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心得体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题心得体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题心得体会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近年,农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转岗教师成为农村幼儿园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缺乏幼教理论和专业技能。为提升这些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最简捷的途径就是教师培训。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呢?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管理者,深知“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为了我园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培训的新路子,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实践证明,解放思想能极大地激发工作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从中小学转岗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不对口,他们在心中隔上了一层无形的“厚障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我留心生活中的每件事,捕捉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创设工作环境,公平公正、因材用人,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除教师“无用武之地”的困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孩子分秒离不开教师的视线,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改变教师的懒散思想和自由行为,我园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督促教师,促进其角色的转变。

(二)幼教思想的革新

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幼教事业,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农村孩子的福音。每一所农村幼儿园走在了教改的前沿,这就要求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革新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很早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它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为出发点,让孩子直接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当前的幼教事业要求教师具有这种“活教育”思想,从小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阅读全文

关于教师心得体会的范文(3篇)

第一篇:教师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二篇:教师心得体会

阅读全文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探索

[摘要]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载体,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参加相关竞赛是提升其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指导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实践与探索,就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方法和心得与同行交流,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此类竞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指导;大学生;思考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专业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名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参赛项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2-3]。近年来,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如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每年都需要将本校学生当年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录入“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指标体系中,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次数及取得的成绩均成为评价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参加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而教师在系统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因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准备学科竞赛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笔者指导我院学生组成的2支队伍分别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笔者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支参赛队伍分别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实践证明,学科竞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一些实践方法和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生命科学类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现状

目前,生命科学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一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两项赛事。

1.1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该项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参赛对象主要是各高校生物、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每支参赛队伍由2~6人组成,指导教师1~2人。大赛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创新组主要接受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创业组需要参赛团队提交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此项赛事一般于每年的2月份开始下发通知,4月中旬开始网上申报,经过网络初审和复审,一般于7月末到8月初进行现场公开决赛。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核心素养

[摘要]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阅读全文

研究型高师教育学论文

一、研究型教学及其特征

什么是研究型教学?韦宝平在“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一文中认为教学应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结合,即“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甚至创新教育意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研究型教学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讲解清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研究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创设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改革评价方式,把课堂讨论、发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作为考评的主体;研究型教学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地方高师公共课“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研究型教学的特征,目前地方高师公共课“教育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学教材陈旧

建国以来教育学教材大多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比较好的教材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杨小微主编的“教育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在当前流行的种类繁多的“教育学”教材中,内容均比较陈旧,普遍缺乏时代性、创新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相当严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学”的教材出现了一些改进,但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仍然严重脱节。如“课程”一章,只有三部分:课程概述、课程设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虽然涉及新课程改革,但理论和实践还是严重脱节。

(二)师范院校发展方向必修师范类课程设置不合理

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毋庸置疑,阅读能力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与听力、口语表达和写作共同成为语文教学的四大技能。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要培养目标。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拓展阅读的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设备以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特征广为教师所推崇,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当今大数据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接触了不少文学作品。诚然,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给初中生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平台便利,然而,让孩子们始终对阅读保持浓厚兴趣、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鉴于此,教师不妨以语文教材所学到的精读课文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子”,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初中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为了更准确到位地教会学生朗读这篇散文,教师不妨以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背影》的电视散文,使孩子们通过收看散文里的情景再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父子亲情,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父子情深。孩子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仿佛自己置身于作者当时的情境之中,对散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更加认同,在朗读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人物角色,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即可感情真挚地将父亲对儿子无私地关怀,作者对父亲的种种牵挂表达出来。在学完教材的散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呈现另一篇由朱自清创作的亲情散文——《儿女》,以此作为拓展课外阅读的素材。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所呈现出的趣味化情境,使孩子们更有兴趣地朗读这篇与课内散文情感风貌一致的散文,通过仔细朗读,孩子们更能体会到这篇散文的亲切简明但又富有韵味,进而激发阅读灵感和兴趣。

二、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让孩子们正确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方能逐步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首要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阅读的态度。态度决定质量,在培养阅读技能中至为关键。从本质上看,阅读只不过是把书中的信息传达给大脑,再经由大脑展开创造性加工。换言之,阅读就是人同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可见,唯有端正学生的态度,方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方能和阅读作品中的作者将心比心,有一个心灵的对话,使孩子们在头脑中对于所阅读的文本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地融会贯通,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例如,在阅读《论语》、《孟子》等先秦时期的文言文选段时,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势必遇到诸多困难。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停顿,对于生字生词要注音,结合注释理解文段大致含义。再次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含义的指导,对于孩子们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可以首先让大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可能的含义,接着揭晓答案,以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们阅读数遍后,教师即可鼓励孩子们尝试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学生们不会翻译的长难句,教师可以示范,教会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所要具备的翻译方法。在阅读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预留朗读文言文并书面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作业,以便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可见,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始终,并且以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正确阅读方法的养成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保持,为了切实解决好“怎么读”的问题。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创造性地提出各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鼓励学生默读,以便解决不会读的生字生词及其含义;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逐字逐句地精读,以便揣摩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等;在教师讲解课文后,可选择大声朗读,以便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复习时可采用略读法,主要用于回顾所学的课文。当然,在学完课文后书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也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总之,教师在传授多种阅读方法时要不拘一格,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水平恰当灵活地选用。

