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教师“教”中发现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置不匹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不相称,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中就存在。引用所教对象的课程教学计划可见:《会计学原理》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设,该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较为复杂,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的专业实践性观摩非常重要。但是,教学计划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专业观摩环节、或者模拟环节。虽然配合《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专业会计模拟实验”、配合《成本会计》教学的“成本核算模拟实验”,都安排在同一学期开设,可是,由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太少,缺乏经验的新老师又是集中安排实验课程,学习理论时枯燥无味、大量的表格和公式单调繁琐,到了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信息已经遗忘,实验中很难恰当运用和验证,学生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理论,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教学实践,又造成理论与实验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大二结束时,许多学生都不能对成本会计的实际运用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考核评价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匹配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会计问题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运用中的应变能力。可是,目前《成本会计》的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查,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虽然设置了《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的考核也是以考查为主,所占学分和比例不高,对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考核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书上的公式理论,把课本上或者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做熟练,甚至不需要理解这些例题中的原理就能基本突击应付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实际能力,不能发挥以考助学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弊端。
二、学生“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点的掌握系统性差
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之前通常需要系统学习《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为学生夯实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建立起会计学专业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思辨的素养和思维习惯,为后面的《成本会计》以及其他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但是,从表1的教学计划中可见,进入到《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后,学生在“学”中出现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缺乏会计学观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级财务会计》的理论结合实际、书本结合实践的时间不够,当这些知识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出现时,学生反映出对单个计算方法的掌握比较容易,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却很难归纳出共性,也不能对各个计算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作用形成系统的认识。相当生疏、甚至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然,很难把过去的奠基知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系统应用。
(二)账证意识模糊,产品成本计算难以与账簿结转对应
账证意识是会计学专业人员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一般地,是经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就初步建立的一种专业思维模式。但是,在《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常见的是账证意识模糊。例如:由于产品成本的构成设计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多个项目支出的对象不同,通常会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可能还需要借助各种费用的计算表格以完成庞杂的数据处理。学生在填制产品成本分配表格,将分配表的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的时候,很难掌握和处理好不同的分配表格、产品成本计算单和帐簿结转的对应关系,费用转入和转出的判断上经常出现失误。他们缺乏产品成本核算的全局观,难以将账证的知识在这里灵活运用,常常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的计算,陷入费用分配计算关系的混乱中。
(三)对企业生产流程不了解,缺乏管理观念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由于从未直接接触过实际成本在企业中产生的过程,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具体的产品形象的感性认识,个别学生甚至连半成品和产成品都难以区别,没有建立起成本管理的宏观意识和观念,于是将成本计算这项重要的实用性技巧,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计算方法,对其采用分配方式的原理和各自的利弊也处于模糊不清的认识状态。当然也就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费用采用恰当的分配方式。
三、改进《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在对上述《成本会计》教与学中反馈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中,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教材”不是便于学生学习的“学材”;整个会计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以及教学模式还没有从“书本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教学班额较大,不利于学生的行动学习,评价机制没有体现会计专业的操作性特点。为此,提出以下改进的建议:
(一)“教材”要成为“学材”,满足学生“学”的需要
首先,颠覆传统的“教材”观,向“学材”转变。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和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现行的大部分《成本会计》的教材多半还是便于教师教学,却不便将满足教师教学的“教材”编写为满足学生“学”的“学材”。这不仅是一字之差的变化,而是整个教学理念“是以教学为主导,还是以学习为主导”的根本变化。在形式上,类似过去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但又不同于学生用书。在“学材”中,要类似作文本那样的编排,留出学生可以随时添加的学习注解、或者编写者引用过去旧知识的旁注。对于教学重难点、案例等,可选择性的留出一些空白表格,方便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甄选和构建上,《成本会计》教材的编撰,首先必须在细节上寻求精准和规范,目前市面上不少教材审核不严谨,部分教材的成本分配表格中甚至有错误,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被误导。与此同时,还应该增加成本核算案例帐务环节处理的普遍实用性,比如:材料分配过程中涉税的问题,工资费用分配中非工资性的津贴补贴等。结合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对每一章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提示、知识梳理、图示汇总,帮助学生对各章的内容形成系统的轮廓。第三,“学材”应有课后练习的设置,对知识点的练习采取直接考察和变通性搭配的方法,最好能够引入一些会计职业考试的真题精选,避免题目简单的堆砌,这也能帮助会计和财务专业的学生树立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的信心。
(二)教学计划要从“书本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
