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学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学概论

茶文化在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

摘要: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由此可见,我国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视度。随着传统文化、国学的兴起,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茶文化在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有效的结合方法。

关键词:茶文化;生命科学概论;高校思政

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生命科学概论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属于人文类学科,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科学视角来认识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思政教学中,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1关于茶文化与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联系

1.1茶文化的概念

茶是劳动生产物,属于生物学中的品类,茶文化是一种通过以茶作为载体,进行各种人文艺术传播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蕴含着我国茶艺与民族精神的结合。将茶文化融入到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茶的历史文化、营养功效等多方面学习,深入到科学饮茶、健康品茶的学习中,使学生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促进茶道养生、创新思维的科学素养。

1.2生命科学概论

阅读全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实践

【摘要】《内科学概论》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临床医学课程,其内容多而抽象,学时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与病例式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网络沟通工具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教师串讲每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每篇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清晰的整体的认识。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病案信息是卫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病案信息在现代医学中日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医院等级评估、临床重点学科申报、医疗收费、医保付费、医疗纠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我校自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病案管理方向)以来,为首都城市和农村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病案专业人才,该专业涉及多个跨学科专业,包括医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等[2]。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设置的临床医学课程共有6门,其中《内科学概论》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学时相对较少,50学时,疾病种类很多,如果只讲疾病的概况,学生对疾病就会一知半解,学习兴趣就会减少,课堂效果不佳;作为临床课程没有医院见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少,学习起来兴趣也差。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面对学时少,内容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在医院的病案统计科从事病案的收集、整理、供应、保存、编码以及统计等工作[3],特别是编码工作,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了解临床疾病的特点,熟悉疾病的名称尤为关键。《内科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内科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因为是概论,其教学内容不宜“精深”,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要广泛,但内容展开程度方面要有所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介绍内科临床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对于其发病机制、具体治疗等较深的医学内容不进行细讲。如果像培养临床医师那样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完这些内容的,即使有些疾病的内容能够勉强讲完,但不能讲得深入、透彻,以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对所要求的内容也就掌握不牢固,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每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章节进行讲授,并就其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讲透,学生理解了所讲内容,既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

阅读全文

高校概论课教学设计

[摘要]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公共思想政治课中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较为紧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课程。因此,每一堂课任课教师都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大理论成果等知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概论”课;教学设计;意义;对策

为了有效地实施教育部规定的“05方案”,提高“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概论”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由于不同的学者对它的认识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可以遵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美国著名学者加涅指出:“教学设计是对程序和资源做出的设计,是一个对教学系统进行规划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帕顿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策划和制定有关学习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其特点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和运用去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我国著名学者皮连生则认为:“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寻找解决办法、评价教学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的一个整体过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概论”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从事“概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概论”课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宏观的教学设计和微观的教学设计两种。宏观的教学设计是全体任课教师根据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和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概论”这门课程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进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进行的设计;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概论”课每一章具体的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流程等内容进行的系统设计。不论是哪一种教学设计,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概论”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教案是任课教师根据这门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只关注自己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学系统,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大学生的学情、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各教学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整合。所以说“概论”课的教学设计比教案更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

阅读全文

农业院校环境学概论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环境学概论”是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后续专业兴趣培养起着基石作用。该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的综合,知识覆盖面广,且容易与其他专业课程产生重叠,授课时间安排紧凑,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佳。因此,课题组对“环境学概论”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技术型和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农业院校

农业院校环境学科专业是介于食品安全学科、农学及管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一门既跨学科又具综合性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研究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初注重自然环境的演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现,现在开始关注的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学校是环境保护教育、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中高校在培养和输送专业环保人才方面肩负着光荣的使命。高校在广泛普及预防环境恶化、治理污染环境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措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环境学概论”作为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明显的导引作用[1],对非专业学生的环保知识普及,对学生的环保素质培养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和积极的行动措施,关注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2]。“环境学概论”甚至决定学生踏入社会就业的方向,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环境学概论”自然成为农业院校环境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安全与工程、环境工程及生态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环境类专业入门课。该课程内容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1],涉及专业学科领域知识多,与后面的专业课内容重叠太多,学生的兴趣不浓厚,造成教学难度大。如何让学生对环境学科产生兴趣,入门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环境学概论”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社会实际意义。课题组结合目前“环境学概论”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教学体会,特别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授课方式革新

课堂教学关乎学生出勤率高低、专业兴趣的培养等,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课题组从多年“环境学概论”教学和实践经验发现,我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我们应强化课程质量观,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构建自主学习制度,适当减少教师授课学时,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强度;建立学习小组制度,由组长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结合的自主学习及多形式学习,强化授课对学生课外阅读、作业、讨论、实践等内容的指导和考核评价。我们应从教师角度尝试多种授课方式,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具有扎实知识的社会环境类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可以案例为主题形成模块式的小节,集成优化翻转式课堂、板块式课堂及传统教师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前言—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展示—专业引导”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热爱从事的环境类专业。授课方式从传统的教师讲解改变为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为主,教师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模块,然后根据模块分节让学生相互交换问题,从不同角度讨论污染发生的起因、危害和解决途径,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给我们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这种研讨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和模块式教学方式给授课教师增加了备课的难度,教师不能像以往一样把教学PPT事先准备好,而要根据授课教师第一堂课对“环境学概论”的前言分析和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来准备后续课程。

(二)考核方式的改进

阅读全文

寒区水利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效果

摘要:水利概论类课程是水利院校的基础课程,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依据地方特色,开设寒水概论类课程。文章运用案例分析以实例法对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模式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全部通过期末考试,考试通过率有效提高;助教研究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为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提供选择;助教模式对学生、授课教师及助教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利院校;寒区水利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

