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口才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口才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的改革

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阅读全文

法学教学中的模拟式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司法部《法学教育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法律人才不仅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法律监督部门所必须,而且日益成为社会急需的通用人才,成为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主干人才。高校法学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争取大学教育的每一步都围绕着素质培养的目标进行。   一、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方法的利弊分析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知识与法律技能的联系一直是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急于解决的难题,也是法学专业教学的目的。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单向性和封闭性的满堂灌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也有弊。   法学作为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而全,能为学生全面的掌握法学知识打下了基础。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呈现的弊端也是我国法学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处于主体性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和机械记忆的状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不好。其次,法学同样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法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法科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却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高校法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多的改革。   受到普通法系案例教学法的影响,我国教师将案例教学融入到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中,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法”并不理解,在教学中把案例教学变成了简单的“举例法”,实质上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听,实现的仍然是解释法律理论和原理的目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得到培养。   为了解决教学与实践的矛盾,现在很多学校的法科专业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模拟审判,即由教师提供刑事、民事或者行政案例,交由学生在专设的模拟法庭实验室中审理。通过模拟审判,使学生对诉讼中的审理程序有了很深的理解。   但在模拟审判中,有些是学生自己思考和写文书,而大部分是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直接将案例书上的审判过程包括文书全部复印下来,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上读,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所以在实际中很多的模拟审判实验就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即使很好的开了这些实验课,也只是达到了学生对相关程序法的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仍然无法实现。   虽然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仍然单一,教学与考试相结合,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记忆,实践能力还是需要进入社会的长时间的培养。   二、社会需求与现实教学的冲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法律人才炙手可热。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法律活动的增加也刺激了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当然对法律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对于法学本科学生而言,要想很好就业,也必须达到走出校门很快就能独立处理一些法律事务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法律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国每年有几万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是现今法学专业成了就业最不理想的专业之一,“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法科毕业生的强大压力。   法律人才的现实需求的缺口和大量法科学生难就业现象的发差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学专业的教育现状的不科学,大学四年,老师很努力的传授,学生也很努力的学习,可这些只是纯理论的学习,再加上实训课流于形式,所有的知识没有在学习中探索和应用,所以在学生毕业时,很多的知识没有灵活掌握,如果课程开设也不合理的话,学生掌握的有限的理论知识也是不成体系的,这样就使得法科毕业生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社会和实践锻炼。法学本科毕业生一般分布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的法务部门,不管具体工作如何,都在承担者法律工作者的任务。所以法律职业要求就职者不仅要熟悉法律,能应用法律,还需要有敏捷严密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再加上社会的高速发展,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就更需要我国的法律职业人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将法律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法学本科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法学职业技能的培训,不然会导致高校培养的法律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法学教育的一种失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建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以此尽量缩小学校知识教育和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差距,使法学理论教学和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   三、案例模拟式教学模式及其优点   在改革法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各种方法中,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即在课堂演讲式教学之外又安排适当学时的实训课),还是采用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的方式,是很多高校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前一种方式弊端很多,后一种少有人尝试,但这种方法更能解决教育与产出相矛盾的难题。案例模拟式就是实现实践教学的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模拟式教学是将具体的案例讨论与角色模拟相结合,理论知识贯穿到案例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自己学习和思考,老师指导,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模拟中不断的提高。#p#分页标题#e#   案例模拟式主要通过以下阶段完成:   首先,课程教学之初的教学模式的讲解、学习方法的引导和任务的布置。案例模拟式在不同的部门法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章节和知识,方法也可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变换方式,使学生不至于形成倦怠情绪,在好奇心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其次,是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概括提示和核心问题的讲解。在此环节,老师的讲授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找出制度设置的目的,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力等深层的理论知识。最后老师应以提问式指引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的难点。   再次,是具体案例的情景模拟,这是对知识理解的检验环节,也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阶段。案例模拟式教学很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无论是真实的案例还是虚拟的案例,均可以作为模拟教学的手段,老师对于真实的案例应进行一定的修改,使课堂内容能够融入案例中,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到案例背后是否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让学生自己思考对现有制度的利弊和完善的看法。   在案例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辩论式方法,通过提问———分析———辩论的过程,有机的联系了各教学环节。老师在此环节中不仅是老师,更应扮演引导者和辩护士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辩论式,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在案例模拟中,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口才也得到了很强的锻炼。接着在具体案例模拟后,教师要对学生模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案件的争议的核心问题,针对不同的难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学生自己学结阶段,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写出学习笔记,这也是模拟式教学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整理和思考,通过总结报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性和系统性,通过这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根深蒂固,同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以训练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水平。案例模拟式教学贯穿的理念是在法学教育中切实实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案例的具体分析和处理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所以,案例模拟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比的优点。   案例模拟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的一层不变的满堂灌,学生必然失去专业兴趣,即使学生很用功,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专业兴趣对法学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职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好的方法胜过好的老师。法学教育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直接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案例模拟式将案例与角色模拟,指导与实践结合,是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   通过整个案例的具体模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职业情操,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在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形成创新型专业思维能力。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学生必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案例模拟式教学需要具备的条件   案例模拟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法律人才,所以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在课外针对授课内容去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就案例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其次,案例模拟式主要适用于应用法各课程,理论法学适用的范围较窄。在实施中必须要采用小班上课,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角色,这样能确保课堂效果和管理的需要。   再次,教师要认真选择案例,平时注重理论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学术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的总结报告和学习笔记要认真批阅,避免案例模拟式流于形式。   最后,课程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多方位的考核制度,以此来检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

