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成本会计课程建设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工智能下成本会计课程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工智能下成本会计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成本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高等学校在成本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复合型会计人才

0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财务领域正在发生变化,智能会计与财务已成为会计领域的趋势,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对于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而言是一个机遇。传统成本会计课“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重建,将智能化融入成本会计课程之中,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相关技术,辅助教师教学,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成本会计人才。

1人工智能时代成本会计人才需求

1.1传统岗位人才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传统的会计岗位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现阶段随着电子发票的推出,增值税发票的软件升级等,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产业链之间、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任何职业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也逐渐被智能化、自动化流程代替[1]。有的企业已经实现自动化报账流程,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从事基础岗位的财务人员需求量减少。

1.2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发展进行转型升级,技术和管理是推动转型升级的两驾马车,内部管理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展开。2016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列为会计行业紧缺人才,同时要求企业加强业财融合,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过分偏重于核算型会计人才,懂业务、精战略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不足[2]。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对基层核算岗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对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在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要掌握完备的职业技能,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满足内部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从而逐步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2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现有成本会计课程体系中大多是遵循传统工业企业的制造流程,以工业企业为背景处理成本核算工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成本的内涵和作用、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以及成本分析。面对我国新经济、新业态的新发展趋势,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相对陈旧、更新缓慢,未能涉及财务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学生运用成本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完全满足智能时代的要求。因此,成本会计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应进一步更新以适应新时代下成本会计职能的转变,应适当涉及新兴行业所涌现出的成本核算的变化及相关案例。在教材编写中引入新经济、新行业下企业的实际案例作为知识点的延伸,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方法,仍然以事后评价方式为主,无法完全满足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评价[3]。大部分高校在期末成绩评定时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没有充分考核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应用技能、综合素质等。考核内容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案例习题为主,缺乏真实情境的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演练;实践教学的学分和学时较少导致实践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对学生的最终成绩几乎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些情况难以调动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等新知识模块学习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2.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上,目前成本会计课程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多以PPT课件的形式完成授课,难以生动、形象地教会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4]。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里涉及的计算较多,教师在讲解相关计算过程时,多以教材中出现的计算例题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成本核算缺乏综合的感性认识,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习氛围不佳、学习效率低下的不良影响。课堂组织上重出勤轻参与,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机会,难以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操能力。而且课上课下,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方式和沟通渠道,师生间的互动也仅限于课堂提问和作业批阅,学生缺少有效指导和需求反馈,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和动力[5]。

2.3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逐步引入了财务云共享服务,实现企业的业财税一体化,但是通过对高校部分会计专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这一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部分高校虽然引入了大量的财务会计专业软件如用友U8、ERP财务软件,甚至VBSE软件用于实践教学,但是在使用软件时,教学内容没有根据人工智能会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成本会计实践实训课程都普遍未能将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技术与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相融合。

3人工智能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对策

3.1创新人工智能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理念。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发展,成本会计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核算,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层次地去理解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成本会计也更加重视成本管理与成本决策,更加注重财务信息资源化的利用以及会计战略思维的养成。这也要求成本会计教育进行同步转型。学科体系方面,由单一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可以尝试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体系整合成智能财务课程包,培养学生将相关课程群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的能力。教学模式方面,由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单向传递逐步走向理论和实践融合、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由理论识记准确性和应试题目的考核评价向成本会计实践的可行性、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等指标转变。

3.2创新内容体系,优化考核方法。(1)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当前新业态下呈现出以数据资产、轻资产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其成本构成与传统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有很大的差异。在成本核算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按行业分类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因此,建议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尝试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模块化教学。该课程初步可分成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以新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成本核算等四大模块。表1从学习任务划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模式选择重构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框架。(2)建立多元的“课证赛”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在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考核方面,应改革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可以尝试建立多元的“课证赛”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以职业资格证或专业技能竞赛奖项”的成绩来替代相关专业课程考核成绩,融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专业技能竞赛”内容标准于一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考取教育部财务共享“1+x”证书,以及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知名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竞赛,如“中华会计网校财会模拟大赛”“网中网财务大数据分析竞赛”等,将竞赛内容融入到成本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力求使课程考核更贴近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课证赛”进行专业课程考核,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业务技能及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以证赛促学”“以证赛促教”。

3.3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多样化教学。(1)信息化教学法。近几年兴起的智慧课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打造的智能化、效率化、以学生为主要角色的新型课堂,是对信息化课堂的创新。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决策等技术,将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引入云端来构建智慧学习空间的一种新模式。智慧课堂的教学同传统课堂一样也分为3个阶段,即课堂开始之前学生思考,课堂中师生互动,下课后学生及时巩固。课前教师应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本资料、优质的教学视频在智慧平台上。学生自行学习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借助后台数据记录了解和分析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精准教学。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讨论、有奖答题、弹幕发言、在线提问等多种实时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后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记录的学习反馈,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发现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和态度,从而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2)探究性教学法。为了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成本会计模块化教学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组建不同的课题小组,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成本管理专题以研究的视角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提供一些案例、背景知识以及专题讲座,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例如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行业进行小组分类,让学生探究不同行业的成本构成以及成本管控面临的难点与解决对策。每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明确本小组需要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重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难点问题并根据自身的专长合理确定本课题分工,分析本课题研究进度,在探究性学习过程尽量由学生自行组织,教师不应过多干预,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需要提交课程报告,并派出代表以汇报的形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要积极参与并给出相关建议。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实地教学法。在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会计工作见习”“会计顶岗实习”“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处理”“云财务智能核算”等形式开展实地教学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得成本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针对性。用好实地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高校会计专业尤其要重视与已经运用了先进会计信息技术的企业合作,或与专门开发、推广会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浪潮公司、用友公司、金蝶公司等紧密合作,尽可能地应用实地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先进信息技术的会计流程对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新型会计岗位人才。

3.4加强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理念的执行者,师资水平是会计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6]。高校应加强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提供保障。学校可通过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证券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逐步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引进已建成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者,聘请校外企业家、知名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并将人工智能融入成本会计专题911研讨会进行交流和研究。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战训练对接、课程内容与真实动态业务对接、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专业教师与实务专家联动。加强现有会计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现有成本会计课程教师团要走出去,多与已经开展智能财务、智能会计、大数据会计专业的院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也可考虑将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与成本会计专业课教师集中进行培养,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实现全覆盖,力求做到通过培训使成本会计教师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熟悉财务、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使得不同专业的教师都能有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打造一支具有信息技术、业财融合背景的复合型、跨学科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团队。

4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硬件方面,需要高校加强人工智能成本会计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相关财务软件的功能与服务,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复合型成本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浪潮中,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这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坚持钻研教学,精心备课,专注学生多元化技能的培养,也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鼓励教师钻研教学,与时俱进。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也应顺势而为,主动积极地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使人工智能技术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所用。

作者:王琳 方园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