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财务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财务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研财务管理

科研院财务管理转型探讨

[摘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是财务管理转型的新型方式,它将会计经营业务在不同的单位及地点中归集到统一的专业机构进行记账以及报告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集团业务中,在集团内部的各个业务单位财务数据经过专业打包核算,使内部流程更标准、高效,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科研机构更应该运用财务共享模式来实现机构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管理。文章分析了企业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财务共享推进科研财务人员转型的优势,明确了财务共享后科研财务资金管理面临的挑战,对财务共享后科研财务资金管理转变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科研院;财务管理

我国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基础,而科研机构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来实现将经营业务进行整合处理来增强企业管控能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将科研院的管理、核算职能分离出来,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由共享中心来完成,而财务分析及战略决策等工作由财务人员来完成,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重心向财务管理转型。

1企业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1.1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从整个企业运行角度来分析,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将财务人员从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分离出来,工作重心向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支持上转变,使财务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第二,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时,不用单独设立财务核算岗位,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将分支机构数据整合到总公司进行统一核算管理。

1.2企业财务管控的把握

阅读全文

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思考

一、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项目核算不规范

目前,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多,有些资金来自企业上级单位,有些资金来自地方政府,有些资金来自国家,有些资金则是来自其它合作企业,这些资金在使用时均有严格要求,对经费支出的限制也很多。如有些来自国家的研发资金就不允许列支人工费和业务招待费,科研经费支出仅限定在购买设备、材料、研究费用等方面。但在实际核算中,常常出现生产和科研费用相互挪用现象,即本身是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如津贴、招待费等却被放到了生产项目的费用中,而生产项目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材料费等又被放到了科研项目中,以致使科研经费的核算不准确。

2.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其科研经费投入也是为了将来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都是把经营生产放在第一位,生产经营项目与科技研发项目同时开展,而科研项目多为不完全成本核算,当多个项目并行推进时,难免会出现设备共享、人员交叉的现象,这样就很难分清科研项目的真实成本,加大了经费监管的难度。

3.自筹资金不到位

科研项目来源多样,立项单位众多。但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对经费来源中的自筹资金部分有明确的要求。而不少企业常常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保证自筹资金的如实到位。

阅读全文

财务管理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转变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国家各级单位对科研创新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其希望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计划,提升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以及项目设立的合理性。在达到科研目标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提升研究各阶段对于经费资源的利用率。基于此,论文对财务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视角;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在各类科研项目上的投资比例也不断增加。做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不但有助于提高管理单位的发展硬实力,还能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妥善处置每一笔资金,减少一些随意支出情况的产生,提高单位人员对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为其今后的发展营造更健康、良好的环境。

2财务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只有保证经费管理的合理性,才能为项目管理及其进展创造良好条件,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保证研究计划顺利开展的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提升其研究积极性。但目前,国内很多机构的科研人员都对财务部门的经费管理人员存有偏见,认为因其不重视科研成果本质,不能合理进行资金分配,才造成研究进展慢、很多科研计划难以落地的不良局面。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不足[1]。例如,一些机构项目申请人,虽然在专业内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其涉及的知识广度相对较浅,不能从综合角度考虑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因此,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一步僵化与财务部分的矛盾,造成管理困难。第二,财务人员与科研部门沟通不足,导致两个部门都处于孤岛作业状态,降低了资金分配、管理的合理性。怎样打破这种偏见?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也成为各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重点关注问题[2]。

3财务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摘要: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随着政府颁布了最新会计制度的新形势,本文以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了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1前言

现阶段,随着国家以振兴乡村经济、品牌强化农业、质量振兴农业等战略的实施,农业科研单位更应主动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身做到专业规范,科学管理,带动当地农业事业的长效发展。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上也需进行变革与调整,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财务管理体系。

2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2.1预算准确性低

首先,农业科研单位对于预算不够重视,预算提交不够细化,很多只凭研究人员的经验或者参照往期预算随意上报,很多细节上的费用没有考虑进去,与往期科研项目的差别也没有注意,导致与实际产生的费用产生很大偏差。其次,农业科研单位经费审批过程漫长,经费到达时间与项目计划实施时间很难达成一致,财务做账时强调以年度进行报销,导致出现预算不足需要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1]。最后,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会计制度开始实施,对农业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部信息化程度不足,无法适应新的财务软件,在预算管理、财务报表、经济分析、财务监督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阅读全文

全贯通式高校科研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对科研经费“放管服”背景下,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强化科研预算管理、提高科研报销业财融合、提供线上科研财务一站式服务、加强线上科研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实现全贯通式科研财务管理模式,为科研人员松绑,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线上科研管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校逐步推进线上科研财务管理服务。新形势下,科研财务管理方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科研职能管理部门未实现管理协同机制、科研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有待提高、科研经费报销业财融合度有待提升、线上科研财务管理优化服务需提高、线上科研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加强等,通过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找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优化方案,提高科研财务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概念

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政府科技计划经费,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是用于资助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等;横向科研经费是非政府科技计划经费,资金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

