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题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题思考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平面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中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很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很强?”“成才时间短,综合能力高”等特点,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催生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开设已跨越计算机学科,成为更多专业的教学热点,如:广告业、印刷业、软件业、游戏业、影视业以及互联网业。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大众,如何制作一个赏心悦目的设计,怎样让设计符合审美并且更具有实用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技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概述 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通过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所以优秀的计算机美术设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作鉴赏能力、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同时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软件,能够利用多种软件工具实现不同设计项目。 2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 2.1中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校(中职校)的招生对象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偏小,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进校的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普遍没有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大多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3~15周岁,正值青春年华,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与美,但对社会百态不甚了解。且该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加上农村生源占多数,审美鉴赏能力较低,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 2.2中职计算机专业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将手绘设计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课。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划分大概有办公文秘方向、组装网络方向、多媒体设计方向。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重点放在多媒体设计专业方向上,主要教学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3DMAX等。软件教学方向偏向于广告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视频设计。一般只安排有一两门美术绘图方面的专业课,没有艺术鉴赏的课程。 3教学内容与课题设计分析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依照软件的功能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课题进行设计,以致使软件的各部分相对独立,而无法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合理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设计的内容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安排课堂教学进度。具体内容如下: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原理。基础知识部分可以结合所选教材让学生通过先行自学以及在实践中领会,而操作技术原理则可以在课堂详细的讲解过程中加以说明。 (2)基本软件操作。涵盖了软件的大部分功能。教学内容为解释工具属性、讲解操作难点、示范重点操作步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是创作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必不可少的前提。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训课堂快速掌握,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 (3)案例制作分析。主要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加强对软件主要工具的认识,并锻炼操作能力及加强操作技巧的掌握。此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检验基本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难点部分。 4教学方法研究 4.1趣味教学法 教师上课时亲切幽默的语言既能散发出教师良好的个人魅力,同时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更是课堂是否能够引人入胜的法宝。笔者在安排教学时,通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并尽可能的扩展到课外的知识。例如讲解鼠绘技巧时,男生绘制球类或车的型体,女生绘制花朵的图腾或者饰品,这样“投其所好”的趣味教学法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喝好奇心,练习时容易注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 4.2探索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创作能力和创意性的思维方法,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课题中深层次的内容。制作同一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在教师的讲述过后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推敲练习。例如在讲解Photoshop风景图片拼合的课题中,我会先后讲解多种图像拼合方法,如:简单的蒙版拼合法、橡皮擦拼合法、图层混合模式拼合法等等。这样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激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丰富的创作源泉。 4.3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如果按部就班,单调的讲解菜单、工具、调板等功能,往往效果不佳,为了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往往需要软件各部分的完美结合。因此,除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外,教师在讲解菜单与工具箱的用法时,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尽可能地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方法变得形象生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中的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时,笔者分别准备不同的设计素材,通过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使图片的艺术再加工效果各具特色,形成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能够主动分析不同的方法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素材上会实现的效果,以求在各个案例中领会平面设计的精髓。