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人员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研人员管理

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摘要: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及激励意义进行阐述,从考核体系不完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作支撑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全面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意见》的出台,赋予了事业单位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但对分配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科研人员的薪酬分配达到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人公平;如何将精神物质激励相结合,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氛围;如何将激励与约束并重,形成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组织文化。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及激励意义

随着现代组织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受到管理者们的重视。通过组织内部人员的绩效管理目标以及激励导向带动组织的自我提升,推动组织的长远发展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接受。事业单位是由政府设立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满足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各种社会和公益服务,它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研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人力资源之一,其绩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如何构建相对科学、公平的绩效管理以及考核结果应用体系,用以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现行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激励方式单一。怎样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实践和激励体系中,既不能生搬公务员的职位考核,也不能硬套企业用业绩、创收指标等来衡量生产人员的做法,而要根据科研人员的特质和实际情况,科学设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创新驱动、科研人才驱动,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二、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体系不完善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困境与出路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正逐渐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升科研选题和申报的针对性、建立高效的学术监督体制、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面临着对科研管理认识不足、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科研管理保障工作亟待优化的困境。为实现大数据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有效作用,高职院校需转变对科研管理的认识、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管理保障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挑战日益增多,应用大数据技术革新科研管理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实现大数据技术与科研管理工作的结合,能够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提供明晰的科研方向,从而在高职院校中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良性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因此,研究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困境与出路,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科研选题和申报的针对性。科研选题和申报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科研选题和申报的管理工作中,往往会限定征集范围,并附带相应的内容指南,科研人员只能按照规定的方向和范围开展研究。在这种科研选题和申报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地区的科研团队由于信息不对称,会经常出现科研方向、内容重复的现象。不仅如此,这种管理模式的限制会使科研人员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因此也难以获得满意的科研成果。然而,大数据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选题和申报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热点,使科研人员的选题和申报工作更具实用性,从而实现团队科研价值有效提升。

2.有助于建立高效的学术监督体制。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并纷纷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科研监督体系。众所周知,论文是各类学术论文在发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大数据出现之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各院校论文效果始终不理想,抄袭、造假等情况时有发生。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利用知网、维普等工具提升自身学术论文水平,甚至将程序运用到科研选题和申报的前端环节,直接打消了部分科研人员学术不端的侥幸心理,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严格、完善的学术监督体系。

3.有助于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还能借助科研筛选、分析和整理功能直接获取所需资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也直接促进了科研人员科研效率的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在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还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了解地方、企业、行业及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科研人员基于现实需求开展科研工作,进而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阅读全文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论文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科研人员的管理问题

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执行者和生命源,科研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意识决定着学校科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中,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没有实际利益,功利化现象严重;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方法,没有系统的科研理论,找不到自身的科研方向;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单干蛮干现象严重,相互之间看作是竞争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校方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为科研人员搭建更多的展现科研能力的平台;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和科研方法的指导,激发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只有建立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凝聚科研人员的主干力量,才能提高本校的科研水平。

(二)科研成果的管理问题

办学层次的提高能够吸纳更多的高级人才,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从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产量。科研成果的准确统计及有效管理有助于掌握学校的科研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学校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助于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认识;没有制定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欠缺,不能全面有效地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对一些专利及知识产权没有相应制度进行保护;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对一些科研成果的申报要求不明确,奖励力度不够,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没有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

(三)科研管理人员的意识问题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上级管理单位及企业的协调者,其管理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着科研活动的成效。办学层次的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提出更高要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重,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及信息意识,在工作中缺少科学、有效、灵活的管理方法,对于学院的科学研究发展没有长远规划,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远的眼光去谋划发展,不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缺乏协调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等各种关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了解与传达各方面信息与动态。

阅读全文

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论文

一、医院科研管理的存在问题

在综合性医院中,医务人员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还肩负大量教学任务,并且许多医院目前的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经费不足引致科研实验条件差,开展科研课题存在困难,更缺乏高水平、高素质、负责人的科研技术人员。再加上,综合性医院科研投入不足,难以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科研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科研人员缺乏有效培养,导致医院的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二、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改革的有效建议

1.科研机制改革

本人是医院科教科的科研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我院科教科参照我国、省、市相关医疗政策及法律法规,再综合我院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医院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和成果申报等,逐步让科研管理制度制度化、系统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真正克服科研管理上存在的盲目性、被动性问题。此外,也要有效改革医院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全面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根本上提高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组织运行机制改革

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展科研人员创新个性,应有效改革科研人员的组织运行机制,可借助医院自身机构横向化和网络化来实现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即改革传统的垂直管理组织体制,尽可能减少组织中间层次,落实基层人员的决策权、信息处理权,自主进行横向协调,实现医院内部科研各部门间知识和信息的自由共享。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科研主题与市场沟通,又真正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双向交流和知识产业化。网络化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激活组织的僵化机制,通过立体连接和互动信息的沟通交流方式,将科研管理工作的平台连接到各科研人员,为她们提供更迅速、更便捷、更系统全面的科研信息,全面增强科研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医院更好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阅读全文

全贯通式高校科研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对科研经费“放管服”背景下,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强化科研预算管理、提高科研报销业财融合、提供线上科研财务一站式服务、加强线上科研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实现全贯通式科研财务管理模式,为科研人员松绑,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线上科研管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校逐步推进线上科研财务管理服务。新形势下,科研财务管理方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科研职能管理部门未实现管理协同机制、科研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有待提高、科研经费报销业财融合度有待提升、线上科研财务管理优化服务需提高、线上科研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加强等,通过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找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优化方案,提高科研财务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概念

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政府科技计划经费,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是用于资助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等;横向科研经费是非政府科技计划经费,资金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

