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余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在思想观念、生活环境、价值取向等方面差异性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暴露了许多薄弱环节,因此有效的分析高职生思想现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便成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需求。
关键词:思想 心理 学习 生活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针对不容忽视的高职学生现状,我们对高职生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运用了抽样问卷法并辅之以访谈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9份,回收率98.6%,问卷有效率98.1%。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
1、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稳定、健康,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爱国热情高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高职学生应该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确立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的观点的调查中,82、3%的同学表示赞同,基本赞同和不赞同的分别占12.3%和2.6%;调查中有11.5%的同学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完全熟悉,而比较熟悉和有点熟悉的却占到41%和47.5%,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同学表示需要加强,但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求体现出多样性,一些新颖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被广大同学所喜好,喜欢演讲、辩论、看电教片与社会实践的分别占51.5%和29.3%,而喜好传统的专题报告、授课和主题班会的教育方式仅占到4.5%、4%和4.5%。调查表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方法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真正作到寓教于乐。
2、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取向存在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
本科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本科历史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一些教育者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法应该彻底抛弃。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文章结合历史学学科特点,提出大学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将传统和现代、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总结出大学历史教学的六种教学方法,以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本科历史;教学方法;探索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经历了一场全面性的教育改革,它使得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样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对于高等教育,《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纲要》的要求为高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时至今日,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通过教改和探索研究,已经推出了许多大胆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线上教学、手机终端教学以及混合模式教学等多种方式,但是纵观近十年来教学改革的情况,人们也发现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应,一些传统理论性课程仍然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因此,本文不揣浅陋,将尝试对本科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一些归纳探索,以期有益于提教学水平,提升传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讲述型教学法
讲述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历史课程而言“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生动的描述、系统的叙述、扼要的概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讲述型教学法,教育界褒贬不一,在人们热衷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时代,似乎这种教学方法最为老旧,很多人认为此种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应该禁止、抛弃。但是由于历史知识、体系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特点,历史事件或思想文化牵扯到的要素较多,要建构或复原起历史事件或事实本身、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潮流,教师又必须首先去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的发展特点,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和氛围去感知历史。所以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讲述法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通过讲述,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历史的具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对历史产生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此种教学法,也是学生习惯接受的方法,对于对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推理能力,落实三基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此种教学方法在今天依然不可抛弃。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目前基础教育中使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授课方法,其感染性、体验性强。在高等教育大学历史教学中,涉及重大纪念性历史事件以及考古学学科的教学中也较为适用,但运用和要求应该不同。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情景”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对于大学生而言,此种教学方法应以教学材料为基础,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是优化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方法关键是创设教学情境,余文森教授认为设置教学情境的类型有: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余教授所言的情景教学主要是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大学教学而言,创设一种虚拟的教学情境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他的情景设置法,都可以运用在大学课堂上,“历史情境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历史、学生与历史的桥梁”,所以我们可以将情景教学法设置在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历史纪念馆这些实景中,使学生体验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的情景,从而增强对历史的感知。
对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提出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内期刊文献的搜索,认为国内学者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关注,但就职业道德教育整个领域来看,涉及的研究成果较少。根据项目组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对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教育是警察道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开辟了广阔的语义空间,在社会问题冗繁杂糅与警察压力持续增强的语境下,意义非常重大[1]。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公安后备人才和培训在职民警的双重任务,对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预备警官,提高受训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2]。笔者2022年2月24日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题名“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论文35篇。时间分布情况见表1(P1表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数;P2表示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数;R表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数与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数百分比),数据不一定完全精准,但具有参考意义。从国内期刊文献的搜索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关注,但就职业道德教育整个领域来看,涉及的研究成果较少。
二、对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根据笔者“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心态调整策略研究”项目组的前期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在此对新时期公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做如下思考。
(一)发挥学管干部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论文
一、发挥思想先导作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一)端正思想,扶正“三观”
大学生要在高校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奋斗。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利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督促学生正常上课以及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利用自身所长,对学生的专业前景进行科学分析,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树立愿景目标,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二)勇敢创新,大兴“五学”
