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革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其变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改进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教学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大智移云”)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对此会计行业亟需转型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向更加广泛的领域持续推进,会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日趋专业化和国际化。2004年,我国开办了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培养项目,截止目前该项目在我国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培养单位已由最初的21家试点单位发展到目前的约260个院校。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重视招生却轻视培养、课程设置陈旧、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因此我们需要对MPAcc的培养模式重新进行思考并做出调整,以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二、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会计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上写明的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①该表述比较笼统、宏观,并且十多年来未发生过变化,因而无法体现出不同阶段的培养单位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此外,对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该表述没有给出具体的指标说明,让培养单位无所参考。

(二)应试教育现象较严重

一直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普遍存在“重考试轻能力”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MPAcc教育中更加明显。由于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不能报考CPA考试,因而很多学生把读会计硕士看成考CPA的缓冲阶段,并将硕士学习期间的目标设定为通过几门CPA课程考试。学生认为,只有CPA考试包括的那几门课程才是要学习的主干课程,因而对于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都只是消极应对,使得学校开设的课程无法达到最初设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较陈旧

近年来,会计学科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会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基本还是沿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外加会计信息化的框架,而这已无法适应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会计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呈现出飞跃式发展,而会计理念和方法自15世纪以来几乎就没有发生过较大变化。其实,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工作就是将企业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处理成会计信息,之后再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这个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目前,会计发展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是会计面临的一大困境(宋荣兴、张雪雁,2018)[1]。经济全球化升级是全球经济秩序重组的必然趋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卢黎歌、隋牧蓉,2019)[2]。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且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作为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平台,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不断探索与完善教学体系,率先形成完善的国际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的导向,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会直接影响所培养会计人才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关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目标的表述过于宏观,没能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变化。因此,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目标的设定应当紧贴时代,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培养单位积极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开设与大数据相关的创新课程

“大智移云”带来的冲击使得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在财务分析与决策中灵活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能力,具体来说要具备数据爬取能力、文本挖掘能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还没有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致使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模式中应该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让学生学习相关软件,以培养学生的数据获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强化国际化教育力度

对于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界定虽没有统一标准,但一般来讲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运用专业外语沟通的能力,熟悉国际国内会计准则和相关国际法律法规的能力,具有国际和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路一凡等,2017)[3]。但是,目前国内的会计国际化教育水平与上述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强化外语学习并加大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课程比重。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虽然鼓励采用案例教学,且相较于本科教学MPAcc教学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小组讨论,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案例教学仅停留于形式,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和思考较少,其互动交流与批判性分析也不多,因而整体效果不太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MPAcc教学应该多采用问题导向、及时反馈等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应试”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宋荣兴,张雪雁.“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如何应对发展困境[J].财会研究,2018(12):27-31.

[2]卢黎歌,隋牧蓉.经济全球化的升级与应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8.

[3]路一凡,王轶英,刘志杰.国际化背景下会计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7(7):111-113.

作者:刘儒昞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