计中。以凭证测试为例。任何一本审计教材,都没有把凭证测试单独设为一章。通常是货币资金审计中提到了要对货币资金凭证进行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提到了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提到在对原材料、应付账款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提到在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但对于如何从被审计单位多如牛毛的记账凭证选择合适的凭证,如何通过凭证测试发现问题却很少有详细的描述。在对从事审计工作的应届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100%的学生都指出做的最多的就是凭证测试。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不必拘泥于教材循环审计的固有顺序,可以把各个循环审计中都涉及的记账凭证测试作为一个专题单列出来,做详细讲解。此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审计教材中比重较大的收入、成本循环审计,审计助理人员接触的机会比较少,通常由审计经理或资深审计助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收入、成本循环审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做适当删减。此外,由于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仍从事会计工作,从事审计工作的较少。财务核算是按照从凭证到账簿到会计报表的顺序。审计恰好相反,审计是从会计报表分析到账簿再抽查相关凭证。因此,审计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展财务人员的逆向思维。审计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增加以审计视角讲会计的内容。比如会计报表合理性分析、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一般到如何编制报表就结束了。审计课程作为财务会计的后修课程,恰好对报表数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做进一步探究。以费用审计为例。在对费用类科目进行审计时,需要把“销售费用—工资”“管理费用—工资”“生产成本—工资”“制造费用—工资”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的贷方计提数相核对,“销售费用—折旧”“管理费用—折旧”“制造费用—折旧”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计提数相核对。又比如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审计中,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合计金额乘以增值税税率与账簿中销项税的金额进行比较。这类核对从审计角度是为了查错纠弊,而从会计角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科目数据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进一步加深对会计借贷记账法的深层理解与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迅速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在职场中有竞争优势的,如果只会做做凭证、编制会计报表是不够的,更需要有预测分析的能力。如何提高预测分析能力呢?这要求财务人员在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作合理的预测分析。审计课程恰好要求学生掌握内控测试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审计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重视内控测试。内控测试不应停留在理论环节,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预见公司运营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公司管理服务。
三、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运用教学手段与方法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经济核算和监督手段的会计、审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时,尚有老师在一旁引导;走上职场后,就需要自己及时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技能。高职阶段是大多数学生在校生活的最后一站,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审计在线课程的建设,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在线课程,就能了解该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所以教师课前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提问探讨,教师一边在线答疑,一边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做及时调整。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模拟、仿真实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情景模拟为例。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审计实务经验,审计的概念基本源自于书本。为了让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感性认识,教师可以选取审计工作场景,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模拟。比如,学生模拟表演现金监盘。现金监盘表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填写正确却并不容易。监盘表中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盘点日,一个是报表日。初次接触审计的同学往往很难理解盘点日、报表日的差异以及如何从盘点日追溯调整至报表日。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现金监盘审计,学生把自己放在现金监盘的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现金监盘是如何进行的,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现金监盘表的设计原理。以仿真实训为例。教师在讲授记账凭证测试时,若只讲理论,学生就如同在岸上学游泳,是永远学不会该项技能的;若教师指定某几张记账凭证、让学生去发现是否存在问题,虽比岸上学游泳更进一步,已下水学游泳了,但由于凭证是教师指定的,所以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发现记账凭证的问题,并没有学会如何选择凭证;因此,更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在仿真的账簿凭证中自主选择凭证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凭证测试中学会凭证测试。以案例教学为例。常见的案例教学,案例是由教师收集,然后在课堂上请同学讨论分析。为了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部分专题的案例可以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在课堂中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收集的案例,并进行观点的碰撞。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甄选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综上,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审计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置和运用上,应以学生就业需求、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课程目标从单一培养审计助理人员拓展为培养审计助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审计思维两个维度,教学内容去繁留精、打破理论与实操的界限,运用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燕萍.民办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7,(13):123-124.
[2]曹丹,张晓兰,罗媛,刘娟.基于高职学生就业趋向的审计课程设置构想[J].江苏科技信息,2017,(15):51-52.
[3]赵艳.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30-34.
作者:吴燕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