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企业应尽快转型升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二者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及基础,并探讨了相互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已发生转型。国家经济的转型带动着企业的转型,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独立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目标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策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运用固定的方法和程序,遵循特定的准则,对企业一定时期内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等,以让政府相关部门、投资人、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经营业绩、获利能力等,为其作出决策提供依据。管理会计也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侧重服务于企业内部。其通过分析财务资料,并结合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各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机融合、汇总,最后形成报告,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2.1.1功能方面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围绕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开展工作,都是通过对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汇总加工,为企业领导作出决策提供帮助。两者都有控制与考核的职能:财务会计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要素的核算、监督,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进行解决;管理会计则是要有效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费用、成本费用,并进行考核评价等。

2.1.2核算对象的联系

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资金运动为主要核算对象,所以从核算的内容上看,二者有相同之处,比如都有关于成本内容的核算:财务会计通过成本的核算来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成果,管理会计则通过核算成本,用来拟定成本标准,进而控制和考评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计算出来的各种财务数据,为管理会计进行分析、评价和控制提供了依据;管理会计制定的各种数据标准则是财务会计在日常核算监督中努力的方向。

2.1.3信息来源方面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个分支,二者的信息来源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都通过同一个会计信息系统获取资料,即财务会计对固定程序、软件系统中存储的账簿资料以及会计报表数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管理会计根据需要从某些侧面对财务资料作进一步的延伸。

2.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2.2.1服务对象与时间范畴方面的区别

财务会计主要职能是记账、算账、报账,重点在于计量、记录、报告已有的经济事实。现代管理会计扩展了财务会计的单纯核算职能,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以外的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报告,使其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与绩效管理等。

2.2.2原则与标准方面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原则与标准就是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会计制度,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方法,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强。管理会计属于企业内部活动,不受上述法律法规等的约束,主要以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方法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财务报告形式。

2.2.3对人员素质要求方面的区别

财务会计因其专业性较强,所以要求业务人员知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能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凭证、计入账务系统,形成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等。管理会计要求业务人员不仅有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有统计、数学等跨专业学科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对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归纳、汇总提炼。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

3.1信息熵的概念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来描述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的大小。对于任意一个随机变量,它的信息熵定义如下:表示的是一个系统整体的不确定度,这个系统可以代表一个企业管理层在某个问题上决策方向的可能性。表示系统的各个单元所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的可能性。系统整体上不确定性的大小是由系统内每个单元在这个问题上(比如某个问题的决策)上贡献的全部不确定性累加成的。如果每个单元都携带了大量的信息,即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则会导致系统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而大量不确定的信息,虽然提供给决策者很多参考信息,但同时大量冗余的信息也会干扰其正确的决策。而相较确定的信息则会减小信息的冗余度,减轻决策的负担。系统的不确定性降低,确定性就相对提高,从而便于决策。

3.2将信息熵嵌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解释

信息熵是用来描述系统不确定性的,而且不确定度越高越不利于决策。对于企业来说,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内各个部门和单元产生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信息源和支撑。由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分析的是已有经济事项,而管理会计则是预见未来的价值。因此,两者若互相独立,财务会计只会产生跟过去相关的信息,管理会计则纯粹作出决策。两种互相独立的信息会带来大量的信息冗余,甚至信息间的互相冲突,导致决策的不确定性过高,影响决策的效果。而如果两者相互融合,由于管理会计的管理信息有一部分需要根据财务会计的统计结果得出,因此就大大降低了管理会计决策的不确定性。例如,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未融合之前,两者对某个项目是否要投资的可能性都是0.5,则整个项目是否要投资的不确定度为:H1=-((1/2)×log(1/2)+(1/2)×log(1/2))=0.3融合之后,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专业信息,更加确定要进行投资,则投资的概率是1,假设原先财务会计投资的概率不变仍为0.5,则整个项目是否要投资的不确定度变为:H2=-((1/2)×log(1/2)+(1)×log(1))=0.15决策的不确定度降低了一半,可见信息的流通和互补对于决策的重要意义,因此从数学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

3.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质上的统一性

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两者在本质上有着统一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其目标是追求价值最大化。投资者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两种方式——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应共同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也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4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对策

4.1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体系

为使单位的会计业务更适合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内部、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要,单位应该构建一个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体系。在体系的构建上,首先,要求单位负责人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妥善安排处理人事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为单位塑造良性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外界条件能使会计人员更迅速地收集相关经济信息,使会计信息得到有效整合。其次,单位应不断补充完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操作体系,使相关数据在体系内互为补充,确保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实现高效融合。最后,实施资源整合,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原来属于独立的部门,各司其职。在融合背景下,可以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而不是简单地相加,从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进行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安排,促进融合。

4.2财会人员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树立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不拘泥于财务会计传统地报账、算账、记账工作,应加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充实管理方面的技能。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所处的环境都在迫使企业探求更为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应成为衔接公司战略、运营与绩效的桥梁纽带。财务转型最核心的部分是财务人员的转型,财务人员应该意识到,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过程管理与控制才是最产生价值的领域。

4.3加强信息化管理

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二者的整合不仅变得快捷,也成为一种必然。在财务会计领域,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资料,特别是财务软件的功能得到了强化,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数据嵌入财务软件内,通过信息技术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进行连接与共享,不仅促进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企业信息处理费用的减少,还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5结语

在新的时代经济背景下,为保障企业适应形势的发展,加速前进的步伐,企业应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稳定、良好、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8(9).

[2]杨艳林.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财会学习,2018(4).

[3]郭婧嘉,钟诚元.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学习,2018(7).

作者:杨雪梅 单位: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