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题汇报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发改委工交科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培养帮助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认真对照自己的职责和年度目标,全心全意干好工作,工作中求真务实,学习上勤奋努力,注重能力的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配合做好武警直升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一)全力做好机场指挥部办公室文字材料工作。武警直升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成立以来,特别是2月25日省委武警机场推进协调会后,武警机场建设推进指挥部办公室起草各级各类汇报材料26件次,我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分管领导撰写汇报材料,一边学,一边写,在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汇报材料起草工作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材料撰写能力。
(二)积极做好武警直升机场项目协调工作。一是协调完成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根据机场指挥部办公室安排,协助分管领导参与争取机场项目省市土地补偿资金的相关工作;参与协调相关单位完成机场用地征收补偿工作、机场开工奠基仪式相关工作、机场配套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及任务分解工作。二是协调调度机场场外配套项目建设。参与协调机场专用道路、供水、供电、燃气、广电、通讯等机场场外配套项目的对接、谈判、合同签订、资金申请等工作,截止2012年底,机场长期供水、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及道路已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广电、机场专用道路正在紧张施工,其他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三是协调推进武警机场内部配套建设。根据武警省总队的要求和县政府安排,2012年12月先后协调县供电公司、港华燃气公司与省武警总队机场指挥部对接,商谈机场内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三)认真做好武警直升机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2012年5月10日,根据县委、县政府决定,武警直升机场项目占地补偿及配套建设资金由机场指挥部管理。在管理中,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规定进行资金审核及拨付制度。2012年5月至12月,共会同审计部门完成机场配套建设资金会签14次,拨付资金1.66亿元,做到了资金审查严格规范,资金拨付快捷迅速,有力的保证了机场配套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开展包村“第一书记”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开展“四级联动,百村突破”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2012年5月开始,我被选派担任锦水街道北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包村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我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结合北土村实际,搞好对接,了解民情,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问题
摘要: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该文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创作阶段和成绩评定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整改措施,以实现以管理促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措施
一、概述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是高校应用型人才输出和服务地方建设的排头兵。“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有效统一教学和实践的关键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应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减少学校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1]但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要么缺乏教学管理,使毕业设计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的状态,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要么为管理而管理,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直接套用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办法,难以为毕业设计创作提供适用的内容要求和审评标准,导致学生需要填写大量与设计创作无关的文字信息。这显然与环境设计创作要求和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目的不符。不断发现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各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有效地制定整改措施,改进、完善管理办法,对于持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选题时会忽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和训练价值的课题项目。部分学生由于对于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缺少关注,项目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在选题时有时会刻意规避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加之缺乏挑战精神,他们倾向选择创作难度较小的课题,难以保障所选课题项目的实践应用价值等。其次,部分学生对于所选课题的基本情况、设计内容、设计目标、已具备的完成条件、设计重难点等基础性、支撑性信息缺乏必要的研究,在开题答辩时难以提供有效的选题依据,这同时也给选题的评审工作带来困难。最后,在开题答辩时,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答辩材料组织较为混乱,往往会影响评审教师对于课题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明确且统一的审评标准,在参与评审的课题较多的情况下,一些评审教师给出的评审和指导意见也比较混乱。这样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在选题缺少有效论证的情况下便开展了设计创作工作,由此使后续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课题工作难度高、工作量超出预期,毕业设计创作难以进行或完成;由于课题难度大、工作量较小,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由于在课题价值不足,学生在后期创作时缺乏动力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室内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和其模型材料工作室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跨专业背景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中,让学生受益匪浅。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尝试和引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非常广泛。“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依托,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道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环境设计作为全球共通的文化语言,视觉冲击力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让世界更容易读懂中国文化精髓。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外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国内某设计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学习氛围、本科教育、单元体系、研究生院、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1)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2)中外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研究西方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东方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高年级专业工作室教学的形式的借鉴与创新。(3)中外创造性教学的对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记录感受在课堂中根据有趣的课题分组讨论,结合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阐述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的艺术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模仿欧洲的教学模式。这些学院在建校之初基本借鉴了欧洲的学院式教学模式和艺术风格,因此,其发展经历了借鉴欧洲古典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当代艺术教学模式的过程。虽然美国的艺术学院建立比较晚,但在现代艺术教学方面比欧洲更加完善。18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立第一所艺术学院———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77年,建立罗德岛设计学院等。1904年,纽约实用美术学校开设了第一门环境设计课程,主要教授室内设计陈设和家具设计。这一时期,美国室内设计的代表人物艾尔莎(ElsiedeWolte,1865—1950)出版了第一本有关室内设计的著作,她也被称为美国室内设计的先驱。1931年,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提出了“建筑—家具—室内”一体化的概念。1950年,“景观化的室内空间”理念由德国传入美国,从此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室内空间的装饰美化,还涉及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1960年,室内设计成为一项从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到营业执照的行业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关保障残疾人的法律颁布,设计开始为残疾人服务,无障碍设计也成为教学内容,并建立了经营条例和施工规范。