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工作中财政财务审计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财政是国家把集中的公民收入用于社会公共事业,是按照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公平分配社会资源。财政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也是保护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文中从财政的特征着手,明确财政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的意义,最后对财政审计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财政;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应用
1.财政的内在特征
财政,也被称为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活动,是国家权力机构对公共资源的调控和管理,在市场经济时代下的财政具有三个内在特征。公共属性是指财政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共事项,收益对象是社会群众,财政的实施方和监督方都是国家政府机关,这也是财政最核心的特征,有时政府也会利用财政的公共属性来进行宏观调控。非营利性是指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最终使用在社会公共事项建设工作上,财政的目的是为群众提供社会福利,财政同时也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这与其他性质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截然不同,非营利性也是财政区别与其他性质收入的最明显的属性。在公共财政收入收取、集中、发放、使用、审计从无至有的完整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国家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干预,政府部门出于财政管理的需要,必然要强制要求下属机关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法律制度对财政收支进行规范使用。
2.财政财务审计的意义
根据上文介绍的财政特征,政府为了对公共财政进行监督和审查,安排了设置了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外部审计,可以看出审计机关作为代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有力武器,严厉打击违法和不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防御国家经济体系运行安全受到威胁,预防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员利用公共财政中的管理漏洞,目前国家已经强调扩大公共财政审计的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审计的深度,力求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在国家机关系统全方位覆盖。
2.1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
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近些年审计工作的也出现了新情况:审计对象形态多变、审计数据日趋增加,审计关系错综复杂,原有局限于单一时点业务数据的工作程序已经无法达成满足当下的审计需求。财政审计工作也审时度势的把审计对象扩展到财政专项资金的全过程从收取、集中、发放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审计数据扩展至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批复、执行和决算,监督和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具有经济性和有效性,与上级的规范要求之间是否有出入,这种外部审计监督体系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
2.2绩效考核评价
在财政审计中,借用企业管理中追求营业利润的模式,把成本绩效理念引进政府公共财政审计目标,向财政投入要产出,向财政产出要效果,对部门财政支出的运作结果做量化考核和评价,与预期效果有多少偏离。在审计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监督,针对审计对象不同的业务属性,因地制宜的从传统审计方法和现代审计方法中选择一个或综合多个审计方法,设定恰当的审计方案,在审计中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纠偏措施,旨在追求更低的行政成本和更高的财政产出效率,能提高基层公共财政的运行活力,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真实性,提高国家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3.1明确全口径审计范围
自“十八大”之后,财政财务审计的范围得到扩张。实施全口径审计是全方位立体的对财政审计工作进行拉网式覆盖,既纵向拉伸,又横向扩展。纵向上看是除了对原有的一级单位进行审计外,还要对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甚至是接受上级补助的单位也要进行财政审计监督。横向上看是财政审计的监督范围得到了扩展,除普通财政资金外,也要对国有企业、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贷款项目、社会保险基金项目、其他专项财政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3.2在财政财务审计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公共财政审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审计电子数据的处理更多的处在查询、收集、比对、转换的初级处理阶段,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却是不可限量,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审计平台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审计安全领域上会做更深入的应用型研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审计平台,对收集来的各类审计数据进行批量导入,后台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转换成审计人员可自由使用的审计数据,审计人员就可按照审计方案从审计平台中筛选、计算、判断审计证据。由此审计人员提供信息化审计平台的合理运用,能获取更有质量的审计证据,能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能对财政资金的运作情况做深入分析,还能提高公共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
3.3绩效审计法的应用
绩效审计法是审计部门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行效果从成本绩效的角度进行监督服务评价的方法,是我国审计部门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采用绩效法开展审计工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审计目的、开展审计过程、出具审计结论,其中最值得强调的是审计的评价作用。
3.3.1绩效审计的准备工作
明确审计目的,首先要观察被审计部门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特征,观察在被审计部门内部是否受国家政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再与公共财政的规模、使用方向、审批流程等相结合,这个过程是观察审计财政是否受到环境的干预;再监督核心指标,财政实际投入与计划投入比例、财政项目的实际投入与实际产出比例、被审计部门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的比例、财政项目的计划投入和计划产出比例,通过核心指标的计算来判断被审计部门的财政绩效,并把审计结论报告给上级单位;最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绩效是否达到原计划目标,是否偏离上级目标,是否有财政浪费的现象,财政使用情况是否充分和规范,财政资金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公开,总之是根据审计服务时发现的工作漏洞和问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审计计划阶段是需要审计人员根据经验自行制定公共财政审计的时间进度计划;审计准备阶段是要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出具审计通知书,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必须要尽可能的详尽和切合实际,比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项目目标、绩效评价的经济指标、绩效评价的效率指标等。
3.3.2绩效审计的开展阶段
在开展实质性审计工作阶段,对审计证据进展收集和分析,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证据的收集阶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各样的有效可信的证据,比如审计人员使用观察法、盘点法,通过对被审单位的观察直接取得的实物证据,像是视频、照片、库存样本等这种真实度比较高的证据;审计人员在被审单位内部运用观察法取得的客观性较高的文件证据,像是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审批流程、账表、凭证、合同、电子邮件、会议记录、往来报告等,对这类证据就是要采用审阅法,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文件材料,发现业务中的蛛丝马迹;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问询的方式,对被审单位内部负责人和主管人员或第三方单位人员或权威专家处就调查提纲中的问题进行口头访问或书面调查,并把结果记录为询证证据,当然使用函询法从外部第三方获得的证据更值得信赖,在需要询问的人员数量很多时,审计人员可以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设置明确的问答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为了使审计证据达到可以做出合理判断的标准,审计人员会对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和询证证据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深加工,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抽样统计、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等,使审计人员获得的审计证据更可信,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问题的证据要引起审计人员足够的重视并顺藤摸瓜追踪排查。
3.3.3出具绩效审计报告
现在审计人员已经获取了足够的分析性审计证据,可以对被审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这种绩效评价既包括量化的绩效数字,也包括实现绩效的行政工作质量;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是从复杂的审计过程提炼出绩效审计结论和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文中以财务工作中的财政财务审计为背景,分析了公共财政的特征和属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财政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服务和评价的意义,最后从财政财务审计的应用方面,明确了审计范围,介绍了信息技术公共财政审计的应用现状,详细描述了绩效审计法的应用步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提高和改善之处,希望审计人员能把更多的审计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再以实践经验改善理论,使我国的公共财政审计应用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汤孟飞,李炜.ABC管理法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2012(9)
[2]韩明黎.西宁市公共财政审计的优化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6
[3]唐云.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作者:史树璟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