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流程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项目管理中全面预算的实施
1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在编制过程中有时会随意安排收支,对科技项目的整体性理解不够,轻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编制的全面预算存有片面性,不能反映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不能起到强化管理效率的作用。
1.2编制全面预算方法过于简单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运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没有科学性依据,预算编制人员只依据个人理解和历史数据编制全面预算,比较笼统地用“上一年实际收支加减本年预估变动因素”编制本年预算。预算编制人员如果不与预算项目相关的科研、资产、人事等部门及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不能充分合理地分析不同的科研项目的内容、结构,从而编制的预算就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的资金需求,如存在多报、虚报预算的问题,就可能会造成项目资金地不合理使用,开支浪费;如项目预算存在少报,就会造成在资金实际需求时不能有效地跟进,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开展。
1.3预算管理工作没有严格地流程管理
单位的全面预算编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编制的预算要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全面性。编制预算时要和与预算项目相关的科研、资产、人事等部门及科研人员交流,让他们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在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要制定严格地统一流程管理,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就只能纸上谈兵,不能有效地完成全面预算的各项目标任务。
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不仅改变着当今社会的科研化管理之路,通过技术更新也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加速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可以说,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时展、技术更新的必然趋势,它在保证社会走向信息化便利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各行各业的业务流程的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加速业务流程开展的基础,而业务流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信息化,它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探索结果和趋势。因此,文章将从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关系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业务流程;技术更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行业内的业务流程迈向信息化发展之路,逐渐改变着科研人士包括社会各行各业人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创新方式、工作方式等。可以说,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其表现内容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还涵盖着更多的内容和重要领域,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但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个人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信息化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漏洞,行业机密随时面临着泄露的威胁,行业业务流程开展繁杂等,因此,面对上述各种问题,急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对于信息化发展做出利弊权衡,并提出困难与危机应对措施,防止科研管理信息化走向负面发展道路,并及时的保证业务流程能够正常开展。这样看来,新形势下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发展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
1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概念和作用
1.1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的概念界定
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科研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面对众多科研项目的研发及管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和数据整合加以应对公司、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其实对于科研管理来说,作为一种新兴科学技术,它有一套完整的项目流程管理,就如同某个公司的正常运作一样,产品研发以及相关数据整理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比如一项科研项目成果的最后展示,都需要经过前期的项目课题申报、研究目的、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撰写可行性方案、具体实验操作流程、科研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研究方法、预期实验结果等过程,而在实际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可以发现,上述种种环节环环相扣,少一项研究内容,可能这项科研便失去了其实际运用意义,所以说,一项科研管理由众多该项目分支类别所构成,各个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各个流程的科研管理中,必须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并克服,同时采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对科研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并最终促成科研管理信息化。
1.2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的作用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分析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办学的物质保障,是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规范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有效保全国有资产,挖掘资产使用潜力,提高使用效能,更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方法不当,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改进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引言
为适应高校的发展,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形成了规模庞大、品类复杂的国有资产,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粗放。高校决策层要客观分析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强化管理意识,梳理出资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主观能动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采购配置、使用保管、出租转移、收益处置、报废清理等资产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保全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
一、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实际控制和管理的,能够在未来给国家带来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所有经济资源的总和,从存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近年来,国家投入到高校的资金日益增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科技含量高、品类复杂,满足了教学科研活动的需要,同时增加了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而现阶段大多高校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保全高校国有资产,提高使用效能,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必须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发展,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动的复杂度也日趋增加,而承担内部监督管理责任的内审部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基于当前高校经济管理活动客观需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我国高效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平衡积分卡的概念、内涵与应用,从职能业绩、服务对象、内部流程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于进一步提升与改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关键词:平衡积分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在教育体制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其及它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2万亿,同比增长8.74%。其中,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01万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例为20.18%,比上年增长10.73%。随着教育投资的逐年增长,教学规模、科研规模和创新创业规模都在逐年递增。但从近年来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反映的情况来看,部门高校经费审计方面存在缺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专项资金投入大产出不足等问题突出,截留挤占、挪作他用、浪费严重、资产流失等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高校存在的这些内部治理问题充分的反映了高校内部控制手段亟待加强,探索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考核和改进组织管理绩效的有效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程序中融合绩效评价,能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保证审计质量,使高校业务活动流程更细致化、标准化、规范化。因此,研究构建合理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1平衡积分卡