2000年以后,美国更注重对安全、轻型材料以及绿色环保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上集中研究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以及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怀设计。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室内装饰系,开创了最早的中国室内设计高等教育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出第一代环境设计、室内装饰界的专家如张绮曼、杨建宁、柳冠中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广大综合类大学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开始细分成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并结合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在跨学科领域有了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中美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下面就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简称NUA)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学年:MSU为设计基础、建筑图像艺术表现、环境行为学、绘画基础、室内设计导论。NUA为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设计基础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第二学年:MSU为视觉表现Ⅰ&Ⅱ、室内建筑Ⅰ&Ⅱ、设计史Ⅰ&Ⅱ、室内装饰材料与家具、色彩理论、设计概论。NUA为室内设计导论、环境设计表现、环艺模型、建筑设计一、室内空间设计一、家具设计。第三学年:MSU为室内建筑、建筑室内设计、作品展示与表现、设计深化。NUA为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二、展示空间设计、材料构造与创作、室内空间设计二。第四学年:MSU为室内建筑Ⅳ、环境营造与文化、毕业论文、深度设计。NUA为实验性设计、主题性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1)美国的大学课程设置前后联系较紧密,围绕同一个专业或主题层层深入;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2)美国的大学更重视思维与逻辑性的训练,课程以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为主旨,中国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技法和基础理论的学习。(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大学层层深入,在课程的深度上处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中国的大学在课程的广泛度、种类上比较多,同一学年大多数处于同一难度的并列课程。(5)美国的室内设计专业一般为5年,而中国的学制一般为4年。
二、中美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
(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以提高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采用整体教学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阅读形式,加强阅读策略的培养,注重课程的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是大学阶段外语教学的长期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要求。在当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自主学习意识,但认识和能力存在差距,知行不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1][2]。英语阅读作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门基本技能课,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3],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体验、实践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实践形成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自主英语阅读能力的内涵和依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知识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涉及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语篇分析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4]。阅读的性质决定了阅读首先是无声的、个人的行为,大部分情况下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持续默读(sustainedsilentreading)[5]。这同时说明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自主阅读是满足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需要,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6],也是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关注的课题。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者对英语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和阅读评价方式等的自主选择、自主调整的能力[7];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全人教育,强调学习者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8]。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自主阅读者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2)能够自主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3)能够有效使用和监控阅读策略,(4)能够监控、调整自己的阅读过程,(5)能够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9][10]。学界目前关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阅读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但关于英语自主阅读的实践探索相对较少。本课题以大学英语泛读课为平台,进行了以培养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希望能为同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自主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环境工程类人才培育系统改革
作者:姚宏 李进 于晓华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采取本科生入学导师制,教学体系从大二到大四增设科研技能训练环节,采用研究型、案例型相结合改革传统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模式,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实验项目和国家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多种改革方式和方法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导师制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2009年开始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科生入学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导师,教师根据科研课题情况,每年吸收2~3个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导师,导师可通过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组的日常活动,激发学生在大一期间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大二、大三可动手配合研究生开展基础性实验和部分科研课题,大四可根据创新课题要求独立开展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知识学习阶段,能够和专业课教师、研究生交流沟通,通过日常的课题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避免了传统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大三时才开始接触专业教师,大一、大二期间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出现对未来从事专业前景比较迷茫的状态,通过导师的日常引导、鼓励和讲解,可大大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研技能训练体系建立
2009年环境工程教学计划改革中的特色就是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除了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课程外加入了科研技能训练教学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部分、专业部分科技技能训练单元、各类社会竞赛科技技能训练单元,专业基础科技技能训练单元设置在大二、大三两年,主要围绕环境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化学、化工原理4门课开展课题申报,专业课科技技能训练单元设置在大三、四两年,主要围绕水质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环境检测4门课开展课题申报,各类社会竞赛主要包括学校和全国的大学生科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每个单元均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选环节,各设置1学分,各单元均由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科研及创新实验等多渠道立项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至少参与每个单元中的一项科研技能训练活动,可按照5人一组进行团队学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研发出的创新成果参与到后期的竞赛中,课题研究形式和成果分为前沿动态检索、社会环境问题调研报告、创新性实验研究、处理设备开发、软件模拟等多种形式,任务书需要具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目标、解决问题、成果形式,待学生自行拟定题目后须由相应课程教师签字确认方可开始研究,待成果完成后,学期末需交到指导教师和教学科进行分数评定和学分认定。科研技能体系建立和实施,提高了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上自主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科研实施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自行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查阅和撰写及整理科技文献、团队协作学习等能力,鼓励参加各类竞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社会实践能力。
