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外阅读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和提升
摘要:初中是学生语言积累、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部分乡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理念落伍、家长教育意识淡薄,使学生的阅读成为短板,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塑造与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农村地区;家校社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审美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然而,办学条件、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乡村课外阅读的开展,H乡G中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仍然不乐观,当下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1调查设计与实施
H乡G中是一所位于中部省份,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区的偏僻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居多。为了对现阶段G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有一个整体基本了解并获取有效数据,笔者采用了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和访谈法。问卷共由老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构成,参与问卷调查的抽样语文老师人数为25人,其中七年级老师10人,八年级老师7人,九年级老师8人;学生人数为120人,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数量各40人。本次问卷共发放145份,回收145份,符合抽样调查的标准。
2调查结果分析
2.1课外阅读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对张家口地区8所农村学校121名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调研,发现存在缺乏课外阅读指导;读能力水平较低;课外读物获取渠道有限等问题。鉴于此,要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教师培训增设课外阅读指导项目,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能力的转化,以便探索一条适用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道路,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中宣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
1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
(1)学生若想扩大自身的词汇量,课外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显而易见,词汇量如果缺乏,阅读理解也会变得有难度。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背诵单词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巩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其实是阅读。通过阅读的情境与情节,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量,并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效应用。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添加到日常的背诵单词中,利用业余时间再巩固记忆,这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词汇量。
(2)学生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为: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满足的,多而广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掌握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掌握英语。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怎样都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灌输语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词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少之又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普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都较为功利性,学生们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多数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他们阅读的材料大多与高考阅读理解方面有关系,如果阅读材料与高考成绩无关,学生们一般是不会进行阅读的,除了极少数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只是通过英语报纸的订阅来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真正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本着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的学生,都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其实这也是他们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具体表现。
(2)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一般都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泛读,他们大多数只是很随意地翻阅阅读材料;每每遇到较为生僻的词汇就会停止阅读,他们一般不会进行词典查阅,很少一部分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的段落大意对生僻的单词进行大概意思的猜测,很多学生会跳过那些遇到的生僻单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漏掉很多句子的意思,使得阅读理解的效率较低,收获较小,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也小。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在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有效开展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需要依据学生视角来探究合适的策略与方法。借助乡村培育站平台,围绕研修主题在本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形成区域特色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并基于学生视角逐步从“定式”走向“定制”,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回归阅读本真,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由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主管、市县级以上教研员(优秀教师)担任主持人和导师的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旨在在主持人的组织带动下,充分发挥其导师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全员提升的目的,从而促进全省范围内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笔者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主持了两届县乡村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充分依托培育站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培育站的研修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发挥学科名优骨干教师的力量,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进行了反复实践、研磨与思考。
1问题的缘起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和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课程意识、生本意识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得到显现,但是不得不承认,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英语教师钻研意识不强,缺乏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自身的英语素养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更新也不快,而比较突出的问题还反映在对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的理解与领悟缺乏深度与广度。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教师知道阅读很关键,但是教材讲不完怎么阅读?读课外书需要时间会不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
2学生视角分析
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就英语课外阅读而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认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困难,才能做到寻求难点突破。
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尝试
3.1从指导正确处理教材入手确保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与条件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措施3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篇1
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课堂,立足课堂,充分发挥三尺讲台的作用,便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当一个个新理念被旧课堂一次次地放逐,人们往往不是归咎于旧课堂的低效,而是埋怨新课堂的无用。”的确如此,旧的思想已经不能适用于新课堂,而新的理念一时难以达到全面普及,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路途,而在学习课本教材内容之外,应打破这一旧模式,积极拓宽学生视野,这必将成为主导,这是大势所趋。
一、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人修养,乃至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方法缺乏指导等问题。
二、课外阅读比重小的原因
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忽视了对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举个例子来说,四大名著可以说是我们文化食粮的精髓,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逾越的高度,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要了解名著常识,而且在月考、地区联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试卷上,最后一道名著阅读题,经常会涉猎,但是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过多涉及相关的知识,就拿初一来说,涉及的文章有《童年》《昆虫记》。因此学生提不起重视,有的老师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于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课内古诗和文言文,基本涉及不到课外名著,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断层,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分两分很可能关乎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到该生能否考上重点高中,这样说绝没有夸张,因此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必须提高,现在学生课业比较繁重,深受着应试教育的荼毒,而且教师盲目大量留作业,往往是无用功,导致孩子课余时间浪费在老师布置的“题海”之中,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侵占,更不用说读名著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教什么’,起决定作用的常常不是大纲和教材,而是教师对阅读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更新理念,合理安排作业。