1.1平衡积分卡理论。平衡积分卡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RobertKaplan和诺朗顿研究院的所长DavidNorton提出,该理论克服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只注重财务指标、缺少前瞻性的缺陷,统筹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综合运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评价部门业绩。平衡积分卡理论认为组织战略管理可以分为财务维护、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细化设置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达到了平衡又聚焦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平衡积分卡已成为一种应用广发的绩效评价工具,但在高校中尚未得到广泛运用。
1.2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应用平衡积分卡框架的可行性首先,平衡积分卡的理念适用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平衡积分卡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组织、愿景、战略、使命四个核心要素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管理体系,在形成可量化的目标值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评价。而高校战略目标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各项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及资金收支明细、内部成本和费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在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以满足领导班子、被审计部门、外部监管部门等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平衡积分卡理念基本一致。其次,平衡积分卡理念的全面性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与一般企业的生产经营相比,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成果具有间接性,其价值难以直接衡量,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一个难点。平衡积分卡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高校内部审计绩效,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平衡积分卡的优越性能够较好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工作目标。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最主要的目标在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平衡积分卡的优越性能够较好实现该目标,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战略目标分解,形成有针对性、易考核的一系列具体指标,并通过严格的执行,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在具体实践中,平衡积分卡不单考察单位的财务指标,而是综合考量单位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平衡好单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内部目标与外部目标,及时准确反映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
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作为保障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高校科研管理机制面临一定的压力。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进行相应的探讨和分析,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作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流程再造;协同机制
近几年,我国在科研事业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也随之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科研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需要不断强化流程管理。然而,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和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研究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对完善科研体制,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现状分析
1.1科研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普遍存在各业务职能相对独立的情况,从而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在高校科研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偏重于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过程管理。管理的滞后,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缺乏行动力和规范性,大大影响了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研发。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高校纵向管理机制复杂,影响到了管理效率。纵向机制主要设计院级、系级、班级等综上的管理机构和体系,上下层级的分化,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横向体系的差异化,导致管理相对独立,阻碍管理效率的提升。横向机制,主要是涉及到不同的系和专业存在不同的科研项目,其申报流程和审批流程及管理流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由此,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1.2科研考核不到位
高校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运用,跨国、跨地区的集团公司迅猛发展。为降低财务管理的运行成本、加速业财融合、加强风险管控、实现集团战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被集团公司青睐。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新型的财务模式是否适合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高校财务;流程
财务共享作为近十几年来新型的财务管理工具之一,在控制成本、促进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体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外理论实务研究较国内早且成熟,近几年国内关于财务共享的实务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并日趋成熟,但财务共享服务理论针对高校财务实体研究还属于凤毛麟角。本文主要研究此种新型的财务模式是否适合引入高校实体财务管理中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关于共享服务的概念,本文认同陈乃华(2017)的研究,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化分工,将分散在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同的地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处理的财务工作新模式[1]。财务共享服务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是相关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功能的实现。在高校财务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计财处核算业务本身大部分属于业务量大、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类型,这完全符合实施共享服务实施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计财处都成立了专门会计核算中心,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核算业务的处理效率、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核算口径的统一性。高校会计核算中心实质上可以理解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始初级发展阶段,这种财务核算模式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共享服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侯昌恕(2015)认为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校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契合。