现代成本会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产企业的成本计算、轨迹和分析,更多的体现在对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等更为综合的问题上。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应当从企业实践的客观需要入手,要从“书本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在《会计学原理》学习伊始,就要设置真实环境中观摩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去企业的一线车间、或者我们模拟的市场经济各类活动的成本运转的真实环境中观摩;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环节,也要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进入《成本会计》学习,不管是做成本前的准备,还是做完成本后的分析,都要设置去“车间”的教学环节,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师要通过教学中“书本导向”向“行动导向”的转变,营造一种类似于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去调查和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以及帐户设置和结转,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将枯燥的表格和计算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自我推导和求证的兴趣,从而掌握计算公式和方法,摆脱死记硬背公式的局面,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这种导向让学生的“成本会计”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格的计算上,让我们的“教材”与“学材”、以及整个教学课程的设计,都要结合国内外成本会计新的研究成果、模拟的市场经济各类活动的成本运转的真实环境进行调整。如果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我们始终以“行动导向”贯穿其中,学生对会计专业诸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才会调动起来,教学质量才谈得上提高。
(三)创建新的考核体系,让“学生”成为“会计”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知识的考核应该和实验课程的成绩结合起来。实验课既然有单独的课时和学分,考核方式虽然是考查、学分虽然少,所占比重仍然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百分制考核成绩独立计入,以此引起学生对实践性学习的重视,改进现在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状。考核内容也可以改进为由单一的课堂知识延伸至与实际财会案例相关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察。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考前临时报佛脚对考试内容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可考虑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如:从30%上升到40%。甚至像国外一样,注重每一次小的实验报告的学术交流,平时成绩甚至占到50%-60%,并且可以通过随堂测验的方式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也能辅助促进学生在平时进行复习预习,提高到课率和学生对成本会计的重视。通过完善考核方式和丰富考核内容,促进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
另外,本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建议不进行合班教学,小班教学学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根据各个班的具体情况控制教学进度,在建立小组学习进行行业扩展和成本会计前沿开发等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习带到课堂以外,老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和掌握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或小组讨论获得,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将“学生”角色向专业的“会计”角色转化。
作者:程皖川 单位: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与特点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会计工作实践上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的内容可以从两种角度界定,一种是以成本核算为核心,主要包括成本报表编制、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等。另一种是成本会计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内容。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其它成本管理的内容。同样以成本核算为主。本文以第一种角度来分析。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决定了它的特点:计算多、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腻烦心理。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其运用的方法多且灵活,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比如辅助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5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成本会计中,每一种费用的计算与分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都要有一个载体,就是表格。因为计算方法众多,所以表格的编制方法与格式又有很多种,可以很灵活。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需要编制费用分配表,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需要理解成本计算单,也是表格。要理解这些表格以及其中的方法运用、数字的来源,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时,学习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比较多,计算简单,编制分录是主要内容。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主要讲计算,表格众多,表格之间也有联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在学习中获得收获和成就感,应该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和对课程的认识等方面,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直至热爱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难点
(一)教学内容局限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一般是以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主。其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对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再做进一步介绍。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计算,仅仅是单一的费用计算方法学习,无法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到一个完整的案例,要使学生掌握产品成本形成和计算的完整过程,把课程核心的成本核算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成本会计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常见的多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生的听能消化吸收的能有多少,每一堂课是很难衡量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教师讲的基本是理论知识,缺乏趣味性,且欠缺实践环节,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也很难直接把握实际操作方法。会计的实务操作性很强,成本会计也不例外。但是对于课堂讲授的各种计算方法等,要求学生真正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会计资料对于一个单位来讲,有一定的保密性,是不变随意外传的。这也造成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不可能将所有表格都绘制在黑板上,只能单一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数据的来源与计算,学生听起来易产生疲劳感,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朝气蓬勃,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有着更多的未来个人发展的空间。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会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等等。成本会计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应用性强,其内容主要介绍成本核算的方法。学习过程计算较多,这些计算多以表格的而形式呈现出来,内容显得枯燥乏味,且不易掌握。学生理解有难度。这样一门课程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补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提出的改革思路
(一)整合教学内容,易于学生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从学生易于把握的角度,规划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不连贯,加之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耐性,很多学生认为成本会计课程计算较多,不容易掌握。整合教学内容,应该从整体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介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个完整的例题、案例进行成本会计整体说明。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成本核算上掌握计算过程,又利于同时理解账务处理。同时,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也为了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管理会计)重复,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适当介绍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前瞻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利于学生学习