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论工作或实习都能迅速上手,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那么,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以下具体以一节photoshop的教学课的实例来展示一下教学过程。多年的计算机设计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授课方法,我把它归纳为实践引导与兴趣提升。就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实际操作来带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具体有以下几步:#p#分页标题#e# (1)引导学生。 先把新课的知识要点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进行展示,这时只进行简析的提示,然后给学生展示作品欣赏,(以《邮票的设计与制作》课为例,本节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精美的邮票,还有备课时制作的自己设计的邮票。)以此引导学生的兴趣;之后进一步引导,如:你想做出一张属于自己的邮票吗?你想做出一张和你好朋友在一起的邮票吗?等等。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得以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所以要尽可能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实例讲解。 这时再展开新课教学,配合软件与课件将本范例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如遇到重要知识点时让学生特别注意,同时更加细致的进行讲解。学生不需要记笔记,只需要全神贯注的听课,这样不容易让学生分心。 最后和学生互动性的总结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概念及应用范围。有别于以往的先讲概念,再讲应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在应用中学会知识,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使学生在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下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会在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中轻松完成,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笔者认为,这样的计算机设计教学模式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有兴趣的学习教学内容;二是已学过的内容可以在实例操作中得以稳固,强化记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 (3)指导学生。 指导的方向: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是个跨专业的教学课程——“计算机操作”与“美术设计”两方面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既要让学生有一个严谨细致的头脑去学习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技术技能,还要辅导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去设计出有创意、新颖、别致的作品。一方面是严谨细致,另一方面又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看似相互矛盾,却也可以相互融合,这也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也是有别于计算机专家和艺术家的地方。 具体指导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单纯了解用某个工具能做出来就可以了,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工具为何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同时还能用同样的工具做出什么样的效果;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的作品颜色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完整统一,创意是否独具一格,画面是否美观等等。 学生做的不对也不要马上就给它改正,应该提示学生,如:你的构图是否应该再变化一下?你再换一种颜色试试?用其他工具是不是会做的更好等等。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解决困难的能力、自学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 (4)互动评价。 对任何一幅平面设计作品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对学生作品打分时采用传统的由教师打分的方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小组讨论法,或集中评比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同学一起或分组评议作品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由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使学生可以正确地了解自己在本次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收益,客观得出自己的能力水平,促进以后改进的方向。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掌握全体或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和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正在向多种行业渗透,为了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应不断加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过硬的实用型技术,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课题实践平面设计论文
1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课题化
1.1课题一为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知识Photoshop的启动与退出主要知识点:
启动、退出Photoshop。Photoshop的操作界面及文件的操作主要知识点:菜单栏、工具箱、工具选项栏、控制面板组、状态栏、工作区;文件的新建、打开与保存;PDF格式文件的导入、AI格式文件的输出。Photoshop的新增功能主要知识点:笔刷面板、文件浏览器、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液化、图案创建、Web照片画廊。Photoshop工作环境基本设置与优化主要知识点:常规设置、文件处理设置、光标与显示设置、单位与标尺设置、网格参考线设置、增效工具与暂存盘设置、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设置等。重点:Photoshop的操作界面、文件的操作、工作环境的设置。难点:快捷键的自定义、文件新建的参数设置。实验、实习项目为Photoshop工作环境的熟悉与优化。教学建议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实习操作相结合。
1.2课题二为Photoshop图像的选择与编辑基本选择工具主要知识点:
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图像的选择与选区编辑方法主要知识点:工具选择、色彩范围的选择、通道与蒙版选择;修改选区、变换选区、存储选区、载入选区。通道与蒙版主要知识点:通道的建立与应用;快速蒙版、图层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图像还原、复制操作主要知识点:还原、复制、删除工具;命令方式还原、复制;历史记录面板功能及应用。图案、画笔定义与编辑主要知识点:定义图案、填充图案、定义画笔。重点:选择工具的功能、选区的建立与编辑、通道与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定义图案、定义画笔。难点:通道与蒙版的概念、建立方法;画笔定义参数的设置。实验、实习项目: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图像的选取与编辑;定义图案与画笔。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1.3课题三为Photoshop图层、路径、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知识点:
文字工具组、文字图层、文字的录入与编辑。图层主要知识点:图层的概念及分类;图层面板组成与功能使用;图层链接、更改图层顺序;图层编辑、图层组建立、合并图层;图层样式应用;路径主要知识点:路径的概念、建立、编辑;路径面板及各功能使用;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重点:文字录入方式;图层、路径、通道的类型与概念;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难点:图层转换;路径与选区的变换及编辑;通道与选区关系及转换。实验、实习项目:文字编辑技术;图层的建立与应用技术;蒙版与通道建立与应用技术;路径的建立与编辑应用技术。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制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初探
摘要:文章介绍了基于“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群体系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的课程制背景下的课题制产品设计教学实践。针对学校课程制教学体系给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一个学期中的一些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进行组合作为一门课,在保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围绕一个设计课题展开课程教学。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学;课题制;课程制
20世纪末,“大设计”时代来临,设计不在局限于一种特定形态的载体,而更侧重整体系统进行过程中的结构创新。设计由“物”转向“事”,更注重“物品、过程、服务、体验”中的创新。设计思想更具广泛性和纵深性,设计也更多以“整体性”和“集成性”的概念加以定义。2015年10月在韩国召开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现更名为“国际设计组织WDO)第29届年度代表大会所做的设计新定义,也强调了设计的综合性特征。设计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设计教育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体系化,出现了将原本有机联系的整体割裂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和课程的趋势,并越来越细化。一些综合性和理工科大学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长期采用以课程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对于越来越强调综合性的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存在较大的阻力。尽管一些大学的设计专业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但长期以来如何在现有以课程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下开展课题制教学实践,仍然是大多数这类大学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制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脱节
受中国早期工业设计教学体制以及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现在工业设计教育依然存在着课程制主导教学方式,课程任务单一,课程间仅有循序渐进的前后线性关系,每门课程独立完成围绕课程任务展开的作业,导致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脱节,这与需要高度综合的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形成反差。因为前期较少有完整设计课题的综合性培训,导致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过程不完整、不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问题研究不深入等问题。
(二)设计课程过于集中
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
摘要:我校学科建设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创新素养,具备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设计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设计专业能力,逐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以专业指导教师模拟或是已获批校级、省厅级课题项目制形式介入到皮革课程体系中,可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
201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①。创意产业园区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师生责无旁贷。皮革产品设计课题给民族手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民族手工艺创意产品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提出新的课题项目的方向,本课题教学探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产品设计皮革设计课程的了解和分析,探索构建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西南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皮革产品丰富多样,无论是从手工艺皮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绚丽的皮革还是在民俗素材都是设计师打开世界时尚产品设计领域,进入国际设计领域的有利手段。目前国内外设计工作者对产品设计研究非常多,几乎囊括了民族民俗、地域文化、服饰特点、图案寓意、色彩应用。但在深入某一个特定皮革创意产品设计领域运用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稍显薄弱,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类别
以恰当的手工艺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为训练媒介,以与未来真正的皮革设计研究与创新创业训练完全相似的方法、形式与过程的模拟训练,使学生获得皮革产品设计项目真实实施的综合知识方法和整体体验,从皮革产品制作的技法探索、受众需求分析,新市场设计概念发展趋势、价值评价到皮革产品设计细节完整的整体流程的实践型演练,将涉及皮革设计主题及设计行为知识的背景、过程、思维、方法等作为知识要素有机结合到学生亲身实践中,使其从中获得综合性知识,提升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和应用设计方法水平,检验和加强皮革产品设计技能,训练课题项目具有前瞻性。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类别如,区域性皮雕创意产品设计研究、扎染皮革产品设计研究、复古皮革创意产品设计研究、植物叶脉———防染皮革产品设计、刺绣皮革创意产品设计、窗花、印章皮革创意产品设计等系列方式运用到皮革设计产品课程体系中,从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植物叶脉———防染皮革产品设计和扎染皮革产品设计研究课题项目,主要运用植鞣革材料,结合传统的扎染手法传手工染制,作品意在解释事物内在与表象的对比。环保生态纯天然“植物染”的手法,注入情感的手工制作,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表现自然万物的淳朴之美。复古皮革创意产品设计研究课题项目,主要运用旧旧的或者是做旧的植鞣革材料,有着怀旧的意味。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沉淀为基点,孕育出难以忘却的记忆残存皮革作品。刺绣皮革创意产品设计课题项目,让蜀绣不在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刺绣形式出现,皮革创意产品追求细节,款式追求简洁、实用与精致。窗格、印章皮革创意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则利用中国传统木质窗格纹样、篆刻印章的形态,呈现在皮革创意产品设计中,给传统的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
2皮革产品设计课题项目制教学模式下的课题性质、目的与任务
