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五课教研发展成本会计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备课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成本会计”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最优化运转。事实上,对于高等数学知识欠缺的高职学生,又不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组织方式方面的知识储备,达到以上目标非常困难,有必要分阶段、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在校期间要求达到,其他职能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毕业实习和工作实践。成本计算和核算所运用的不同方法对不同学生也要加以区分,如成本计算最基本的品种法所有人必须掌握,而较难的分批法和分步法,特别是分步法则要因人而异。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合理选择教材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一本合格的教材都会按照知识体系编排目录,安排教学内容,而部分学生难以根据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关于该课程的感性认识,历届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更有必要对“成本会计”教材进行整体编排,对课程、课堂、课本加以研究。“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地位、内容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问题,过多的解释又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应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的认知思路。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从典型性的七道习题入手:分配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结算和分配人工费用,计提折旧,支付其他费用,期末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等。题目内容都是已学“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中有关成本计算和核算部分的习题,此处只是进行了汇总。通过说明这些经济业务就是“成本会计”课程将要涉及的内容,且以上业务顺序就是业务内在的逻辑关系,需要学习的会计处理不会超越这个范围,学生随即明白课程的性质、地位等,形成课程整体观,消除陌生感。在此基础上,需要继续设置几个问题,如:产品生产耗用的人工、材料、其他费用数据来自什么资料?同时生产几种产品?如何确定某一种产品的成本?制造费用结转数如何确定?结转后有无期末余额?完工产品成本如何确定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该课程不同于前期会计课程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新内容。这样的处理,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对课程有充分的理解,并对教材内容的结构进行有效加工。
二、说课
说课是反思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把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实施、资源整合、教学反思等内容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表述的过程。说课不是一堂课的缩影,也不是背课和读课。通过说课,将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进行展示,进一步论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顺利、教学预期目标是否达到等问题。学生不会喜欢“照着书读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不是很多,但也有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会计科目的“制造费用”和作为成本项目的“制造费用”等,尽管一再强调两者的区别,但在运用时还是会出现问题;还有众多的费用分配计算公式,尽管课堂上讲述时都是从基本公式导入,基本公式背起来也是滚瓜烂熟,个性化的公式运用还是有不少问题,不是分子分母颠倒,就是计算指标取值不对等,剔除智力因素,课后未能及时巩固以及作业马虎应该是主要因素。通过反思,除了强化练习,作为文科课程的课后默写也提上了议程,事实证明,这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新课程的讲述有很大帮助。“成本会计”教材中较多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达式,这些内容强化了学生的计算习惯,却弱化了会计的核算职能。以至于有些学生只要完成了基础数据的计算就万事大吉,后续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全部留白。通过探究,在初步涉及学科时,首先要明确本课程是专业会计的一种,会计的全部职能都要保留;授课过程中,源于“财务会计”中已学的业务会计分录全部要求学生完成,强化记账凭证编制程序;实训过程中在明确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强化课后检查力度。几个环节的稳扎稳打,学生的专业认识更加深入。
三、上课
上课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将教的过程转向做的过程。如果说备课形成了剧本,上课就是表演环节,一部作品好坏的关键就在于此了。专业课程的授课需要以工作过程对应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根据工作过程判断要完成的任务,提炼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课堂教学要能突出重点,并有效突破难点。“成本会计”课程在通过七道习题开路,领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解决提出的问题。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部分,贯穿计算部分的一个主要知识点就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不同费用涉及的计算公式不同,同一费用因采用不同方法分配采用的公式也有所不同,若不寻求一个通用型的基本公式,如此多的个性化公式是很难掌握的。为此,在成本会计的授课过程中,首先提出间接费用分配的基本公式(求费用分配率和求不同收益对象应承担的费用),在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及成本计算部分,只要是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先回忆基本公式,再结合题目分析待分配的费用是什么、涉及的收益对象有哪些、选用什么样的分配标准,然后写出符合要求的费用分配率和不同收益对象应承担的费用计算公式,代入数据求解。该方法解决了死记公式的麻烦,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了求解的原理,真正达到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业务课程。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成本计算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即在教师教的基础上,让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实训。为树立流程观念,整套实训资料建议选择同一企业资料,从要素费用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再到制造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直至成本报表生成。随着最后一环的完成,学生的整个成本核算之旅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教学相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前后内容很强的关联性以及知识体系的单向性。
四、听课
听课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全息透视过程。通过听课,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控和取舍,展示教师的课堂组织过程和教学效果。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同时也保证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难度较大,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策略有较高的要求,教学团队内成员要互相听课、共同研讨。听课目的的设置对不同层次人员应有所区别,教学新手以知道为目标,以尽快适应工作要求;成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课,以对某个问题的释疑解惑为目标;专家评委的听课应该综合全面,以便对课程教学给予客观的评价。成本会计属于专业会计范畴,基于通晓企业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的成本会计学习更为轻松,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以及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成熟教师都需要向专业人士学习,用丰富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五、评课
评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成败得失通过讨论一目了然。为达到评课的目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体现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评课内容要覆盖教学目标、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等多个方面。作为教学目标既要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要有素质目标。教学能力是评课的重点,涉及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评课表的二级指标考评点设计要体现差异性,如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处理部分,初级职称教师只能要求合理的分析课程,中级职称教师则要求能全面分析课程,而高级职称教师在分析课程时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所授内容要能反映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政策、新进展和新成果。当然,职业教育评课体系也应区别于普通教育,重点在于考查专业课的目标达成效度。如成本会计课程能否帮助学生正确分析企业的生产实际,具备从事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技能就是考查的焦点。为体现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评课形式要丰富:有自评、有他评;有陈述答辩式、有调查问卷式;有师生评议式还有专家会诊式等。
六、结语
总之“,五课”包括的五个环节在实践运用中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说课、备课都是为上课服务的,上课则是备课或说课中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展示,对前述环节都可以开展听课和评课。“五课”的完美结合,使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五课”回归教研本位,才是职业教育的“五课”教研与“两课”评比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实践证明,将“五课”教研贯穿“成本会计”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上,更善于让知识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知识链构建有序,解题思路清晰;能够借助基本公式的理念,识记各类费用的分配计算公式。使教师的授课主题更突出,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体现“双主”课改要求。
作者:席海英 单位:江苏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