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审计文化的育人功能融入学生德育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审计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发展具有同步性的文化种类之一,隶属于职业文化,蕴含着“敬业奉献、担当干净、严谨务实、公正廉洁”等精神元素,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政治导向功能、凝集聚合功能与引领修正功能。文章积极探索审计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课程育人协同、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实践育人协同、网络育人协同相融合的教育途径,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探求自身安身立命之责,自觉建立人生轨迹之范,对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计文化;育人功能;德育教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以及推动发展的作用。”2018年5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创造的与审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审计精神也被称作精神世界,是深深烙在每一个人心里和精神中的文化积淀,具体包含了价值观、思想意识、从业道德、思维情感、文化认知等方面。其具体体现在独立、责任、追求能力和修养、真实、公开、忠诚、奉献、谨慎、清廉等[2]。因此,挖掘审计文化的德育育人功能,探索审计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文化的育人功能
审计文化作为一部独特的审计历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体现出新时代所具有的公共责任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内容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具有厚重的德育教育价值,但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应用中却是极少涉及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要积极探求审计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探求自身安身立命之责,自觉建立人生轨迹之范。
(一)政治导向功能
审计文化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社会稳定而实施的一种经济监督性质的社会活动,自周朝作为财政司法的附属机构而存在,历经三千多年的沉淀发展,凝结成了以弘扬公平正义、诚实奉献、依法治国等精神为核心的审计精神。青年处在“拔节抽穗”的成长关键期,面对物欲横流、功力浮躁的大千世界,他们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影响。将审计文化中所倡导的原则、标准和规则等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对明晰大学生日常生活边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自强自律精神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树立坚守底线、不破红线的思维,逐渐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二)凝集聚合功能
审计从业人员要完成审计使命需要广大审计人员凝神聚力、团结协作和共同奋斗,而形成这种凝聚力量的源泉就是审计文化[3]。将审计人员的这一职业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情感引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大学生在审计文化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审计从业人员所具有的谦虚严谨、依法依规、团结协作、担当有为的职业精神,通过审计文化的浸润教育,使大学生将这种精神潜移默化为日后自身从业的价值准绳和行为规范,自我成长为具有担当协作意识的公民。另一方面,审计文化作为普遍被认同的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文化,在大学生的集体生活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每一个公民追求的社会价值文化,在学生所在班团群体中,只要有利益、有分歧,必然需要无形的价值文化来统一思想,而体现公平、正义的审计文化恰恰是这一思想统一的武器,通过审计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凝聚共识、维护正义,使大学生个体自觉服从集体,促进团结协作。
(三)引领修正功能
在审计文化中,审计价值观是审计从业人员的思想灵魂和行动指南,表现为审计从业人员的价值追求,本质上是以服务为目的的一种监督手段。对审计价值观的理解,前审计署审讯长刘家义在2011年审计署党组中心第三季度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4],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高度契合,目标统一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将审计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审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使学校以审计文化为载体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事半功倍。学者韩延明认为,价值认同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强弱,大学生“三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在审计文化公平、正义、奉献等价值观的引领认同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重心、廉政风险防控、审计质量标准等都在改变,而审计文化的修正功能引领审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审计文化的修正这一特质,在大学生性格养成中也可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深入分析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德育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将德育教育制度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自律规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良好品格。同时,发挥审计从业人员榜样引导作用,树立典型标杆,引导大学生学习他们敬业诚信、公正无私的精神,不断滋养自我道德情操,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百年大计。新时代,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决定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一笔。学校作为文化教育传播和传承的阵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发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将审计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缺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生层面
德育教育的主体性不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感弱化,责任感降低。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活动,必须建构在人的基础上,即通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一个体价值的实现来体现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5]。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大学生存在目标茫然,理想信念缺失,沉迷网络游戏,失去学习兴趣,甚至突破底线红线,出现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作为实施德育教育主体的学校在教育环节、教育规划、教育形式上存在缺位和不足。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作为被教育的主体,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降低,最终会导致这类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发生改变,社会公德逐渐弱化,形成淡漠规则、精致利己、注重享乐的思想意识,与国家所倡导的价值体系背道而驰。
(二)文化传承层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不足,导致大学生价值理念迷失。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风雨,孕育出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但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难免出现交锋与论战。一方面,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潮鼓吹自身的先进性,贬低甚至抹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体系中,专业课占据了主体地位,并且以理工科为重。同时,不同学科的人文素养培养层次差别较大,除了文史类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阅读思政、文史、哲学类书籍,基本上无法实现积极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景。处在自身认知能力和意识形态塑造期的青年大学生,面对东西方文化的角逐与交锋,容易陷入心理上的恐慌,选择上的迷茫,认同上的疑惑,更有甚者会出现文化自卑的情绪,导致价值理念迷失,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观念缺失。长期来看,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信仰。