皮革手工艺产品设计专题以高端手工皮具产品设计为切入点,实为传统手工艺皮革技法在当代设计语境中的可行性研究,学生在巩固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立足区域性民族生活文化,发掘手工艺皮雕智慧,关注高端手工艺创意产品、旅游文化礼创意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策划、设计并制作一系列高品质的手工艺皮革创意产品。制定课题任务区域性民族文化与皮雕创意产品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手工艺皮雕创意产品的系列化设计效果图,基于对流行趋势、风格定位及目标消费群体分析的手工艺皮雕创意品牌策划方案,初步了解区域性皮雕创意产品创业模式,尝试为自己的皮革创意产品设计推广与销售的途径。
横向课题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应用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赋予每一个职教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向。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中将《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化,即以项目为主线,以实验室操作为基础,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得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生成与构建。
关键词:横向课题;高职院校;机械设计;课程改革
1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最机械机构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包裹基本结构特点,原理,结构力学特性,传动特性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简单传动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可以分成了三大模块:常用机构部分,传动部分和零部件部分。常用机构主要讲授机械原理类知识,传动机构主要讲授,齿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带、链传动等,零部件部分主要讲授,轴、齿轮、轴承等零件的设计知识。其中传动机构知识的理论性较高,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强,所以该方面的教学对高职学生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横向课题成果用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改革课题的界定,首先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研情况分析,该课程从11级数控专业开始实施,至目前为止已经形成多媒体教学,基本成型的教学课件,其次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情况从2013年开展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已经实施到位,通过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结合模型实践,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经过课程教学改革后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模型多数为原理结构,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与工程化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学生通过模型的学习很难掌握工程化实践中,这些原理结构的应用情况,与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等,这些都是机械类学生从事工作时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提出横向课题成果用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改革的课题属于对于《机械设计基础》“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拓展,属于立足于真实科研产品为载体的应用式教学模式研究。
2研究的意义
2.1转化教学资源
横向课题是指企业、研究所的课题,做课题的和企业、研究所是平等协商的合同关系。主要是学校为企业、研究所完成产品研发、仿真、技术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些课题中都是要从,应用环境、参数需求、技术指标、寿命长度等所方面、多层次、系统的全局的进行考虑。这些课题成果若能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些横向科研成果将是专业课程最好的教学素材。拟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系统5院合作的抓捕器为载体,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电子工程教学革新模式分析
本文作者:罗大鹏 王勇 倪效勇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主式课题教学法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自主式课题教学法。其基本理念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即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电路设计方法,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解题。此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电路模块设计课题,通过完成自己的课题达到初步实践电路设计方法的目的。同时,由于学生都是带着设计课题听课的,这样也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课程教学初期,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提供若干模块设计课题供各小组挑选。选定的模块设计任务伴随该小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尽量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才能有较好的默契,相互配合,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设计任务。②该阶段是课程教学初期,学生对各个模块设计课题还不了解,教师应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对课题进行解释和指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选定设计方案。③当学习小组初步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则安排一次课堂报告,由各个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其对课题的理解以及初步选定的设计方案,并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下一步工作重点。④模块设计课题应涵盖所讲授课程的各个章节,这样利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各个模块设计方法串联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讲课内容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任务相关联,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教学中期,将模块设计课题融入到各个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具体的电路设计方法,同时在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调试以及指标测试。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要求各小组通过课堂学习不断改进自己初期拟定的电路设计方案以及元器件参数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了自主式课堂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自主采用课堂讲授方法改进自己的电路设计,使其感受到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②向学生灌输团队设计的理念,针对电路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同时在教师和团队间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使学生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从而有信心完成课题设计任务。③安排课堂报告,各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课题设计进展,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中期考核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课堂教学后期,对各学习小组制作的模块电路进行验收和总结。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督促各学习小组做好指标测试工作,验证自己设计的电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总结整个设计过程的经验教训。②安排课堂报告,各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课题制作成果,由任课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总结。③各小组提交课题设计报告,详细介绍整个电路设计原理、参数计算过程,并记录系统的性能指标,总结电路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
