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1+X”智能财税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成本会计在会计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对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1+x”智能财税的出现给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成本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1+X”智能财税对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作用和影响,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指出目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以期为会计专业发展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1+X”智能财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在学生具有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管理会计、高级会计等的基础,由此可见,成本会计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能对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2019年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会议提出要在职业教育中推行“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实质就是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实践化应用能力,同时使得职业教育与市场相适应,共同培育现代化素质型人才。
一、“1+X”智能财税的意义
1.加快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步伐,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更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定人才培养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及相关课程标准。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结合“1+X”智能财税证书,以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选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体系,理论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教学,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突出教学知识点的实用性,把理论知识放到实务中去讲解,提高学生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促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首先,“1+X”智能财税促使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掌握操作实务,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授课计划,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地掌握实践操作知识,进而具备一定的账务处理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减少企业岗前培训,节约了人力开支。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这都是一件合作共赢的事。
3.促使会计教师优化知识体系,多方位发展
智能财税不仅要求会计教师要全面了解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且要掌握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能跨学科学习,全方位掌握财务知识体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紧跟时代潮流。同时会计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去企业学习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素质、有技能的人才。
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比较弱,存在畏惧心理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文科生相对较多,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强。由于成本会计涉及大量的计算,文科生大多害怕计算题,所以学生对此门课程可能会存有畏惧心理,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课程专业性较强,所以学生在理解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导致教学进程较慢,而这种畏惧心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直接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使得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计成本会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会设置实训环节,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做与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练习,练习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部分的计算题,这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实训环节课时比重远远低于理论课时部分,导致学生可能会觉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甚至觉得上课学不学习无所谓,毕竟企业实际操作跟所学的不一样。目前绝大部分企业会计处理工作时都是使用计算机,但由于校内资源的限制,成本会计教学使用的一般都是普通教室,资源配置不到位,学生学习侧重于听讲而非实践。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注重理论教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附带习题课。由于在讲解计算过程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表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教师要在黑板上写出成本计算过程,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这样做既拖慢了教学进度,同时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一般喜欢比较潮流的事物,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也要注重创新,紧跟潮流,这对老教师而言则是一种较大的挑战。
4.教学体系过于单调,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现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主要课程是会计类课程及一些公共基础课,现在会计越来越依赖计算机,需要其进行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因而大数据对成本会计教学影响较大,可高职院校并未设置这些课程。有些课程在设置中出现重复,比如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这两门课程都有涉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杜邦分析法等财务知识,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就会有一定的知识点重叠现象。有些课程在设置时可能还存在前后矛盾的问题,基础知识尚未学习,就开始了更深层次知识点的学习,比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应先学习管理会计,再学习成本会计,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5.课程考核方式比较传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水平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考核方式依然采用的是闭卷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无法让教师知道学生的知识弱点在哪里,并以此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平时成绩分数的构成绝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考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成本会计最核心的计算方法就是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拿其中任何一种计算方法完整地出一套题,学生在100分钟之内都很难完成,而且这种考法也很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更何况作业成本法也是企业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所以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很难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1+X”智能财税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学生畏惧心理主要来源于数字的计算和财务会计的难理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弄不清楚成本会计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清楚成本会计在会计核算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好好讲讲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作用及地位。对于数字计算而言,成本核算只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而已,大多数学生可能害怕自己会出错,因此教师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学生不用害怕,只要细心就行。教师也可以提前将相对复杂一点的计算简化,然后再教学生,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计算的简单,从而减轻学生畏惧心理。学生畏惧心理可能还来源于他们薄弱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些学生刚开始进入大学就觉得学习不重要了,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忽视了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后期要想跟上就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讲得详细些、具体些,好让这些学生能听懂并跟上学习进度。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目前实训课时比重较低,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程和减少理论课程,以求两者之间产生的效益最大化。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的实训软件,这些软件是模拟企业的形式设置的,虽不能完全与企业环境一致,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去企业实践操作,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校企共建成本核算中心,让学生操作学习,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一定要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分得过于清楚,可以直接在理论教学时加入实践,这样更能凸显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方式时最好结合案例教学法,如选择两个案例,一个用于教师讲解,另一个让学生操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改变教学方式
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外,教师在教授成本计算过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通过Excel表格的方式讲解成本计算单,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工作量,使学生明白计算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第一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是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点与信息化操作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其与智能财税核算之间的关联。引进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然后分模块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选一家比较典型的制造业公司,将知识点与制造业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成本核算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置相关课程,提高学生成本计算能力
成本会计涉及的计算较多,计算时可利用计算机减少工作量,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降低成本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会进行比较精准的成本预测和分析,目前预测最精准的就是大数据分析,因而可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入大数据相关知识,或者在成本会计课程开始之前设置大数据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如果设置大数据分析课程对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存在困难,也可以考虑在计算基础课程上加一些数据分析的内容。
5.多元化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学习
单一考核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可以多元化考核体系。由于成本会计的知识点前后联系紧密,逻辑顺序明确,因而核算过程的掌握情况远比最终的核算结果重要,所以考核方式应该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占60%,结果性考核占40%,在过程性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结果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计算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突出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而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四、结语
成本会计是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后要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1+X”智能财税的出现给成本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好成本会计需要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扩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需要学校的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及操作过程。对学生而言,“1+X”智能财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体,学生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作者:刘巧英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