阅读全文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反思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包括物流软件模拟实训;以工作任务为引导,设计基于行业的物流实训;设计教学情景模拟物流过程;参观企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关键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

21世纪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腾飞,大量的物流企业需要一线的专业人才。然而对于物流的学习,中职院校首先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实践操作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就对学生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的工作。很多中职院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同样也认识到物流专业对实操性的需求,通过创造多样的实训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然而,配套的设备建成之后,与之相适应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1]。

一、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现阶段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实训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按科目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同时,在课程中间实训。如南京的职业学校,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第二学期开设“仓储实务”课程,就是在“仓储实务”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物流实训仓储操作;第三学期开设“运输实务”理论课就同时开运输实训课,这种实训虽为具体的专业课服务,但实训局限于单一任务,没有形成连贯性,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匹配[2]。第二,综合物流实训,随着近年来江苏开设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也就是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开设物流综合实训,期望通过本次实训提高学生学测水平同时让物流教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通过学测或考试专门开设实训,这种实训的教学,重视理论和实训考试而忽略了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情况下学校会设计三个工作项目:入库、出库、运输,这种实训是对这三个单项的技能进行反复的训练,缺乏项目之间的衔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注重单个的环节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还有一种就是模拟技能大赛项目的综合实训,技能大赛项目是团队合作,能够部分把仓储中的入库、出库、移库、返库和运输、电子标签和条码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初步开始实训的学生帮助较大,如何在职业学校完成企业需求的教学任务,这给教师的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在实训教学中摸索总结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大家研究[3]。

二、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实训手段应当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实训设备,找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综合运用。

阅读全文

协同育人下高职物流人才需求调研

摘要:该文在深入调研南京部分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岗位综合素养的要求,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新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调研;职业素养

1 物流岗位分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升级致使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上升。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高级管理者,如企业的物流总监、高级物流经理等。物流高级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行业技能、行政管理经验。第二,中层管理者,如物流调度部门经理、仓储部门经理、配送主管等。物流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第三,基础岗位操作员,如仓储部门的仓库管理员、配送站的货物分拣员、运输部门的货运调度员等。物流基础岗位操作员需要掌握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如拣货、装卸搬运、出入库等方面的技能。企业一般对基础岗位操作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高职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可上岗。

2 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岗位综合素养的要求

岗位综合素养要求是指企业对员工岗位技能和个人素养的基本要求。物流岗位综合素养包括物流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个人品质等。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其职业素养既要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共同要求,也要符合受到物流行业发展、技术变革、社会发展、物流制度革新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要求[1]。