自主式课题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艺术系统工程的跨学科综合性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环境设计专业应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在人才培养上提出新的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大培养学生以后走上环境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力度,尤其是项目中的设计策划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为课程服务的考核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的空间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以“抓设计过程、重策划能力”为方针,探讨如何以考核方式改革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课题形式的课程内容整合
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庞杂、知识点多,如果光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即使有再多的案例,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出现倦怠情绪,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不能同步进行。因此,课程以几个课题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以过程考核学生,卓有成效。需要注意的是,空间设计、环境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各个课题看似相互独立,但其实课题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的,因此课题的设计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编写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了三个课题,结构如下:课题一与课题二是两个基础课题,呈并列关系,各自整合了课程前半部分的基础知识。如,课题一的内容是空间想象训练,即根据所给的平面内容设计多种空间,包含了空间概念、空间类型、空间基本形态要素、空间的形式美规律等知识点。课题二的内容是空间氛围营造,即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空间氛围营造的多种尝试,包含了空间的形式美规律、影响空间感知的要素——色彩、材料、光影等知识点。课题三为一个综合设计项目,内容是设计学院教学楼底层空间设计,与前两个课题呈递进关系,涵盖了整门课的知识内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在后半部分空间组织与设计这一内容,包括空间限定、常见空间形式、单一空间设计、组合空间设计、空间序列等知识点。如此,经过几个课题的组织串联,繁杂的课程内容就显得清晰易懂,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并且循序渐进,突出了学习过程。
二、基于策划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转变
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集中讲解理论,课后集中做题训练。在课题整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围绕设计策划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发生了转变,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课程前半部分为基础知识,以基础课题一、课题二串联起来,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案例讲解为主,穿插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手绘速写,边讲、边听、边讨论、边练习。课题一为空间想象训练,在头脑风暴与手绘速写环节,不限制学生的表现形式,重点关注他们的想法,尽量让他们自由发挥,因此展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课题二为空间氛围营造,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做,不限制材料运用与表现手法,作品也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还自己拍摄微电影,效果非常好。这一过程让学生活跃了思维,锻炼了手绘技能、动手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听课思想集中,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后半部分为综合知识,以课题三的综合设计项目开展教学。空间必须亲身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优秀案例的实地参观、讲解与调研,此过程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课堂讲授,学生热情高涨,知识吸收很快,对于自己进行项目设计跃跃欲试,积极性明显提高。课题三为设计学院教学楼底层空间设计,是学生所在学院的教学楼改造设计的实际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学生分小组进行设计,其完成形式参考环境设计工程标书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制作标书文本,文本包括如下内容:基地调研、案例对比调研、设计背景、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设计过程、成果展示等。根据这些内容,学生首先要进行实地调研与测量,以及同类设计案例调研,包括实地调研与网络文献搜集,并进行筛选、对比、分析、研究,取长补短,这种资料搜集筛选与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设计策划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研的基础上,学生捕获设计灵感,并根据基地功能要求、设计主题等形成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并最终做出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设计策划能力。而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分组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制作模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汇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基于过程控制的考核方式探索