寒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指温度低且固体降水在总降水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其面积可达到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针对寒区(寒区现象)的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黑龙江大学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处于典型的寒区地带,是一所地域特色非常明显的高校,尤其在水利领域,寒区水利(以下简称寒水)概论类课程已成为本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授课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研究生助教制度作为高校本科生扩招与高校师资力量短缺之间矛盾的产物,首次创造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寒水概论类课程不仅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内容也可能是助课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之一[2]。针对寒水概论类课程的研究生助教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对上课本科学生、助教研究生所产生的不同方面影响。

一、目标选定与方法的选择

寒水概论类课程具有特色鲜明、浅显易懂、涉及面广等优点,适合刚入学的新生作为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及科研做好铺垫。针对本科生、助教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为主要分析目标,总结结论,为寒水概论类课程助教模式的应用提供依据,积累经验。面向本科生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的课程效果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课程基础情况、课程习题、学习小组、助教总体评价以及需要改进的共5个模块,调查问卷以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习题、助教总体评价为主体,包括16道单项选择题及1道简答题。针对助课研究生,以总结反思为主要分析方式。

二、实例分析

(一)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实例

阅读全文

新教材案例教学新模式构建

一、《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

当前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已经普遍的采用,其优势是可以很好的讲授教学难点和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构造相应的教学情景,较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关于《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据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检索,近五年来,国内相关的研究论文不多,仅为20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有邵锦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陈斌:《〈高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外在制约因素分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徐发生、郭起浪:《对“概论”课案例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于长征:《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改革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张小明:《案例教学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运用》《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7期。郭健:《〈思想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李影:《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年第12期。陈晓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控制———以概论教学为例》《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9期等。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一方面学界对于《概论》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定义、注意的问题、影响的因素、实效控制问题等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是:研究的系统性不够,未能就《概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坚持的原则和理念、具体的实施环节、案例选择等方面做充分的论述。研究的时效性不强,从研究现状看,关于《概论》课程新教材的案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成果不是很多。特别是明确提出和论证《概论》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的论文不多。

二、构建《概论》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需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总体上是好的,但是距离让学生“真听、真信、真行”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概论》课程作为大学生四门思想政治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渠道。但是由于《概论》课内容的特殊性1,加上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众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不是很感兴趣,仅满足于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就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当前《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三大矛盾。其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大学生之间的矛盾。90后一代大学生无论是知识面、思想观念,还是思维方式都和以往的80后一代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思维灵活,喜欢上网,思想激进同时会缺少理性。他们思想独立,渴望尊重,表现欲强烈。如果教师不能先学一步,及时更新知识,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更上形势,固步自封,就会在教学中和学生产生矛盾,学生会因为教师的知识陈旧、不感兴趣、不愿意听讲。其二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兴趣多样性的矛盾。《概论》课程作为一门主干思想政治课,理论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宣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其三,信息化时代教师多媒体技术相对薄弱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选择取舍的矛盾。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目前普遍拥有电脑和手机。他们的手机基本上都有上网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的最新信息。总体而言《概论》课程的教师属于文科教师,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是很熟练,主要采取的是PPT为主的教学,侧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强调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课堂40分钟内容短暂,而社会生活的政治内容非常丰富,如何适当的取舍,展现于课堂教学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形成了考验。

第二,这是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

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新修订的2013版的《概论》教材虽然吸收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在内容和章节上有很大调整。但是书本和现实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概论》课程和其他三门课程相比较,和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结合最紧密,最贴切。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学习和讲授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中,使之进课堂、进学生大脑。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帮助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另一方面,新修改的教材教学内容和章节有很大调整,由原来的15章变为12章,生态文明、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三型政党建设等提法都进课本。但是教师原来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有的已经陈旧,有的提法已经过时,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已经变为“决定性作用”。这些都说明需要《概论》课有必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模式,及时补充和更新案例,从而才能更好的贯彻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阅读全文

非冶金类选修课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钢铁冶金概论》选修课存在学生专业差别大,授课方法单一,教学偏重理论,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考核方法简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网络模拟钢铁冶炼平台教学、体验或研讨式教学、精讲趣味式启发教学、题库式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关键词:

教学改革;选修课;钢铁冶金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钢铁冶金概论》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兼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基础课。本课程以钢铁冶金工艺流程及与钢铁冶炼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主线,系统介绍采矿、选矿、钢铁生产用耐火材料、铁矿粉造块、焦化、高炉炼铁、铁水预处理、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等基本专业知识,给非冶金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钢铁冶金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从事与冶金工作有关的非冶金专业学生对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将来从事与冶金相关的工作必须具备的冶金专业知识。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非冶金类专业学生学习《钢铁冶金概论》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概论课程的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备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旨在克服以往实践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感受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建筑概论》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比较重要的理论课程,将其课程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效教学。文章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建筑概论》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奠定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建筑概论》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能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迎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理论加实践的教学需要,在其课堂教学中融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情与学生实情来将其与《建筑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

1《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建筑概论》课程的教师要注重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尤其是结合新课程理念来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归述出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建筑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广泛而教学方法不够精细化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广泛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切忌泛泛而谈,容易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2)在当下的《建筑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够丰富,或者不够科学合理[1]。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已经涌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已经有一些方式方法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验证了教学效果。若是《建筑概论》课程的教师没能跟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步伐,则难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3)有些《建筑概论》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的贯彻与落实。实践教学实际上是当前高校教学的一个教学改革主要内容,要求各专业和各课程教师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效融合与发展。

2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围绕着某一相对独立的项目或者课题来展开学习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设计学习方案,并将相关项目落实,再进行有效的评价[2]。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强调了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如今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建筑概论》课程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