2.1 对物流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阅读全文

教改发展下的人才培养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教育教改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站在教改的前沿,在确立物流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定位的同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胜任物流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中等物流人才出发,下功夫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竞争上岗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融汇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一、围绕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   学校站在教改的前沿,积极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动态的专业调研论证,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到中海物流公司、广州南沙丰田汽配仓储物流公司等企业调研,主要了解职业岗位对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中等物流人才的需求,构建更优化的课程体系:   1、以“一条主线,两方结合,三个体系,四大模块”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与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与核心技能、专业技能操作实践和文化素质等特色课程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1)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实际就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2)两方结合:即以校企两方结合的方式搭建技能训练平台;   (3)三个体系:即建立理论、素质、技能三个体系;   (4)四大模块:即以职业思想道德模块、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和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等四大教学模块完成学生的能力整合,每个模块又划分为理论与实训两种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出发建立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彻底突破传统的“三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从“刚性”转变为“柔性”,按“零距离”的就业教育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中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从事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通过对广东中等物流人才需求状况与中等物流人才岗位结构的调研分析归纳出完成物流岗位职责所要求的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和物流专项职业能力,并按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物流专项能力进行分解和排列,设立相对应的课程,如:仓储与配送能力就相对应地设立《仓储作业实务》、《仓储管理》与《配送作业实务》等课程;物流业务推销与物流市场扩展能力就相对应地设立了《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推销技巧》等课程。   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物流紧缺人才□/文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陈潮珠化,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删除过时的或抽象的理论说教,增加实用性操作性的实务内容。由于物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有些教材知识明显滞后。为此,我校加强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编写体现新颖、实用教学内容的教材。编写了《行业概论》、《信息收集与分析》、《财经应用数学》、《学生礼仪》、《推销员职业技能训练》、《花卉营销》、《汽车营销》、《服装营销》、《化妆品营销》《物流常用英语术语》等校内使用教材。   二、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特点改革课程设置及调整教学内容,增强物流专业意识培养根据目前学生特点总结了以往教学计划中文化基础课量大、偏深、偏难,思想品德课与职业养成教育联系不密切,职业技能课程滞后等问题,在如下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1、降低文化课的难度,开设面向物流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为此,我们尝试了适当降低文化课的难度,开设面向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做法。如难度较大的《英语》课改为《物流常用英语术语》,《数学》课改为《财经应用数学》,《语文》课改上《应用写作》和《演讲与口才》。   2、开发与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相联系的思想品德课。   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校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开设《职业人生》、《职业与法律》、《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等课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意识等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与中职职业教育相联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与本专业紧密联系的职业基础课程。近年共开设《财经专业概述》、《商品市场》、《行业概论》、《商品文化》等校本系列课程,意在让学生及早了解财经类专业的相关知识及信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专业意识及专业兴趣,为日后的专业学习与就业做准备。   三、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物流职业技能为依据全面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物流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现时的用人单位又要求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胜任物流岗位工作,因此,学校在不断推进实践性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视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学练三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1、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操作性课程及加大实训内容。近几年来,我校物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的要求,大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开展实验实训:   (1)充分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的电子商务、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仿真管理软件系统,采用从企业收集的实际案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分组完成案例实际过程的模拟。充分利用物流技术实训室的供应链一体化集成特性,让学生完成供应链全过程的单证、信息和实物流程操作。#p#分页标题#e#   (2)围绕物流专业的关键技能、物流业务流程、增设了《营销软件操作》、《物流软件操作》等课程。并在教学中加大实物示范、技能操作、实训实践的内容   (3)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操部分,邀请企业的一线运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校参与课程教学,为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担任。   (4)专业教师认真收集、编写案例,以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2、按接近“2:1”的比例,安排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   为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多方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去实习。校外实习安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业见习,轮流安排到物流实习基地见习,一批约十天;第二个阶段为中期的专业实习或社会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的寒暑期,约一个月;第三个阶段为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及第六学期。各个阶段的校外社会实践均有不同的任务要求,使学生在校三年,通过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检验所学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物流职业意识,提高了物流技能,增强了物流的本领,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思想。   通过实施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足够的时间和项目对学生进行物流的仿真训练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胜任岗位工作,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四、根据物流行业标准和专业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于物流专业属新兴专业,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五年来我校密切关注广东经济发展及珠三角支柱产业发展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注意调研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多次组织教师开展物流专业调研论证活动,先后走访了宝供物流企业、神州数码科捷物流公司、南方物流公司、丰田汽配仓储公司等物流企业。   了解了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物流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特别是通过组织学习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指导方案》,研讨了实施此方案的计划。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将物流专业定位为物流营销、仓储与配送两个方向。毕业生可在物流配送中心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捡取、流通加工等物流配送业务工作;可在企业中担任业务咨询、业务洽谈与揽货、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中职物流教学指导方案及我校物流专业方向,对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做了调整,如增加了《物流技术实务》、《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技术》、《商业业态知识》等课程。   总之,按照社会发展急需构建以培养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准绳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新课程,采用课程综合化,构建教学模块等方式,建立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竞争上岗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融汇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实行一体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

阅读全文

高职营销专业素质教育探讨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首要进行的是自信心的教育。营销工作主要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优秀的营销人员首先要推销的不是产品而是自己,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有良好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同时,自信心来自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胸有成竹地应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从礼仪着装、个人形象形体方面进行培训,让学生对自己的形象自信,能从容面对客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赢得机会。营销专业学生其次要培养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坚强的意志。

营销管理过程主要是满足客户需要,激发客户产生购买行为的一个过程,但是不是每个客户都能理解和接受营销人员的建议,在处理客户异议的过程中,需要营销人员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锲而不舍地努力。一遇到异议或者客户的不满就放弃的营销人员肯定不是优秀的营销人才。培养营销专业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面对拒绝不放弃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学生毕业后能坚持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保障。