(三)高校教育层面
德育教育与时俱进不足,导致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差强人意。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把握“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内容的知其“固然”,更知其“所以然”。但是,面临飞速变换的时代发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因循守旧现象依然突出,与时俱进性明显不足。一方面,专任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德育教育形势的要求,导致德育教育以落实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环节为主,影响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结合网络发展,灵活有效教育方式运用不足,对德育教师主体客体化,学生客体主体化定位把握不到位,教育思维依然固定在理论灌输的教育上,与学生日常生活、教育实践脱节,教育吸引力差,教育效果弱化。另外,德育教育空间延伸拓展不足。教育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塑造成未来能在职业生涯中具有高素质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但是,在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是以完成政治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是以取得考分为导向,实用主义贯穿德育教育始终,导致大学生德育教育与成才教育联动不足,教育的延伸度降低。
三、审计文化育人功能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文化的本质归属就是育人[6]。审计文化不仅承载着审计从业人员在历史变迁中普遍崇尚和追求的价值观念,也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信念。结合审计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审计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现途径,不仅能拓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文化载体,还能在大学生价值观念、人格塑造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与课程育人协同,促进审计文化进课堂、进书本、进头脑
1.注重思政课程建设,将审计文化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突出引导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在学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党理论宣讲的主战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教材授课的基础上,找准审计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点,重新组织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内容,将审计文化中的诚实守信、奉献严谨等精神融入课堂体系,最终形成审计文化从进课堂到进书本再到进头脑的深化途径,使大学生从被动教育转为主动求知,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育人为核心,将审计文化的担当、独立、团结、协同等精神融入其他课程课堂教学中。非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本课程与审计文化融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有效落实“三全育人”上下足功夫,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上下功夫,将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与其他课程的隐性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无形的浸润熏陶中加强对审计文化的认同,思想意识上逐渐形成底线思维,并将其认定为自身行为规范的准则。
(二)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挥审计文化润物无声作用
审计文化与其他文化种类相比,是与中华民族发展具有同步的较少文化种类之一,在文化传承性与文化实践性上具有独特优势。将审计文化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打造审计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开展学术沙龙、审计实践、竞赛抢答、主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厘清思想底线,坚守行为准则,树立明确目标,增强担当情怀。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审计文化氛围,将校园场景文化与审计文化元素融合,让审计文化进宿舍、进餐厅、进网络,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多样文化的互动,将审计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自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审计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践行者。
(三)与实践育人协同,笃行审计文化的“知行合一”
实践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审计文化的形成是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千锤百炼、与时俱进、埋头苦干凝练出来的,体现的是信念的执着、职业的坚守。因此,审计文化具有明显的实践特征。要充分挖掘审计文化的实践教育性,将其融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审计文化中“以细为根、以实为本”的品质应用到自身学习生活中,树立“实、细、严”的标准,规范自身行为,面对学习一丝不苟,坚持脚踏实地,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进一步将审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四)与网络育人协同,实现审计文化育人的与时俱进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打上了深刻的网络烙印。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有边缘化和“博物馆化”的趋势。因此,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必须牢牢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审计文化要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就必须加强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一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接受规律和心理需求,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技术,以审计文化为主体,探索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路径,开发适应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文化心理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可以通过打造审计文化宣传的青年网红,通过线下参与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引领其活跃度,吸引学生,营造互融互动的学习氛围,发挥审计文化在网络阵地上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审计文化提升自身网络素养,自觉抵制不良网站信息的思想侵扰和腐蚀,加强网络自律,同时发挥审计文化中的监督作用,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自律行为。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最有生命力的内容,文化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是文化的推力。审计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种类之一,其敬业奉献、担当干净、严谨务实、公正廉洁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融相通。审计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将自身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目标实现相统一,使其自觉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不仅使文化载体教育功能得以彰显,更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的具体体现。
作者:张成凤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