以往的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考核,忽视平时的学习,对待平时作业不够认真。针对这个问题,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视能力培养。这里的过程有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课程中的几个课题为递进关系,相互衔接,在知识上、能力培养上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学生在完成各课题时,不是只看最后的图纸,而是重视其思维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是以图纸定成绩,而是对其整个设计过程的总的评价。在过程性考核中,如何严格控制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难点。本课程针对每个课题设计了任务书,以此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严格控制设计过程。任务书的内容包含项目教学目的、项目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评价标准、进度表、参考资源等,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就有据可循,设计策划能力一步步提升。任务书中最重要的是进度表,进度表中包含了每一阶段的时间节点、项目内容与要求(做什么、怎么做)、分阶段提交的内容(多少量、什么形式)、评价标准(考核的依据、所占百分比),每个阶段都是考核环节,使学生始终高度重视,不敢掉以轻心,严格控制过程,保证学习质量。教师根据进度表对学生各阶段的表现、进度、成果进行考核评价,也保证了最终考核的相对客观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包括改变培养方案,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增加专业选修课;课题难度分级,因材施教;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日常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即时通讯平台进行过程管理等。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因实践性比较强,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能力,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改革,一些高校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思路,如建立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2],集中培训重要分析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制样方法[3],增加毕业设计时间[4-5],校企联合或在产业基地进行毕业设计[6],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强化过程管理[7-9],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等[10],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国家确定为一流学科,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改变选题方式和培养方案
毕业设计实施一年制,将培养方案由18周改为30周,大四只安排一些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10月底即可全部结束。每年第六学期开学开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工作,教师提出比学生人数多10-20%的课题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承担不同的设计(论文)题目。允许学生自定课题(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模具设计、程序开发/数值模拟等),或者到就业单位实习,做就业单位实际课题。选题时给出每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但不确定具体课题内容,将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后的一年半分成两个阶段:熟悉期和实践期,熟悉期半年,实践期一年。设立熟悉期是因为以往大多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比较盲目,仅凭兴趣选题,不了解毕业设计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了解课题内容,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为此,先不确定毕业设计具体内容,只确定导师和课题的大致方向,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熟悉导师、同组学长和实验室设备,并参观或参与上一届毕业生的课题研究,初步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和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如果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更换导师。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选择导师和毕业设计课题,提高了毕业设计兴趣,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自主性增强;方便学生选课,选修课可选择和毕业设计课题密切相关的课程,为此培养方案中在第七学期开设了多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包括体积成形新技术、板材成形新技术、粉末成形新技术、微成形技术、塑料成形新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液压胀形技术等;因学生已经进入课题组半年,对研究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进入实践期之后,可迅速进入课题,开题报告质量显著提高。
二、加强课题内容要求,因材施教
哈工大威海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科研任务饱满,教学实验设施齐备,共有指导教师1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名,每年毕业学生80~90人,每名导师指导平均不到6人,每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经费600万元以上。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少部分为学生和教师的自拟课题或学生就业实习单位的实际课题,基本上保证了课题具有新颖性、前沿性和应用背景。无论课题来自哪里,都要求经过一定的改良,使之适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题目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度并有一定伸缩余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学生分为保研学生、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三大类,保研学生人数占12%,特点是学习成绩好,学习主动性强,做毕业设计时间长,主观意愿高;考研学生约占60%左右,学习基础较好,热情较高,因为要花费很多精力备战考研,达到复试线的还要准备复试,未考上的还要找工作,毕业设计可利用的时间较少;就业学生约占30%左右,学习热情一般,成绩靠后,找工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总体上可利用时间多于考研学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按课题内容包括设计类(模具设计、车间设计、工艺设计等)、模拟类(有限元模拟、第一性原理模拟等)、实验类(成形实验、性能测试实验、组织分析实验等)、CAD/CAM类(三维建模、数控加工、快速原型、反求工程等)、程序开发类(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和其它类,为此,将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根据难度和综合性分为两类:甲类课题和乙类课题。甲类课题包括以上两种或3种研究内容,如实验+模拟、设计+CAD、程序开发+模拟、实验+模拟+CAD、设计+程序开发+CAD等,特点是两种或三种研究内容,工作量多,且有一定深度,综合性强。乙类课题包含一种或者两种研究内容,和甲类课题相比,工作量略少一些,且第2种研究内容只作为辅助手段,不做深入研究。例如,模拟+实验验证,主要做数值模拟分析,最后作实验验证,或者实验+模拟分析,以实验为主,模拟分析不作为预测手段,只是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值分析的方法。第七学期开学后,学生的保研、考研和就业去向或意向已定时,由指导教师参考学生意愿确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保研学生原则上做甲类课题,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潜力,为硕士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做乙类课题,考研学生可利用时间不多,但基础较为扎实;就业学生虽然基础差一些,但可利用时间多,能顺利完成课题,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也可做甲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