阅读全文

检验仪器学课程教学下医学检验论文

1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授课热情

 一名检验仪器学教师很难精通各类仪器设备,一名任课教师声情并茂讲授全部检验仪器学课程完成教学任务难度不小,笔者所在教研室将授课任务按照各位老师的兴趣和特长,将检验仪器学授课任务分配给多名教师,因为是任课教师擅长的,喜欢的授课内容,自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比较喜欢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涉及到光谱分析的仪器设备,因为笔者在读博士期间就负责购买和管理相关一起设备,小到Thermol公司的nanodrop,大到PE和BMG公司的高端酶标仪,笔者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涉猎,对于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尤有心得体会,因此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讲授时都得心应手,相信其他教师也对此深有体会。这样科学的分配教学任务必将较为长久的保持教师的授课热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检验仪器学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

检验仪器学课程授课内容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学以致用。比如酶标仪部分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选取新生儿筛查中常用的苯丙酮尿症中苯丙酮酸的检测实例,知识点主要是酶标仪中相对荧光强度这一模块部分的应用。该知识点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就有所涉及,但重点部分与检验仪器学不同,在有了生物化学检验知识的铺垫后,学生不仅掌握了酶标仪的使用,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在今后去妇幼保健站等有该项检测项目的单位时,学生就会更加有意识地学习了解该部分内容。此外检验仪器学应增加实验课内容,本科院校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室平台中仪器设备丰富,应选取设备比较闲置期,让负责管理和使用该仪器设备的人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操作。本科生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科研活动,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定期更换某些大型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一般来讲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放到仓库实在可惜,可将这些仪器设备整合到教学中,服务于教学。还有就是很多公司开展和相关高校合作项目,可提供仪器设备供学校使用,比如安捷伦公司的“春晖计划”,一来宣传了自己,二来解决了某些高校高端仪器紧缺这个棘手问题,达到了共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课间生产实习时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另外对于部分本单位不具有的仪器设备,或者一些高端仪器不可能开放实验室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任课教师应在网上下载一些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也可以光顾其它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学习。最近多所国内外重点大学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开放课程和慕课等教学资源,还有很多仪器公司都开展了网上教学服务,甚至是某些检验仪器的仿真实验室。有兴趣的教师和同学可以利用互联网途径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必将对检验仪器学知识掌握的提高大有裨益。

3检验仪器学期末考核形式的探索

某些院校的检验仪器学作为一门限定性选修课,因此很多时候考试变成了一种形式,仅仅出一张考卷,学生糊弄了事,达不到教学要求。笔者教研室结合实际,将某些与检验仪器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学科有机结合,在考试时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部分,让考试内容不仅与检验仪器学相关,而且与相关学科关联起来,一来考核学生相关学科和检验仪器学的理论知识,二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学生自主实验课题为血液标本中维生素C含量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含量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应用到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等检验仪器学相关知识,也要应用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做到一举多得,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其中也深刻体会到,学科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应用服务。总之,我们在检验仪器学课程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需要检验仪器学课程的教师们更加努力探索,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郝峰 孙可歆 鞠晓红 许会静 李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教育为立国之本。从1949年教育颁布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为第一次课程改革的标志,到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各个岗位的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的契机上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一年级的学生通常由于入学时间短,对于学校生活不适应,对于小学的教育模式也处于认知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容易摇摆,但这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也容易塑造学生的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因此,科学的培养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多为农民工子女,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家长对于子女的关心普遍缺乏,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过程基本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习惯也普遍不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城郊结合部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语文预习习惯培养方式,一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预习对于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二是使学生掌握并使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三是促进学生科学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对于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会感到厌烦、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力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等不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从哪而来呢?要吸引学生,首先还是从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开始。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一是针对小学生天真单纯且好奇心强的特点,在预习之前,教师提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内容,并以此提出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认真地进行预习;二是在小学生在已经大致了解了文章主旨的情况下,教师采用辩证观念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悖的观点,引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三是感官刺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辅助工具,如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兴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