2.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和不足

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快速,国家加强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扩大了高校科研领域自主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首先在科研经费预算方面,国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如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其次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独家或生产的仪器设备,按程序确定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对自主权试点单位有试验设备依赖低和实验材料消耗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等智力密集型项目,可以提高间接经费比例,间接经费的使用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简政放权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同时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随着高校科研资金增长迅速、经费来源多元化,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阅读全文

营改增试点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影响

摘要:2012年国务院宣布在全国各地实行“营改增”试点,2013年全国高校陆续纳入“营改增”范围内,“营改增”税制改革影响着高校科研收入以及核算管理,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营改增”试点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当前高校科研财务管理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有效促进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切实增强“营改增”策略的宣传与培训力度。

关键词:“营改增”试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影响

一、“营改增”试点对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纳税管理方面的影响

基于2013年之前高校科研的收入主要是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是各项税款以及地税的附加,所以高效的税收管理可以申报,地税一个部门便能完成,但是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增值税是国税相关的手续与规定,纳税申报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附加税仍然是地税,所以高校财务人员必须要了解国税相关手续及规定,也应当了解地税的规定和手续,进一步增加了纳税申报复杂性。所以高校要接受国税与地税的双重管理与稽查,往返于两个税务机关办理两份手续,纳税工作烦琐,成本也逐步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二)收入税负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后,对于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显著影响在于,在“营改增”实施之前,高校科研工作的收入主要是征收营业税,“营改增”实施之后便征收增值税。根据高校自身的性质,高校科研收入方面也有所差异,如税务局根据营业额多少以及财务情况,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对于科研收入大于500万元的高校,则认为是一般纳税人,应当征收6%的税率,并且开具普通发票或者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予以进项税抵扣。如果高校的科研收入低于相关标准,则会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够开具普通发票,征收3%的税率,并且进项税不能进行抵扣,这也是高校承担税负不一的重要影响。

阅读全文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

摘要:

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如何高效使用科研经费,已经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执行、结题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如何高效使用科研经费,使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达到预期效果,杜绝浪费,已经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执行、结题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立项环节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路径

 