要有勇敢创新的教育思想,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坚持“五种学习”的健康学习理念。一是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认清学习是所有事情的基础,是前进的动力,树立起学生理应“以学为本”的理念,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意识。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时时处处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取得长足发展的空间。三是树立“全过程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做到“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不间断学习,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四是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把个人学习上升为群体的学习,通过参加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学习与交流活动,形成以多信息、多专业、多技能的资源共享学习模式,使个人知识储备变为整体的知识资本。五是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中提出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创出新成果。
二、发挥制度管理作用,拓宽学习活动载体
针对高校专业课时宽松,课外事务较多,学生容易产生自我管理松懈、纪律观念淡薄的现象,辅导员应及时到位、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要善于掌控制度,灵活运用,宽严适中,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学生明白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
高校体育教育健康课程改革
摘要: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导致实习生满足不了基础教育需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深层次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近年来,淮阳一高以其突出的课程改革业绩和影响,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本文以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从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找出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1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概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的,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才能有效整体推进
1.只有主要领导才能从人员、物质、经费、课题、考核等方面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书记、校长的执著追求,所以院校的党政主要领导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持之以恒,其他人无法越俎代庖。
2.只有主要领导才能赋予校园特色文化以人格魅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校长既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首席管理者,也是引领者、示范者。毋庸置疑,校长就是校园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校长文化暠尤如一面旗帜引领校园文化前进的方向,并形成巨大的凝聚和激励力量,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遗憾的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可以借鉴目前普通高校成功的某些具体事例,如网络迅速走红的华中科技大学根叔和武汉大学的晓红哥等。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软硬兼施中寻求亮点
“硬件很硬、软件不软暠,这是我们用来形容一所优秀高职院校形象的表述。事实上,我们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暠。“硬件不硬暠不是指我们的一些基本教学设施如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实训基地如何差,而是这些硬件有待优化,需要增添文化品位。“软件太软暠则是对准我们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风、学风、校风问题。
1.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品牌,以实现硬件更硬:具体说来,高职院校的大门、教学楼、办公落、宿舍、实验实训场所、路、草坪、雕塑、广场、路灯等等既要按实用、“艺术暠的标准来设计,又要突出学校和职业特色,力求做到花园里有温馨提示的绿色文化,校园中有形式多样的墙壁文化,道路旁有内容丰富的板报文化、标牌文化等,努力达到满目皆文化。这些不需要太多的经费投入,但需要心灵去营造。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如水利、铁路、工业和军工等行业背景的院校,更应该突出行业特色,倾力打造让人印象深刻的水文化、铁路文化、军工文化、工业文化。
2.建立高职院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以求得软件不软:(1)做到“四有暠,即校训、校歌、校徽、校标;(2)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设计;(3)做好“抢宝暠运动,开展对学校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科研的挖掘和整理,充分将传、帮、带作用发挥到极致;(4)注重学校信息对外公开,建立良好的媒体宣传沟通机制,加大学校对外形象的知晓度、关注度和信誉度;(5)强化“三节日暠,把开学典礼日、毕业典礼日、校庆纪念日办成全体师生最关注、最期盼、最有影响力的节日。
高校校园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力的有效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服务和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途径。
(1)学习理念的更新。
校园网络文化更新了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加速了知识的“裂变”,大学生抱着质疑、批判的精神去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集成了校内各种优秀资源,校园BBS论坛、人人网、博客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在讨论交流中体会浓郁的学术气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班级授课为主,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模式化”人才,即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形式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和主观喜好出发,注重学生的志趣培养。通过网上获取信息及网络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渠道,大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资源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之余,丰富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关于选择你最喜欢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大学生选择师生论著(人物专访、成果推介、科创心得),有66.2%的大学生选择影视作品(视频新闻、校园DV),有59.2%的学生选择文艺原创(小说、随笔、摄影),有52%的学生选择高教集萃(大学讲坛、名家新论、高教研究),选择动态信息(新闻消息、通知公告)的占64.8%。可见,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选择是丰富多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颠覆了高校传统学习理念。
(2)学习途径的变革。
传统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纸介书本,而在当今社会,网络则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首先,丰富、详实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学习资料查询提供方便快捷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下载文献、报告、考试真题的形式,直接、快速地获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关于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选择上,有65.8%的大学生选择校园网上的网络文献资料,有25.8%的人选择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6.8%的大学生会自己积累书面资料,1.6%的学生由他人提供资料。这足以说明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资料的查询帮助是巨大的,其所承载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及查找资料的便捷性,节省了大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网络博客的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发表学术言论,总结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博客已经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互通博客,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博客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时,有42.6%的大学生认为博客对提高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62.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促进个人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与思考;65.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共享学习资料和交流学习方法;认为博客能够记录收获,促进个人进步的占60.2%,还有14.6%的人选择其他意义。可见,网络博客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网上查询浏览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系统方便学生及时查询课程设置情况;考务系统的成绩查询功能,方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考试信息;图书馆的中国知网系统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有83.8%的大学生会自觉主动地登录考务系统查询成绩,经常登录考务教务系统的学生也高达67.8%。可见经常关注、浏览校园网络文化的服务系统已成为现时期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手段,这种学习途径的变革在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校园文化建设分析(4篇)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微信的应用分析
内容摘要:
微信在大学校园中已经基本普及,高校各个学院、社团目前或开通了各自的微信公共平台,或建立群聊。使用微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传统的校园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冲击,更是一种机遇。通过讨论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三种不同的应用方式,进而分析了使用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微信;校园文化建设
微信这一软件是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用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微信通过传递语音短消息、图片文字以及视频快速、便捷及消耗流量较少的优势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并成为了我国主流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而由于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鲜事物快速的群体,在大学校园中微信基本已经普及,高校各个学院、社团目前或开通了各自的微信公共平台,或建立群聊。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载体,这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对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