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摘要:2018年1月,国家审计署出台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恰逢铁路企业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该规定的实行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指引。立足于铁路企业公司制改革背景,分析铁路内部审计发展现状,针对铁路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铁路内部审计的对策,即完善铁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拓展铁路内部审计范围、全面开展大数据联网审计及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以更好地推动铁路内部审计健康发展,提升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公司治理的能力。

关键词:铁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审计范围;大数据联网审计

1概述

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1]。该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确定为“确认和咨询”,在理论上将内部审计目标提高到完善治理及增加价值的层面。这一定义的转变,促进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公司治理中地位的提升。铁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其咨询、评价及监督作用,应主动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明确审计职能,强化审计监督,通过自身不断的转型与创新,提升审计实效,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1)适应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2017年1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18个铁路局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工商变更登记,国铁迈出了从传统运输生产型企业向现代运输经营型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此次改革构建了与铁路行业特点相适应、具有现代企业特征及落实加强党的领导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充分发挥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作用和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经营管理层的管理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制新体制运行等发展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转型定位与审计创新,完善铁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赋予铁路内部审计机构的新要求、新职责。(2)适应国家有关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2018年1月,国家审计署出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11号令,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8年3月起施行。该规定针对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职责范围及审计结果运用等作出调整,强调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该规定对铁路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指引,促使铁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职责权限,完善内部审计管理[3]。(3)适应新时代大数据审计环境的需要。新时代信息化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联网审计,通过创建数据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助于落实铁路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现场工作效率。

2铁路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促使铁路内部审计逐步由传统纸质账项审计演变为以电子数据为主的审计取证方式,提高了审计人员现场工作效率。然而,伴随着铁路企业的改制发展,企业内部经营风险随之加剧,因而加强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显得愈发重要。目前,铁路内部审计在以下方面还有待加强。(1)铁路内部审计与企业体制运行的融合性有待加强。铁路企业体制改革后,设立了党委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和监事会,将党委会研究讨论事项作为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决策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改制后铁路内部审计仍要对公司的高级管理者负责,并通过审计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评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只有当公司的董事会将内部审计看作是防范公司经营风险、改善内部控制和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要求企业各部门积极支持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的保障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一些被审计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影响了铁路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2)铁路内部审计范围有待拓宽。新实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扩展到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领域,重新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为促进企业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然而,目前铁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仍停留在以财务账项查证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经营业绩审计及铁路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为基础的常规性审计项目,专项审计涉及较少,涉及范围和内容的广度、深度仍然不够。此外,内部审计范围侧重于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审计,事前、事中审计缺失,审计监督职能未得到真正发挥[4]。(3)铁路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铁路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也逐步创新。至2017年底,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已经全部建立了专门的审计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但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该系统的应用仍以财务账项查证、审计文书传送为主,审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模型、分析预警功能尚未启用,不能及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4)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有待加强。从每年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项目数量上看,审计成果颇丰,但在审计结果分析运用和转化方面效果还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审计人员缺乏结果运用转化意识;高质量的审计建议不多,特别是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归纳总结的深度不到位;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力,存在重处理处罚、轻披露整改的现象;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审计问题问责追责联动机制,但启动追责程序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铁路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5]。

3加强铁路内部审计的对策

3.1完善铁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完善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建设,实际上是要求审计机构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逐步完善与企业发展目标、治理结构、经济业务范围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为铁路内部审计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将内部审计工作嵌入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建立内部审计向企业党组织、董事会负责和报告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铁路企业现行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内部审计应交由具有人事权的董事长(党组书记)领导,并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将内部审计的领导层级调整为董事长、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这将更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最高管理者决策服务的职能,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3.2拓展铁路内部审计范围

在紧紧围绕铁路企业中心工作、落实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基础上,扩大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将审计领域从目前的经营业绩审计向专项审计、管理绩效审计拓展。围绕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等制订专项审计项目计划,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开展新体制运行情况专项审计,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因地制宜,将内部审计职责权限与企业决策部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将揭示问题与促进整改并重;关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住房建设资金、社保资金等专项审计,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强化过程审计和管理审计,提高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3全面开展大数据联网审计

随着审计领域的拓展和审计范围的扩大,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环境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对于新时代开展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目前已经建立使用的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及分析预警等6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内部信息的交互处理实现一体化协同运行;外部从铁路会计核算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等外部信息源中采集审计所需财务、业务数据,作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基础。目前,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还应向以下方面功能延伸。(1)利用已经接入数据建立查询、分析模型。围绕铁路资金资产安全、重大项目投入产出和重点措施落实等方面,利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和固定资产等财务数据,以及货票系统和收入系统中审核后的货票、货杂等数据,建立重大资产处置、重大项目投资、投资收益等分析模型。(2)综合运用已有系统和新接入系统数据,建立查询、分析模型。利用已接入的会计核算、货票和收入系统数据,以及新接入的收入报表、客票、预算或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优化调整和增加相关模型。通过模型的应用,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线索。(3)形成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预警模型。结合已经建立的分析模型和指标分析体系,设置预警指标,建立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模型,实现对审计关注重点内容的自动预警,探索总体分析、把握重点、精确延伸的审计方式。

3.4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报告是现场审计结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结果运用的起点,被审计单位应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充分发挥审计职能,首先应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提升成果利用效能[7]。(1)建立审计问题整改联动督办制度,实行问题涉及的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审计机关协助指导的督查制度,多方沟通,形成促进问题整改合力。(2)由被审计单位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及对整改不力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对清单中所列出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并定期报告整改进度;由本级审计机构督办,对已经整改到位问题进行销号,对整改不力、不及时的,或者屡查屡犯的问题,追究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管理责任,并纳入年度干部考核任用内容。(3)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提高内部考核效能,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考核体系,促进被审计单位人员提升问题整改的积极性,树立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8]。(4)利用审计系统实行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对审计项目中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跟踪分配,统一关闭,可以分配整改问题到问题跟踪人,由该跟踪人进行问题后续跟踪工作,直至问题整改完毕。

4结束语

铁路内部审计部门应主动适应“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总体目标,不断提升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效益。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开展审计,加强对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组织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拓宽审计人员眼界;制订人员培养计划,结合工作情况实施开展岗位轮换制度;继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观,促进审计人员恪守审计职业准则,打造一支适应时展、政治过硬的“审计铁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9]。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A].北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A].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18.

[3]魏清,李兆银.适应新体制实现审计新作为[J].农场经济管理,2018(4):54-55.

[4]周红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6):171-172.

[5]邵慧珠.内部审计成果有效运用探究[J].财经纵横,2017(31):203.

[6]范永祥.新时代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促进与创新[J].中国商论,2015(5):6-7.

[7]陈博.大数据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8(4):90-91.

[8]朱智鸿,赵明华,陈文红.政策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思考与对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7(12):91-96.

[9]谢忠贵.提升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4):19-22.

作者:靳源源 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