韩俊仕(2016)以实施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契机,尝试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框架,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为高校创造更多价值。蒋莉平(2018)研究认为高校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可降低高校运营成本,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融合,同时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江乾坤、田菁菁(2018)基于流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描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设计了总流程管理体系。王先鹿、陈晓琳(2018)从我国高校多校区、多模式、多城区的现实出发,认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为报销管理提供了实现整体标准化、高效化、低成本的服务模式[2]。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针对高校流程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教学模式、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做了大量的实证及理论研究。目前,有不少的高校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基地,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针对高校计财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仍然是凤毛麟角。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大中型跨区企业,还是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都是处于初级阶段。初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将财务审核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减少主观判断,确保财务报销审核的标准和准确。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路径探究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简单服务器模式,不具备分布式、多数据源等特点。本文讨论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内涵,从技术层面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和各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合框架和整合体系,并从数据管理、接口管理、流程管理、服务管理四个维度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经验。实践证明,该方案以及所展示的创新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高校信息化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呈现出系统化、服务化等特点。各业务系统不再孤立地解决本部门的信息化问题,而是相互联通,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校园全流程管理,提高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系统化、服务化特征表明管理信息系统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传统的单体程序进化成分布式架构,其交付部署模式、运营方式、管理方法有了本质变化,师生有“整体性”的感受和体验。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各个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入口。每个应用系统都是一组功能的简单组合,还可能包含重复冗余不一致的数据。在这类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师生常常找不到需要的功能,学校管理者也因应用与数据的绑定而无法得到跨系统的数据分析结果。与此同时,数据孤岛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建立和制定新的数据标准和管理模式,按照“系统化、服务化”的要求重构管理信息系统,从“数据、接口、流程、服务”四个维度出发,提高信息化层次,完善服务质量。
2管理信息系统
2.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信息传递、数据计算、报表打印、预测分析等功能的自动化软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既依赖于系统软件的底层支撑,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也依赖于其他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设备、网络环境等。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单一的C/S或B/S模式[1],而是具备分布式、服务容器化、移动计算、多数据源等特征的智能信息系统。在硬件层面上,MIS系统被部署到虚拟云服务器上,同时被安装到拥有独立运行环境的容器中(如Docker环境[2]),从而具备软硬资源统一管理、按需分配、弹性调度、自动化管理等特点。在软件层面上,MIS系统基于分布式、移动计算等技术,能够集成多种异构数据源[3],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事务访问接口,为用户生成一致的WEB和移动交互视图。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种类繁多,既包括传统的具备管理治理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也包括具有预测、分析、诊断改进功能的智慧校园系统。其中,后者的数据输入来源于对前者沉淀数据的采集和挖掘,后者的数据输出为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优化管理流程、改进规章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标准。
2.2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早已不止依赖一台或多台服务器。精细化管理、科学计算、数据挖掘等需求,以及绿色环保、节能减噪等指标要求对网络架构、存储、服务器部署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把服务器搬到“云上”,采用虚拟化技术对计算、存储资源进行整体分配和管理[4];构建资源利用最大化机制,实现“弹性可伸缩”、“池化管理”、“负载自适应”等功能,将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业务场景。这种从硬件设备中使用虚拟化技术抽离计算和资源服务的功能,已在IaaS平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提供关键支撑。它们是信息数据流动的“管道”,有效保证了数据之间的连接性和畅通性,形成了数据转换和传动的环路。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智慧校园”阶段,网络基础设施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再是分割的,而是基于建设目标、用户需求、技术先进、环境优化等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功能特性,从而提供可控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研究
摘要: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了角色管理信息化、流程管理信息化、资料管理信息化和数据挖掘和反馈分析模式。为开展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工作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管理信息化;地方应用型本科
0引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提供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任务[1],然而要想培养能担负起为服务地方社会需求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学生培养的诸多方面必须进行深入变革和创新。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专业在开始招生之前,首先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开展教学工作,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结点[2],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成果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3],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和撰写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设计并实现一定功能的系统,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全面检验[4]。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各高校已经形成了统一共识,但是毕业设计涉及的环节多、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因此需加强现代化的管理[5]。作为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管理者、指导教师、毕业生之间的实际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毕业设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8]。因此探讨和研究适合升级本科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管理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传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学校基本形成了共识,但是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却不尽相同,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尝试和改革,另一部分高校依然沿用早期的模式,对面临的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探索,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对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大为降低。
1.1职责管理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