一、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社会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兴经济,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都需要大批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显著增长。特别是近十年,科研事业单位科学事业费和各类科研专项经费成倍增加,为顺利开展科研活动,获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创造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单位领导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尽适应,科技体制改革措施不配套等诸多原因,导致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技产出增长不明显,科技产出与国家对科技投入不相配比。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并贯穿于科研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中枢。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致力于争取科研经费,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监管和效益考核。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科研事业单位经费投入使用监管力度;各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费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但是,在资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财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1)基本支出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由于财政供给政策原因,用于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和日常运转支出严重不足,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项目,如“地方津补贴”、“同城待遇”、“伙食补贴”、“目标管理奖”等,要求科研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解决,而绝大多数单位创收收入有限,不能满足以上人员支出项目的需求,只能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科研项目经费,影响了科研项目的实施。   (2)预算编制不完整,决算与预算出入大。每年的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由于科研项目是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编制部门预算时无法准确预计下年度科研项目经费额。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为了多争取财政资金,刻意将单位创收收入少填报。以上两方面导致预算信息失真,难以按预算严格执行,年终决算往往大幅度超预算。   (3)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绝大多数科研院所把本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包括下属经济实体的经济业务,全部纳入事业核算,人为划分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造成核算混乱。会计处理方法随意变更,科目设置不规范、不科学。一些单位收支未按项目进行核算,项目间相互串用,甚至随意挪用项目资金、虚增项目成本。有的单位往来账目长期不清,用往来核算收入支出,造成收入不全,支出不实。有的单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无法收回,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单位税务票据与财政票据串用,将非税收入转为事业收入,不上交财政;有的单位甚至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   (4)项目支出绩效不够重视。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科研项目重申请、轻管理、重分配、轻效果的状况,项目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意识不够,单位主要领导不很重视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国家有关财政政策不配套,一方面迫使科研事业单位不得不采取种种对策违规使用资金,另一方面又为科研事业单位钻财政政策的空子创造了条件;导致项目资金配置不合理、支出结构不优化,增大了科研项目成本,未能实现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绩效、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各单位之间、甚至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由于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科研仪器设备“私有化”现象十分普遍,大型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使用低效。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采购设备,主管设备采购人员不熟悉业务,与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缺乏有效沟通,造成部分专用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固定资产建账不规范,账账、账卡、账物不符。资产处置随意性大,资产减少、报废、调拨等手续不全。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造成单位虚增资产、账外资产、闲置资产,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在科研事业单位组织创收,特别是承包经营过程中,有的经营实体无偿使用单位的房屋、水电通讯和其他设施,既造成经济实体成本、费用不实,也加重了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的负担。有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长期留存经营实体,有的科研成果未经资产管理部门评估,转让价格低廉,这些都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科研事业单位没有清晰的业务程序,凡事因人而异,因而财务处理程序也难以标准化,甚至处理标准也经常变动;凡事按领导批示办理,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项目实施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未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支出合法性控制差,事业支出挤占项目支出的情况很多,经营支出挪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现象亦很普遍,整个科研事业单位支出界线比较混乱。   (7)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要求。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要求一直不高,多是调入,或是由原职工改行从事财务工作,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不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同时,科研事业单位是财政供给单位,收入相对稳定,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提高的迫切性不强,日常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谈不上高水平的财务分析;缺乏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整个单位财务收入状况重视不够,没有科学使用资金和努力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能为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p#分页标题#e#   (8)财务分析深度不够,未能起到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仅设计了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限制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财务指标不完善,财务分析工作滞后,使管理者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状况、资产管理状况等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的监控作用难以发挥。缺乏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利于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利于考核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途径   1.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1)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责任意识。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尤其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也要加强各项财经法规的学习,《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责任,只有单位负责人懂法,才谈得上遵法守法。只有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管理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遵照“谁申请、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真正履行自身职责,既实现项目目标,又保证资金安全。   (2)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效益意识。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逐步完善,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包括人员支出在内的基本支出经费保障到位,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科技工作必须考虑资金投入效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专款专用、合理合法高效使用。有意无意制造账目混乱,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使用项目资金,达到改善职工福利和单位小团体利益的做法,不仅导致国家财产的损失,也违反国家财政政策。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把握和协调会计行为,才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将财务会计信息正确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改革后,管理岗位编制压缩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财务管理岗位数量、设备条件、财务软件等前提下,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持证上岗制度,明确财会队伍的素质要求,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不合格的财会人员应予更换。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学习和应用财务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应用,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水平。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2.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根据本单位业务的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制定标准一致、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项目支出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强化审计监督,内审外审相结合,切实加强年度报表的决算审计、财务专项的绩效审计、科研项目验收审计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包括财务公开在内的政务公开制度,把涉及单位改革和发展、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主要事项,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采取一定方式向单位职工乃至社会公开,接受单位职工和社会监督。   3.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1)严格预算编制、保证预算完整。①一般财政补助资金。一般财政补助资金是政府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和监督的重点。预算编制要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突出重点、保障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财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编报部门预算。政府应全额预算安排科研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日常运转经费,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后顾之忧,以保证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②财政专项资金。在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位职能和自身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经常性专项”、“分年度专项”和“一次性专项”编制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经常性专项”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特有的,其他单位没有可比性,每年都发生且每年支出金额相对固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全面足额安排专项资金,以保证履行单位职能。“分年度专项”是一次性申请,需要分年度实施的专项。“一次性专项”则是一次性申请,一年实施完成的专项。这两类专项用于单位发展,需根据财政资金当年实际情况,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必须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在预算资金落实后,按财政相关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定期分析考评,按项目实施进展控制资金支出进度,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③科研项目经费。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按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分农业、工业、医药、环保、交通、能源等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科研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分类申报科研项目,但应将“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改为“上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以便将科研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当年单位预算。科研项目申报应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要有明确的可考核的绩效目标,支出安排有据、细化、具体。④创收收入。科研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收能力,积极创收,做到应收尽收,并全额纳入单位预算,不得瞒报不报,原则上不得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创收收入分非税收入和事业收入,非税收入全额上交财政,事业收入分类别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2)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预算下达后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对于一次支付额大,支付对象确定的,通过财政支付局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提供货物或服务单位。对于支付额小,支付对象分散的,按照财政授权额度进行支付。对于零星支出,采取公务卡支付形式,杜绝现金支付,实现公开透明,及时监控。不仅要对科研仪器专用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而且要对日常公用支出中的有关开支实行政府采购,包括办公用品、汽车修理、交通用油、因公出国机票等。只有采取以上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支出管理,以便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p#分页标题#e#   (3)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产出效率。加强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到“前期绩效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相统一。树立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系统掌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配合和指导科研人员了解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科研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的各个环节强化财务服务和经费支出监督,确保科研经费支出总额和人员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费、管理费等各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科技投入产出分析,会同科研计划部门、研发部门和经费审查等部门,对经费支出的合法合理性、经费投入大小、实施时间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完善和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考核方法,把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同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增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4)加强经营资金管理,提高成果转化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部分科技人员分流,利用技术成果,通过技术服务获得一定收入,有些成立了非独立部门,实行经营目标管理,有些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承包经营。因此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明确核算主体,加强成本核算,无论是实行经营目标管理还是承包经营,不得占用资金,对占用的土地、房屋、设备及科技成果等要按市场价收取使用费。对应收的创收指标和承包金,及时足额收取,促使经济实体积极努力地广开财源、增加收入,提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   (5)强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保障基建项目顺利开展。基本建设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来源,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对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工作、学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建设资金数量大,支付集中,必须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要从项目初步设计、立项申报、可研批复、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管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概算支出,减少调概,杜绝超概。条件成熟时,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在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代建单位。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对代建项目进行包括财务活动在内的整个过程跟踪管理,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使用部门从资产使用功能上加强监督。   4.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把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实施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专项申报制度,从源头加强资产管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从申请购买、审批、采购、入库、调剂、处置、经营、权属、使用等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管,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由项目人员保管、使用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防止仪器设备课题项目组私有化,避免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减少仪器设备的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直接转让的科研成果,需经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估,通过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转让,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