3专业课研究型案例型教学模式改革
四校四导师教学中环境设计论文
1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教学活动周期。
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教学交流活动在不影响各个院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一次汇报答辩时间都安排周五开始周日结束。每个院校的学生利用汇报答辩前的时间完成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准备汇报展示文件。
(2)课题设置。
每年教学活动课题在前一年的年底,课题时组织严格的筛选,择优颁布课题。导师组给出选题范围、设计深度要求,然后由实践导师参与提供3套可行性选题,最终一起讨论方案,再行。学生自由选题,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实地进行调研。
(3)社会实践导师。
著名设计师作为实践导师参与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教学交流活动,让院校学生同职业设计师“无缝连接”,正直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设计教育的整体性,从而推动高校教学与企业项目实践的共同进步,达到双赢的效果。
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MOOC背景下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通过前期准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学习汇报、教师总结五大步骤来践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流行病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流行病学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1]。“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2],而目前新兴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习范围的有效途径[3-4]。MOOC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1以MOOC为基础,结合案例“翻转”流行病学课堂
流行病学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已成为一门方法学,其原理和方法渗透到医学各科,甚至扩展到非医学研究领域。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骨干学科,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学生主要依靠课本、实习指导等纸质资料,辅以教师准备的演示文稿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对某些理论较易掌握,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预防医学专业或者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主动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都比单纯理论学习更加重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年来流行病学教学一直重视,且仍需不断完善的一项课题。近年来,MOOC的迅猛发展、案例教学的广泛使用、翻转课堂等方法的兴起为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特定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讨论、评判;学生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大量优质的案例,MOOC等网络平台为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素材。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在教学中,它保留了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将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等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在练习、问答、讨论中巩固知识[8]。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释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习者探讨、分析案例提供了契机,而课前学习获得的信息又可作为案例理解的知识基础。因而,翻转课堂可作为实施案例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一般的翻转课堂中,需要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视频,准备教学材料和探索性问题。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教学视频及材料,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点评,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而在MOOC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师可通过合适的选择,直接在MOOC平台上搜索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引入了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中,教师以含有问题的案例来代替翻转课堂中教师准备的探索性问题,并将对案例的讨论作为课堂知识内化的主要方式。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手段使案例教学案例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实施者可根据对课程视频的搜索和学习,从视频公开课的讲解过程中发现一些合适的案例线索,再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获得多样化的案例。
小学教育课程价值研究方法
我国对于高师生的科研要求,最早应是1929年的《大学规程》,要求毕业时必须提交1篇合格的毕业论文或译著,1931年《大学毕业论文量的最低标准》进一步要求以“二万言”为一般标准,将质与量的要求统一起来。课程层面,受科学化风潮的影响,1922年新学制后开设了《教育测验及统计》,该课程有助于师范生提升教育研究能力,但完整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直到20世纪末“教师专业化”成为我国教育界共识后才正式开设。高师院校希望通过该课程提升学生教育科研能力,中小学教师也抱有同样的热望,有高达98.28%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如何才能实现该课程的预期价值呢?笔者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面向小学教育本科师范生开设的《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四方面进行了三年教育改革实践,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一、目标三维化:了解常识、体悟方法、养成精神
(一)确定的过程
任何教育行动研究都应以了解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为起点。对《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了解,始于对所在学校近年来该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考查试卷及其他师范院校网上课程资源的研读。笔者发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被普遍定位于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掌握理论与方法”是许多课程的共性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必然的基本目标,但能否将它视为唯一的基本目标呢?我们为此走访了一些近几年承担过师范类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的老师及已修完该课程的大四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普遍反映,学科教育类师范生对教育研究的热情不高,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握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一名体育教育专业论文指导老师一再质疑:“他们开过《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吗?开过吗?你确定?”被访谈的学生,基本上能列举出常见的教育科研方法,但如被要求举例运用某种方法,则约有一半人回答“没试过,感觉很难”“说不上来”。可见,“如果视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为唯一目标,则该目标基本将成为空谈。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的启发,我们尝试将《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科研常识、体悟科研方法、养成科研精神。其中,“了解科研常识”是传承的说法;对于科研方法,将以前注重结果的“掌握”改为注重过程的“体悟”;“养成科研精神”以前提得比较少。我们希望三维并进,合力提升师范生教育科研综合素养。三年行动研究证明,这三个目标事实上分别是实现《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价值的基础、途径与内核,三者互促互融,确实有助于师范生知道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并从骨子里认定自己必须不断做科研。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
1.了解教育科研常识
教育科研常识指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与常用方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运用具体方法开展研究、成果表达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是展开小学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即,如何完成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流程,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来做调查与研究,是师范生学习《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后必须获得的基本常识。