三、提升课外阅读比重的重要性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3篇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篇1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开放式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得力措施。
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课外阅读条件落后。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图书室图书数量少、书目老旧,既无法满足国家对中学生要达到人均至少25本图书数量的要求,也无法提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图书室不能保证按需开放;
2.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课外阅读不被重视。农村学生基础弱、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学生难有时间阅读;学校虽安排了阅读课,但大都是走形式,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读物主要是中外名著及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篇幅较长、内容深奥,学生阅读艰难,影响孩子的阅读胃口;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让孩子读课外书,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3.课外阅读方法不当,技巧欠缺。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以应试教育为准则,阅读教学被放置一边。一些教师自己不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没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淡化对课外阅读的引领和指导。且大部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薄,兴趣不高,阅读方法欠缺、水平较差,严重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发展。
二、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多重读写教育观对课外阅读启示
读写素养是语言类学科的重要培养任务,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认知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和绝大部分成年人实现读写和计算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素养视角也正在拓宽。作为我国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技术,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为我国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从什么是多重读写教育观以及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新媒体技术为新时代课外阅读带来的新视角,进一步探讨多重读写教育观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多重读写教育观: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型读写教育观
多重读写教育观(Multiliteracies),源于199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举行的语言教育研讨会,是“新伦敦学派”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教育要求方面的进步已经改变了“新伦敦学派”最初提出的多重读写教育的概念,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既是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和对差异的承认,也是各种数字技术在学习中的介入和融合。因此,多重读写教育观是指要运用新数字技术和当代设计理念,帮助学生运用多重模态表征形式,即多种多样的表达和交流媒介,包括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超越传统纸质媒体的局限,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以适应变化和创新。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培养读写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但学校在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写素养方面仍存在问题。第一,大多数学校都缺乏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校会存在反馈系统,而在少数存在反馈系统的学校里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大多数又是线性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这种线性的反馈系统可以被界定为“终结性评价”。显然,终结性评价与阅读过程是分开的,终结性评价的反馈系统是阅读过程最后的一种管理工作,是一种回顾性判断,它对进一步阅读学习几乎没有直接作用。读写素养与我国研究较早的读写结合理念不同,它更多地关注阅读行为,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所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线性的“终结性评价”是不符合读写素养的培养。第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说教式教学法”。这种方法通常配合教师自身经验对考点的判断使用,且在考前集中复习中适用率较高。但这种方法的适用受制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程度的有限性,所以教师在使用“说教式教学”手段将阅读文本的重点进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后,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的不理解。新媒体时代,根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创造”是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摆脱“说教式”的灌输,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动知识创造。第三,技术探索存在滞后性,教师和学生缺乏数字化的阅读思维和方法。目前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教学依旧固守传统课外阅读的思维,其所谓数字化模式也仅停留在形式的“数字化”,这只是形式上的巨大进步,而并未触动教师和学生课外阅读思维上的“数字化”。
三、新媒体技术:新时期认识课外阅读的应有视角
“媒体”是沟通个体发生和人类系统发生间知识的桥梁。追溯“媒体”的词源得知,媒体是促进人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流的中介性的物体、条件或技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者,是跨越时空地产生和传播意义的物质手段。在21世纪,我们正处于一系列新的变革之中,而这些变革的中心是文本、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化,以及通过互联网媒体实现这些数字化意义的全球互联,我们称之为“新媒体”。与静止的、单向的大众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文化和认知中介被改变,认知劳动和文化劳动的旧的等级角色划分正在变得模糊,读者同时也是作家,观众同时也是图像制作者。今天的教师面临着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多模态文字来提供整体学习体验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在本质上是多模态的——是视觉和语言设计的问题”。教师必须重新设想他们的教学,把学生的多样性融汇在情境中。从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实践向多模态、多文化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课程、规划和教学的方式上有所改变。书面文字正在被各种口头的、听觉的和视觉的手段补充,而不是被取代。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新媒体已经进入教室,但并没有引起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我们很快就把这些技术塑造成“说教式教学”的形象。我们扔掉印刷的书籍,代之以电子书,但仍然将学习者定位为知识的消费者,而非参与者、创造者,这并没有打破“唯技术至上”的壁垒。而根植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则为新媒体时代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超越纸质材料的崭新视角。
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
摘要:通过对110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求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环境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阅读评价和阅读时间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调查结果,可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根据年级特点设计阅读环境,形成良好阅读氛围;依据学习任务优化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阅读质量;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环境
阅读质量,早期主要是指学生学业考核中有关阅读题型的得分情况。随着人们对阅读价值与意义的理解,阅读质量则更多地偏重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20世纪末,OECD进行了一项国际成人阅读素养调查(IALS),调查结果的表述中出现了阅读素养的概念。2000年,OECD将阅读素养纳入PISA测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能力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针对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与实践,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之间的关联研究则较少涉及。因此,笔者将以现有的阅读动机测量结构为基础,以“阅读质量”为因变量,以“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和阅读评价”为自变量,假设了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已存在的量表,通过电子问卷定向和在线收集数据来论证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初中生阅读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模型与假设
测量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阅读评价对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影响,标明初中生阅读质量结构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H1):阅读动机对初中生阅读质量有积极性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