大学生重视所学内容的有用性,因为将来要就业、要深造,体现自我价值。如果课程有用,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消极心理。成本会计教学要“有用”,教学内容应与会计岗位工作和学生的今后就业需求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不脱离社会需求。为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使学生体会到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运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开设实训课,学生完成实训任务,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工作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分组分批深入生产一线,到企业中去,了解真实的生产情况。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便于理解不同企业类型适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和有用价值。
(三)扩充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习惯来对待,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缺乏理解,因而感觉学习困难,很少感到学习成本会计很有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本会计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呢?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比如:
1.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出发,将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项项目的结构形式均是围绕该技能形成所组成的,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教师在旁进行指导。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示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图示直观明了,配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说明,费用的计算、结转过程形象生动,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应用,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结合。学生已不再是课堂和教师的简单的受众,而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可以从网络、视频中自主学习,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学习,而不再是简单的课堂上教师指令的回应者。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在作业问题上,也可以将集中的问题汇集起来,专门、及时的给予指导。同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指挥学生。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理解课程的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4.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课下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课上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不再是由教师先向学生发问。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在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时,使用的考试方式即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扎实、印象深刻。
四、总结
总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发展与其他课程教学研究与发展的环境互相融合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思潮的不断涌现,成本会计教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关注学生,注重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本门课程。做好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石。
作者:刘颖 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第三篇
一、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意义
(一)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课程建设成果成本会计共享资源的建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共享性的学习资料,不断拓展课内的学习空间,以完善的教学课件、仿真的实训票据、环境和实训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成本会计岗位核算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需要。
(二)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课程资源建设,能够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进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并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际间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从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年度起,对从事成本会计相关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培养,同时开展岗位能力调查问卷、企业票据样本、就业需求信息等工作,逐步开展各角度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资源平台可以了解行业、企业对成本会计职业岗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二、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的设计思路
成本会计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是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自学、校企共享等具体应用目的,来确定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并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结合紧密,满足教学、自学及企业会计业务提高等需求。该课程为资源共享型的课程,不再是以展示为主的优质课和精品课,而是让企业、学校、学生、教师都参与课程建设,分享课程建设成果的课程资源。分成三个子板块,按照教师交流板块、学生学习板块、社会学习者三个子板块,作为三类用户的学习入口,区分不同用户的需求开放不同的网络资源。
企业专家以教师的身份参与课程的建设和人才评价。通过详细的、深度的企业调研,确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力标准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标准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成本会计课程资源设计。把成本会计岗位的成本核算任务,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通过企业调研,不断地归纳、统计与分析整理,提炼成本会计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通用工作流程;以完成成本会计岗位任务要求的岗位能力和素质确定课程目标,整合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内容。设计拓展学习性的工作任务,把现场的实际核算转变为学习任务,并通过运用真实的成本核算背景资料,渗透企业文化,引入成本会计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内容
遵循系统设计、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开放管理的设计理念,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以学生、教师、企业成本会计、社会学习者四者的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整体顶层设计为引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部分资源的建设。成本会计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标准、教学课件、习题、课程教学录像等资源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完成成本会计案例、成本核算专题讲座、实训素材资源、成本会计前沿资讯、试题库、在线自测的自动抽题自动评分软件、毕业生及在校学生信息反馈库等拓展资源。
四、总结
按照成本会计岗位标准和工作流程,设计制作实训资料,分行业、分规模的实训展示,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的需要;大量仿真的票据、虚拟环境,解决学生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成本会计核算新闻资讯和企业成本会计需求信息的,为学生实习提供动力,同时满足就业、实习的需要。
作者:李敏 单位:河北省衡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