2.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和不足

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快速,国家加强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扩大了高校科研领域自主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首先在科研经费预算方面,国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如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其次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独家或生产的仪器设备,按程序确定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对自主权试点单位有试验设备依赖低和实验材料消耗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等智力密集型项目,可以提高间接经费比例,间接经费的使用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简政放权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同时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随着高校科研资金增长迅速、经费来源多元化,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阅读全文

科研业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结合当今双一流大学的发展需求,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并借助校园网平台设计了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统计科研人员的论文、专利等科研业绩,大大简化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方便考核和表彰教师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科研业绩;MATLAB编程软件;信息管理系统

0引言

目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创新型科学研究队伍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某大学科研业绩管理工作为例,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设计了科研业绩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系统同时面向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开放,形成了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方便全面、准确、及时地统计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能够有效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的现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心。从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到2017年9月21日《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的,历经两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得到正式确认。《总体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的若干所大学及学科要迈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力争更多的大学及学科进入此行列,到21世纪中叶成就高等教育强国梦想。为了满足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建设需求,高校不仅要改善学生的培养机制,还要成立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努力提升科研实力,不间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管理层要推动优秀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加强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应包括教学成果、竞赛、专利、学术论文、获奖情况以及科研重大创新等,并通过数据形式呈现这一系列成果。面对大量数据,传统的人力核对方式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错,对科研人不公平。准确、快速地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进行统计并排名,对科研院的管理人员是很大的挑战。一个好的科研队伍不仅包含科学研究队伍,还包含优秀的科研行政管理队伍,两者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缺一不可。科研管理的工作内容繁杂且重复,缺乏新鲜感,容易使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倦怠,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因此,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使整个科研团队的工作有章可循,能够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从而提升团队的科研创新成果。

2科研业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阅读全文

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党的“”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由此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投入正处在平稳增长阶段。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体现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影响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国家各项科研经费财政投入的绩效目标能否实现。因此,科研单位有必要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促进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质量提升。本文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严谨、执行和结题环节存在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打通科研与财务系统瓶颈、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对策思路,并对其中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探析,为提升科研单位的经费使用效益、推动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项目;内部控制;预算管理;财务控制

一、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单位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单位发挥自身职能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科研单位取得各类发明、专利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单位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单位科技体制改革有重要推动作用。二是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过程体现了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科研经费管理的好与坏,往往通过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就可以窥见一斑。财务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辅相成,相互映射。高效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过程体现了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强化对单位整体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四是促进科研项目任务目标达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就是科研项目从申请预算,财务核算,预算调整,一直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控制的过程就是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目标达成的过程。

二、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环节不够严谨

(1)科研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参与编制预算程度不高,基本交由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助理或者其培养的学生、临时人员负责编制科研预算。导致科研项目预算整体质量不高,偏离科研过程实际,为预算执行埋下隐患。(2)预算编制依据不够科学。支出科目预算测算毫无事实依据。例如:劳务费测算依据多为按照人均标准,并且标准很低(多在800-3000元/月)。这完全不符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临时劳务人员的真实成本,并且没有考虑到为临时劳务人员付出的社会保险成本,导致列支劳务费与预算不符,标准超支严重;差旅费测算时未考虑前往不同出差地点的交通工具不同而带来的成本差异,全部采取同一地方的同一标准,导致差旅费超支或者结余现象突出;会议费预算编制依据仍然参照行政事业类会议标准,而不按照国家最新的关于科研项目资金“放管服”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科研项目实际需求测算会议费,导致预算执行困难,后续为财务报销补充各类手续的现象较为频繁。(3)预算编制内部复核环节缺失。科研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往往因为时间紧急,科研工作繁重,导致预算编制小组无暇开展项目预算复核工作,办理预算上报手续时已经是最后时限,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为后期执行带来隐患。(4)预算编制信息化程度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仍然以手工计算,手工汇总各分任务预算为主,导致数据精确性低,汇总过程也是因科目次序、编制人员理解不同导致难以汇总,加大了后期预算调整的隐患。

阅读全文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措施,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水平,为科研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有利于实现农业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问题;措施

1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1科研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够,突出表现为重科研轻管理

农业科研院所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科研人员,一致认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是农业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科研水平的高低即可衡量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强弱[3]。因而,为使科研工作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及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相应的考核指标,农业科研院所往往重视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成果登记、成果报奖等与科研相关的工作,而忽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科研工作人员认为科研管理工作就是“发通知、收文件、搞服务”,认为科研管理工作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同时在心里默认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为科研人员全权服务是其岗位职责。甚至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管理工作无关紧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水平及行业地位的高低是以科研实力的强弱来评价,而不是以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来评价。

1.2缺乏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业科研院所实行课题(项目)组长负责制,课题(项目)组长一般把自己的团队成员作为课题骨干进行专业课题研究。有些课题(项目)科研经费可列支一定比例的绩效支出,绩效支出是相关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应支出,属于间接费用的一部分,绩效支出发放对象为参与课题(项目)实际研究工作,并对总体目标做出贡献的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与科研人员对课题(项目)的实际贡献相挂钩[5,6]。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多数不能从事专业课题(项目)研究,不是课题(项目)组成员,也就没有所谓的绩效收入,再加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资原本就比科研人员低,收入相差甚远。农业科研院所的职称评定涉及到了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个人的工资、绩效、年终奖、福利等切身利益,而这些切身利益多数与个人获得科研成果的多少直接挂钩,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因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有的兼职少量科研工作,故基本没有科研成果,即使有少量的科研成果,其排名也比较靠后,使之与科研人员无法相匹敌,但是职称晋升条件却与科研人员相似或相近,导致其个人在参加职称评聘竞争时毫无希望,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