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教学成本会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教材内容陈旧。
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其方法、技术体系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加以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是会计学科中最为能动和积极的部分,但这个特点和趋势,并没有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和教材内容中体现出来。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仍以制造成本法为主,对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几乎没有介绍,明显滞后于现行制造环境。当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也没有站在学术的前沿,其内容、结构体系与十几年前相比几乎毫无变化,根本没能体现出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教育滞后于客观现实,必然会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成本会计课程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学生被动听讲接受,课程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提高其综合素质。不少课堂仍旧采用板书授课方式,效率低下,明显限制课堂容量,无法有效展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些改为多媒体授课,也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板书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但由于大多采用PPT形式,课件不能达到表格数据演示的要求、不能满足课程讲授的需求,精品很少。此外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加快了课程讲授速度,提高了授课效率,但利用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又来不及记笔记,不利于其课下自学。
3)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导致学生学数学的感觉大于学会计,账证意识模糊。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仅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看不到实物,对车间、生产线、工艺过程和生产步骤缺乏空间的概念。普遍存在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无法将分配表的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及掌握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之间结转对应关系的情况,学习完成本核算职能后,仍做不到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类型的具体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完成成本核算并编制、分析成本报表。对于学生来说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根本顾及不到,使成本核算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这不仅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更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教学宗旨。
4)课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通常被认为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附属课程,它的开设也往往作为财务会计不足的补充,因此很多院校都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减少了课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职业考试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这两个考试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都比较少,很多学生以应试的有用性高低来判断专业课程,导致思想上对成本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分配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及其他专业课程。
2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审视、明确。
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链中,成本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核算职能与财务会计有一定的交叉,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一定的重叠。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的核算及监督方法作为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而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划归为财务会计课程。这样处理,一方面将两门课程模糊重叠的内容界限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同时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和成本会计报告中相关项目的内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还应参考会计核算的目标,力求提供的成本信息尽量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要,适当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职能的内容,使成本会计课程的体系内容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对于和管理会计中难以避免的重复内容,建议授课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协商,使阐释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总之,我们将高等职业教育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能力,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及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进行甄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成本核算(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和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这一点应得到充分地体现,以避免很多高职院校只介绍核算职能,对其他职能避而不谈的做法。而这会导致学生管理意识缺失,无法正确理解会计管理的实质,以及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服务的本质。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进行重塑。以市场这个大环境为出发点,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管理,不仅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还要适度扩充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理论与方法,如成本控制战略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密地贴合学科研究前沿和实务领域,更加具备前瞻性。
3)编写适应成本会计课程改革需要的好教材。
优秀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关键,除了要能体现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结果,还要和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核算程序紧密贴合,尽量包含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凭证、账簿、成本计算单等,尽可能地展示实际工作状态。同时配套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和实训案例,完善体系、充实内容、强化系统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课程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尽量做到覆盖会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充分体现出成本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学生自学。
4)改革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用性很强是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缺乏实践环节,仅仅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笔者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经验,结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我们建议采用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准备案例、项目时,尽可能地使情景、案例、项目具备真实性、启发性和参与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由于成本会计对同一环节的核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可使用对比教学法对同一环节的不同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5)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电视、网络等感性认识形式,对理性认识陌生甚至抗拒,因此使用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区别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我们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为包含文字、图形、表格、视频、录像、动画、资料片等多种形式,通过图、文、声、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输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结构化教学,体现出成本会计系统性强的特点,突出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流程的特点,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配合增加电算化素材的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熟悉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的计算与结转。
6)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成本会计教学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进行讲授的,因此应该先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组织学生到签约的实习企业去参观,参观前我们要注意先将认知学习进行细化,提前介绍产品的制造环境,避免学生参观时对于要看什么、要听什么、要问什么没有想法,从而导致实地参观流于形式,降低了参观的实效性。在学生了解了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经过加工处理,最后完工入库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为了保证模拟实训的质量,我们应使实习环境尽可能地仿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考虑参照成本核算工作任务来设置工作岗位,如材料成本岗、人工成本岗、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制造费用分配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岗等。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避免了传统实践教学过度注重核算方法的讲授与练习,却忽视对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的做法,对于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具有独到的作用,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上,使学生的专业思维和职业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作者:张楠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