营销专业学生第三个应该培养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情绪管理能力。营销管理遵循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不管客户对不对,营销人员都应该耐心地处理顾客的各种要求,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有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顾客的不合理的要求,在营销失败时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这是一个营销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心理素质之一。营销专业学生第四个应该培养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团队合作能力。营销管理是对顾客的需求管理,整个过程包括很多的环节,需要团队作战才能完成,因此营销人员应该有比较好的团队合作的素质。通过团队合作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很好地获得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沟通的能力,焦躁和疑虑的情绪减少了,学生心理更成熟,心态更稳定。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2.1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营销专业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可以通过公共必修的基础课程等理论课程来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通过演讲与口才这类的公共必修课,培养学生当众演讲的能力,克服怯场的心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练习如何展示自我才能,培养自信心,面对同学的批评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心态等。同时,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对个人职业心理素养的训练,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

阅读全文

动物营养学课程微课嵌入式教学改革

摘要:为提高动物营养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挥重要应用学科在畜牧生产中的实践意义,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温氏班为例,通过分析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微课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当中,以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技术和理论。

关键词:微课;动物营养学;嵌入式教学;温氏班

动物科学温氏班为华南农业大学特有专业。温氏班通过学校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旨在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建设成为畜牧行业的“黄埔班”。动物营养学是畜牧学科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范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深、广,研究目标远、难,任务十分艰巨。完成这一任务,不但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需要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融合。动物营养学至少与30多门自然科学,特别是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以及经济、政治、环境等社会学科有联系[1-2]。掌握或了解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内涵,推动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然而现有书本知识多为陈旧的传统营养学内容,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分子营养学正在快速发展,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互联网移动平台已在大学生中普及[3-4]。微课主要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和微习题等内容,时间一般为5~10min,具有“短、小、精、悍”的基本特征[5-7]。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视频资源,可支持个性化学习、移动式学习和自主化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8]。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正逐渐在大中院校开展,微课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但微课教学方式尚未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其研究仍较滞后[9-10]。采用微课在线学习与传统的面授学习相融合的嵌入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把快速发展的动物营养学通过微视频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技术和理论[11]。将微课融入动物营养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培养途径,符合温氏班特色的“校内课程学习+企业课程学习+公司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对华南农业大学打造全链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13]。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温氏班为例,通过分析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微课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当中,以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掌握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技术和理论。

1传统教学模式亟需转变的现状分析

1.1强化了本科教育基础地位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华南农业大学为响应中央政策,召开常委会议分别强调了对本科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本科教育多层次责任体系,建立本科教育优先投入机制,加大本科教育奖励力度,尤其提到为激发本科生课程兴趣和积极性,大力鼓励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荐教学方法改革,推广小班化教学,采用嵌入式教学,翻转课堂,实施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实施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广谱性奠定了基础[14]。

1.2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崛起

阅读全文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共3篇)

第一篇:通信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教材,该教材与专业课联系紧密,分为数据通信、通信协议、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数据通信网络五大部分。外语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先后顺序,选择相应的课文进行讲解。这些课文中不仅有学生在专业课上学过的知识,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比较前沿的新技术,所以课文讲解起来既能让学生有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的认同感,也有对更深入、更前沿的技术的新鲜感。对于一些在教材上没有而时下又很流行的内容,外语教师需要编写补充教材补充进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笔者在本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英文应用文写作、外文资料检索、专业期刊论文讲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词汇,也掌握了专业英语写作的技巧,提高了文献检索的能力,同时对本学科的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甚至对本学科的杰出学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启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以往以教师课堂翻译课文为主的教法。例如,笔者在近两年的专业外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专业英语阅读课与技能培养课相结合的方法。专业英语的阅读课采用精读和泛读配合的授课方法。教师选择每个单元中最有技术代表性的文章作为精读课文,在精读课上由教师为学生解释专业词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句型,对文献做出专业、精准的翻译,带领学生处理课后习题。教师在处理课文的同时注意专业特点,加入对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英文内容的理解。泛读课与精读课配合进行,每次精读课后,教师选择与精读课内容相关的文献作为泛读内容,限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阅读,然后由教师用英语提出与课文相关的5-7个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这种课程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之前在精读课上所学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

专业英语技能培养课为学生们设计了关于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句型和文章结构特点、翻译标准及学习方法等的介绍内容,关于长句、被动句、否定句等特殊句式翻译方法的讲解内容,以及关于英文科技文章、广告、说明书、信函、通知、合同与协议等应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内容。技能培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在讲述英文应用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随堂写一则简单的通知或一封短信,并互相传阅,指出写作中的不足。这样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课堂教学可以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专业外语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无疑是提高专业外语教育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相对放松,而且由于没有上课时间的限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也远多于课堂教学。除了必修的内容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上有课堂教学资源以及一些英文短片和学习视频,可吸引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专业外语。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